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提起写作文,语文教师就把它当做一大难题,学生对它也望而生畏。在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我积累了几点实用有效的作文教学经验,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一、留心观察,善于积累写作素材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得学会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然后把观察到的一事一物记录下来,积累写作所需的材料。1.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这对写好作文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还要教给学  相似文献   

2.
观察力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的能力,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小学生作文,头脑中应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而这些感性表象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有赖于观察获得的.可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下面就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的.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阿杰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小学生观察事物往往只凭  相似文献   

3.
一、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以往的作文教学常出现的问题,就是缺乏对事物观察的指导与重视。  相似文献   

4.
观察力是人们观察事物、挖掘事物本质的一种必需能力,对于中学数学教学来说,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从中学数学教学现状着手,重点分析了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鲁迅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这里我想谈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正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提出的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相似文献   

7.
观察能丰富知识、积累素材,是写话的基础。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观察,是丰富写话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写话的关键。著名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把观察时刻牢记心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从一年级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但目前教师对低年级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通过多抄多写,字词教学扎扎实实,而轻视学生的观察训练,导致许多学生在看图说话中出现没头没尾的现象,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按顺序有重点地去讲述,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无助于今后写话能力的提高。因此,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观察是一种知觉活动,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知觉活动。观察力即是人们感知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师的观察力,是指教师对周围事物而主要是对教育对象(学生)由外表到内心的认识能力。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观察力,才能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权。 一、教师观察能力的要求 教师的观察能力,应具备如下三个方面:迅速而准确,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客观。  相似文献   

9.
发展学生的思维,首先就是发展他通过视觉观察和感知周围世界的能力,丰富他们的思想。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主动认识某种对象的感知过程。因此,观察力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处处留心,事事练达。青少年对周围新奇的事物,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对那些看似平常的、司空见惯的人、事、物则漠然视之。  相似文献   

10.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鲁迅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叮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那么我们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大致可分为6种: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中,观察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因为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力就是人们全面、深入观察事物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意味着强烈的求知欲,能够迅速而敏捷地捕捉事物的各种特征和细节,并有认识和掌握各种新鲜事物的永恒热情。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从图表中  相似文献   

12.
语言、思维和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三个方面.观察既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又是学生审美能力和语言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把观察能力的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中学生对周围事物极富好奇心.他们对于那些新奇的事物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对那些看似平常的现象则常常漠然视之.但同时他们的观察又往往是粗疏的、肤浅的,如走马观花一样,得不到深刻的印象.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必须提高他们观察的自觉性,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相似文献   

13.
一、观察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作文时,学生感到无事物可写,其实并非无事物可写,而是自己平时没有发现,没有留心,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熟视无睹”。作文,贵在真实。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每个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充满诱惑力的。如果学生热爱生活,注重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能深入探究,就能从生活中获得丰…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发展儿童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观察是人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力好象是思维的“触角”,如果注意引导学生随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将“触角”伸向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就能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从练习写作的角度讲,  相似文献   

15.
观察是一种知觉活动,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知觉活动。观察力即是人们感知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师的观察力,是指教师对周围事物,而主要是对教育对象(学生)由外表到内心的认识能力。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观察力,才能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权。 一、教师观察能力的要求 教师的观察能力,应具备如下三个方面:迅速而准确、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客观。 1、迅速而准确。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兴趣、情绪、心  相似文献   

16.
系列日记是将同类型的文题进行一题多写,通过归类练习而形成的日记系列。它的优点是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为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下边对指导过程加以细述。一、让学生明白写“系列日记”的意义。通过同题多写,能积累作文素材,掌握一些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类作文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和日记达标能力。二、教师带领学生“示范人格”,采取“达标一篇,迁移练写,反馈深化”的训练方法。 1.教师以“家庭系列”为突破口,通过“示范”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家庭系列是指留心观察家人的外貌、性格、爱好等特点,用手中之笔为家庭成员  相似文献   

17.
观察是在事物的自然条件下为一定任务而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在有目的指引下的有思维参与的知觉活动,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观察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全面正确地发现事物的典型特征的知觉能力,观察力是学生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一、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基础 小学生在作文时,由于语文基础和文字组织能力本身就欠功底,作文写多了,往往觉得没有合适的素材可写,或是不知从何去写。写的作文往往也成了罗列具体事实经过的“流水账”。其实呢,不是生活中没有作文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因此,老师也要为学生创设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从观察、感受、思考三个方面对小学生写话、习作提出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产生兴趣.能够在写话中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想描绘的事物以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且能够表达,  相似文献   

20.
我在语文教学中,遵循语言、思维、环境三者有机结合的原则,试探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联系儿童的学习、生活实际,通过多种途径去充实和发展他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加强儿童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一、引导观察,丰富词汇,提高表达能力. 观察是思维的窗口,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本能力。学生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学到了观察的初步方法,会变得爱留心周围的事物。我根据儿童对周围事物好奇,有新鲜感的心理特点,指点学生熟悉学校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