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校的午餐 2009年2月16日,是女儿楠新到s小学的第一天。下午3:50,她所在的一年级六班的同学们在班主任的陪伴下,列队走出校门。队列中的楠,大老远就开始向我挥手,一睑的阳光灿烂。和老师道过别,她迫不及待地告诉我:“妈妈,中午我把饭都吃完了,一粒饭都没有剩下。”言语里满是兴奋。什么菜那么好吃?我心里想。问她:“午餐吃的什么?”“茄子,肉片,紫米粥……”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作为新兴的强势文化形态,对于学校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不仅是无法回避的,而且是应予正面回应的。新显露课程下的学校文化,必得以创建新潜在课程为指征。新潜在课程的文化,是对多元文化/大众文化的开放与扬弃的产物,大众文化对于学校潜在课程具有特定的功能开发价值;教师文化中的潜在课程元素涵容决定了教师是否能够施行并发展学校的新潜在课程。  相似文献   

3.
重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角色认同、教育教学理念、价值取向、情感倾向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农村主要依赖学校,农村文化的水平有赖于农村教师的文化水平,农村学校首先要仓U造一种学生在其中进行学习的气氛,这种气氛主要取决于教师。因为教师是学生智力生活中主要的指导者,在教育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会了他们尊重科学、文化和教育。所以,必须建构现代教师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薄弱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背景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的前身是沈北新区道义中学,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区域的农村中学。1999年以来,在沈北新区大开发的背景之下,由于自身发展不完善、周边私立学校不断出现,道义中学学苗(学苗指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即大学的核心能力,是大学的积累性学识,是以其资源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对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社会影响等要素进行战略整合,使学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根据该理论,以哈佛大学为例,阐述大学精神是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王万虹 《考试周刊》2014,(60):160-160
校本课程是因校制宜,根据本校经年累月的文化积淀,自有资源研发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可谓得天独厚,独树一帜。它继往开来,出新出彩出色,育人效果显著。本文以重庆市忠县白公路小学为例,论述如何以校本课程促进学校文化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 ,我校从深化教育改革和培养学校文化的需要出发 ,陆续开设了一批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校课程 ,以形成我校独特的学校文化 ,从而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一、开设研究型课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自 2 0 0 0年 9月始 ,根据二期课程改革要求 ,结合学校教学设施比较完备的优势 ,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试点和探索 ,获得了一系列可喜的体会及成果 ,并有幸被列为上海市教科院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基地。 2 0 0 1年 6月 ,向全区初中举办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现场展示会 ,在此基础上 ,我校还编篡了两本书 :《研究性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介绍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精神文化改造的背景导出了本研究的必要性。从学校精神文化“四维度”,结合沈阳师范大学沈北附属学校具体的改造情况对“改造的理念”“改造的方法与手段”“改造的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对其他地区薄弱学校改造提供借鉴乃至于为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理性精神及学校文化,分析了缺失理性精神的学校文化对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建设以弘扬理性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主张及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是高校竞争力的核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即文化。大学文化建设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只有一个,即大学精神。大学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根本点在于大学自身的完善,用一种新的观念来诠释、培育大学精神。用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来培育和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应当重视是要把提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培育大学精神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点,要注重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对发展准确定位,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还要重视大学形象设计,倡导行为文化。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学校成员、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学校文化建设是以课程改革为主旋律的学校文化的诊断、设计、转型和生成.她是以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建构的一种有利于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特征与学校实际的学校文化。现就课程文化建设结合实际谈几点肤浅的见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学校办学特色和价值取向是学校课程建构的源头。浙江省湖州市月河小学教育集团以“志正”文化为背景,以目标导航,架构课程思路图谱;应儿童所需,丰富课程内容,构建有特色的学校养正课程体系。学校通过统筹课程实施方式、重构课程实施场域、丰富课程评价方式,促进课程高质量实施,达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唐玲 《广西教育》2014,(17):15+28-15,28
学校文化的沉淀和学校精神的塑造,是一个深奥、复杂又极富哲思的话题。而在笔者看来,许多时候,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塑造又如此具体而实在,她存在于我们校园生活的每一细枝末节,就像空气一样普通而又重要。它更是一份非常具体、特别实在又极为简明的工作,平常而又必须,真实而又富有挑战。  相似文献   

14.
俞国良 《教书育人》2011,(26):59-62
一所学校,即便是拥有良好的文化元素,也并不等于它就一定拥有良好的文化力。只有学校成员能创造性地、有效地运作学校文化元素,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力之后,才能够促进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达成。学校文化力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并不在于文化形式本身,而是在于努力提升学校文  相似文献   

15.
16.
17.
慈溪市龙山镇实验小学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18年的宗文私塾,在不断地迁建、兼并、变革的过程中遗失了文化基因,导致课程不贴地、无目标、碎片化、大杂烩和弱关联。2014年至今,学校通过重塑课程的特质化哲学,构建宗文课程的校本化设计,建立了根植于学校文化之上的课程体系,赋予课程生命力,使学校哲学真正落实到学校课程中,从而促进学校走向内涵式、优质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徐树忠  王江 《青海教育》2023,(Z1):65-66+68
西宁市青藏铁路花园学校在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中融入青藏铁路精神,展现了学校融合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促进了对青藏铁路精神的物化与表征,推动了学校融合文化建设的守正与创新,推动了民族融合、发展融合、五育融合、学科融合、技术融合以及家校融合的学校文化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章论述了潜在课程的特点和作用,提出高校要重视潜在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促进大学精神文化和谐发展、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的重要力量,它能够辐射先进的社会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陶冶师生情操,美化学习环境。所以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中,实现文化自觉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