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思维的惯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贫困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生搬硬套的填鸭式、被动接受的注入式等学习方式,一直影响着家乡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如果教师粗暴地统领着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被忽视,这违背新课标倡导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这种传统模式,使得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新能力薄弱,语文学习兴趣减弱和语文综合素养降低,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成才。教师要立足人才成长,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入手,鼓励学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新课标》还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烈呼唤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存在状态、行为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对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太多教师的课程意识是缺位的.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处于“忠实执行者”层面的居多,缺乏必要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生成能力.语文教师课程意识的价值指向何处?本文试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问题预设、作文教学几个侧面提出高中语文教师课程意识自觉的策略,供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4.
郭成 《考试周刊》2014,(24):28-28
高中语文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心动"、放手让学生"行动"、注重师生交流互动,真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让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认知,增长智能,提高素养。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新课标》还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规定学生高中毕业的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  相似文献   

7.
<正>解教材论"——把教材当成高考考点的载体;3."去教材论"——完全把教材抛在一边。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我们就会发现高中语文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高中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高中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3.高中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材编写者将高中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8.
彭燕 《考试周刊》2011,(40):21-21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对这一适应新课改而诞生的实验教材的整合运用。  相似文献   

9.
<正>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沿阵地,对于高中语文的有效、主体教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价值。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更应当加强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采用多种策略,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培养高中语文素养。一、强化语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过于平铺直叙的课文讲述易于陷入平淡无奇、索然寡味的境地,学生的主动学习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它既富含哲理,又具有文学之美,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强化学生的美学意识,调动他们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本文对美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进行了分析,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感受语文丰富的内涵,用"美"的眼光享受和感悟语文。  相似文献   

11.
从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语文教学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改变,与以往传统语文教学相比较,新课程高中语文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新课标的语文教材在课程安排上更加趋向紧凑化,把传统语文教学三年的任务现在改成了用一年半的时间来完成,高一、高二阶段的语文教学比以往语文教学内容也增加了不少,并且新增了一些选读课本,剩下高三整个学年都是用来高考复习的.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参与意识、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教材增加了很多现代文阅读性材料和应用性文体的阅读学习.这些安排无疑在引导学生适应现代文快速阅读,从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方面有很好影响.我们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把《语文课程标准》作为指导高中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让自己重新来审视语文教学,努力构建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高中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要想让作文教学体现个性化,就必须  相似文献   

13.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明确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课程的主体,应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课程建设,创设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平台。语文教师秉持生活处处皆语文的课程意识,延伸与扩充习作课堂,让习作课堂基于教材、基于学生,存在于更大的课堂——学生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程是极具开放而有活力的,这是由新课程改革语文课程建设的要求所决定的。也是与新程改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相吻合的。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科学利用教材资源,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和发展,是值得我们好好地思考与研究。一、充分依赖教材资源我们所使用的高中语文教材,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符合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是极具较高语文素养的人才,现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误区.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丧失了应有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参与型教学模式旨在从参与的实质、参与的模式、参与特点等方面阐述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专业能力的提高,通过课程模式的构建寻求高职语文教学效能提高的途径,切实革除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病,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教学改革要求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切实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写作能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避免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打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学习意识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督,在高中语文写作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一、自主学习概述自主学习是将学生变成学习活动中的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分析、思考、实践等多种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曾对基础教育课程改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可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搜索阅读内容,展现学生阅读学习时的"主人翁"地位.文章围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现状,指出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并针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推进课程改革带来帮助,全面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及语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程体系的重构成了每个学校亟待解决的现实命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重构中存在着课程观念狭隘、开发能力不足、重构内容碎片化等问题。高中语文校本课程重构应遵循课程的整体性、语文味和校本化的准则,可依体式特点整合必修课程,以课程群构建选修课程,以"语文"重构一体化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