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历来十分关注作品的谋篇布局,古代散文的结构主要有流线式、截面式和散点式等形式,主要体现了形散神聚、首尾圆合、曲折有致和整中求变等特点,在结构方法上体现了简繁得当、双线并驾、写此注彼和骈散间出等方法。古代散文作家们对结构的精心打磨,为散文的曲折、新奇创造了众多结构方法,从而丰富了散丈的结构形式,对于我们今天的散文创作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笔条理清晰又饱含情感 ,文言、俚语和外来语熔为一炉 ,修辞手法的广泛运用 ,句式的骈散一体、灵活多变 ,是梁启超新体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王平 《文教资料》2006,(1):63-64
“文气”是中国古代散文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韩愈因其“文气”理论和杰出的散文作品,在“文气”论发展中写下了最为耀眼的一笔。韩愈散文在骈散结合的句法,“敛气蓄势”的笔法,凭空而来、开门见山的章法三方面树立了充满“文气”之美的散文典范。  相似文献   

4.
作为骈文理论的集大成者,孙德谦全面继承了有清一代“骈散合一”的思想,但侧重于“骈散兼行”,即骈句与散句并用.在孙德谦看来,“骈散兼行”能使骈文具有舒缓的气韵,而这种舒缓之气正是骈文区别于散文的本质特征.孙德谦“骈散合一”思想既能融合骈句、散句各自的优势,又保持了骈文、散文各自的特色,解决了以往“骈散合一”论者既要骈句、散句合域,又要骈文、散文分疆的矛盾,这是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骈散文均开始兴盛且相互对立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清初骈散合一思想较以往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为骈文存在的合理性辩护;二是骈散相间,在文章创作中骈句与散句交替使用;三是从更高的层面来统摄骈文与散文,淡化二者形式上的区别.尽管清初骈散合一思想仍表现出骈文对散文的攀附,但为骈文在乾嘉时期的全面复兴做了理论上的支撑,也为乾嘉时期骈散合一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洛阳是欧阳修文学创作的起点。在洛期间,他的作品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处于学习模拟期,故在洛散文首先在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上对韩愈颇多承袭。后在与尹洙的交往中,接受了其“简而有法”的写作主张。在洛散文又具有简洁明快的特色。在洛散文的句式虽以散句为主,但仍有较多骈偶,形成了自己独创的文赋。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将文章的价值推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他心里文章就是历史与社会的命脉与维系,文章的写作乃是生命的目的.这种认识与选择对于后世文人自然是永远的激励.<史记>的实录奠定了中国散文学最为基本的品质:真实.而由事到人的变化,在文学序列中也是一场看不见的革命.作者自我的投入,观点、情感与忧愤的抒发,更是使史传真正赋予了文学的性质,使得"史家之绝唱"同时也成了"无韵之离骚".不仅如此,<史记>以散为主,散中有骈;叙言引言,参差变化;文白相融,雅俗自适;有长有短,屈伸自如;文质彬彬,不腴不枯;有条有理,但又兼具情致.这些特点使得它成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崇高典范,后世散文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本无严格意义的骈散分别,基本上是泛文章的观念。乾嘉之际,阮元提出“文言说”、“文韵说”,理论上为骈文正本清源,使骈文与古文分途发展,促进了骈文在清代的复兴。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赋史上,苏轼是“变赋”的创始人,“骈、散融汇”的开拓者。他有意识地追求赋的“新变”,既吸收了诗骚、汉赋、骈赋的传统精粹,又向“现代诗化散文”似的方向转变,并从题材的开拓到艺术的创新,从意象化抒情言志到意境的象征超越,皆多所建树,在理论与实践上确立了“变赋”的体式和审美特质,为新赋体注入了艺术审美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胡立新 《黄冈师专学报》1999,19(2):46-51,94
在中国赋史上,苏轼是“变赋”的创始人,”骈、散融汇”的开拓者。他有意识地追求赋的“新变”,既吸收了诗骚、汉赋、骈赋的传统精粹,又向“现代诗化散文”似的方向转变,并从题材的开拓到艺术的创新,从意象化抒情盲志到意境的象征超越,皆多所建树,在理论与实践上确立了“变赋”的体式和审美特质,为新赋体注入了艺术审美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薛英杰 《考试周刊》2009,(27):28-29
《昭明文选》在中国古代骈文与散文的分离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沈思翰藻”说为骈文奠定了文坛的正宗地位。《文选》的选录标准与后世的骈散之争有重大干系,特别是持骈文正宗论的学者,纷纷通过对《文选》选录标准的辨析,从而确认骈文的地位。本文以骈散之争的历史眼光.梳理阮元、刘师培、章太炎等学者对《文选》选录标准的论证,并探讨了《文选》的选录标准及这种论证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中期的骈散合一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是论述骈散文并存的必然性,其次是强调骈散文“道通为一”,第三是主张骈句与散句“相杂迭用”。这三方面内容,较清初均有明显的深化。影响有二:一是下开晚清标举效法魏、晋文的风气,二是在骈散合一的探讨中,发展了骈文文气理论,在骈文文论中“气”的概念从辞章之论发展为气韵之说的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散文被喻为文学园地里面的轻骑兵,说的是散文不像其他文体那样受到条条框框的制约,作者心骛八极,视通万里,什么皆可以收于视野,什么都可以纳入笔端。但是散文又是形散神不散的,每一个作家都会独树一帜,让自己的风格与他人迥异,让自己的感情打上个性的烙印,让自己的技法独具匠心,让自己传达的人生感悟振聋发聩。学习古代散文,我们需要由形人神,品鉴作品风格,把玩作品语言,掌握作品技法。  相似文献   

14.
论清代骈文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骈兴盛既是清代的政治环境和化环境的原因所致,也是清代学术化的氛围——重实证的乾嘉考据学派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与清人打通骈散的骈观念和对骈偶的爱好有关,更是骈散的消长轮回学发展大势之必然。清代骈艺术的时代特点表现在:句式的丰富;语言的纯净;骈散的汇融;风格的平和。清代骈在学史上的地位表现在:它是骈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骈理论最自觉的时期、骈风格最纯熟的时期、骈散交融最和谐的时期。清代骈研究存在的问题是:作家个案研究尚未展开;骈作品研究尚未铺开;骈理论研究缺乏关注,但清代骈的化史层面的研究潜力广阔。  相似文献   

15.
"文气"说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是古代散文理论的一个中枢性的、整体性的概念.它在散文的创作过程、文本构成、作家的人格修养、艺术功力和风格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气"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曹丕、刘勰、韩愈、苏辙、刘大櫆等古代文论家的一系列论述,逐渐完善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以"气"论文,体现了古代文论整体性、普遍性、易感性观念.正是由于作家们注意到了作品中"文气"的贯注,从而使中国古代散文,尤其是议论散文具有了生命机制和艺术品质.  相似文献   

16.
周璐 《语文知识》2013,(3):80-82
清代乾、嘉、道时期,骈文派和散文派围绕着文章正宗地位问题展开了长期论争。其争论经历了三次演进:第一阶段从乾隆初年至嘉庆中期,倾向于骈文的作家们力求骈文与散文并尊、对等;第二阶段从嘉庆中期至道光初期,骈文家和汉学家谋求骈文的正宗地位;第三阶段是道光中后期,一些文学家主张骈散融合、奇偶不拘,骈散合一成为文章思潮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中最重要的散文作家.作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数的散文大师.他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至今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本文着重论述了朱自清散文在独特结构上,抒情艺术上、诗情画意、语言方面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柳宗元散文句法的分析,明确柳宗元的古文实际上与骈文有着必然的联系,其古文句法具有骈散结合、质朴与华丽共存的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与柳宗元所处的时代有一定的关系,也与他的主张有一定的关系,这说明文体的演进是相互影响的。这种状况反映了中唐骈散相争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的散文风格是自由华丽的.他的散文在艺术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鲜明的特色,使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园地里自成一家.作者结合徐志摩的一些散文作品,探讨分析了他的散文风格及形成原因:除了他本身的性格和趣味等原因之外,还在于他自己的一种审美见解.  相似文献   

20.
<正>【专题解释】古代散文语句参差,常常骈散句结合,具有古汉语音韵和谐、整散错落之美。本专题在诵读基础上精读《陈情表》,参读《兰亭集序》和《种树郭橐驼传》。在对比中体会、在联系中思考这些文章的语言特征,并选择其中一两篇文章鉴赏。通过文本细读、比较阅读、背景探察和交流研讨等活动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艺术效果,欣赏语言的整饬与错落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