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来看,教师对初中语文进行教学创新尝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使学生主动探究语文知识. 一、利用导语激趣的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我在教学语文版九年级(上)王维的五言律诗《使至塞上》时,引用古典《红楼梦》里香菱的一段话:“‘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竞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同时结合香菱对该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评价,使学生急于探究香菱形容的情境,从而使得通过学生对该诗的探究,强化学生对该诗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该诗所描摹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读《红楼梦》.读到香菱学诗的情节时,不禁心生疑问.照理说,香菱是薛家的人,近水楼台,找薛宝钗教她写诗会更方便,怎么却去找离得远的黛玉呢?舍近求远,所为何来? 以下,便是我对这一问题的一些思考. 事实上,香菱一开始是想向宝钗学诗的.因为薛蟠随张德辉出了门,宝钗便提出“叫菱姐姐和我做伴去”.香菱自是满心欢喜,并趁机说道:“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但宝钗说:“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回来进了园,再到各姑娘房里走走.”  相似文献   

3.
笑话     
健忘的教授老教授搭乘火车旅行 ,列车长前来验票时 ,急忙之间 ,他竟找不到票 ,钱袋、皮包、衣袋……全部翻遍了。找不到车票 ,教授越来越着急。“找不到再补张票 ,不就行了 !”“不行啊 !找不到车票 ,我不晓得我要去哪里啊 !”释 义一位大学教授对学生讲道 :“古代‘吕’是接吻的意思 ,口对口 ,很形象。”一名学生问道 :“如果‘吕’是接吻的意思 ,那么 ,‘品’字又怎么解释 ,3个人在一起接吻吗 ?”教授正待发怒 ,又一个同学起来说 :“我看‘品’字还好解释 ,‘器’字呢 ?4个人和 1只狗在干什么 ?”全班笑作一团 ,教授摔书而去笑话…  相似文献   

4.
幽默     
释义 一位大学教授对学生讲道:“古代‘吕’是接吻的意思,口对口,很形象。”其中一学生问道:“如果‘吕’是接吻的意思,那么‘品’字又怎么解释,三个人在一起接吻吗?” 教授正待发怒,又一个同学起来说:“我看‘品’字还好解释,‘器’字呢?四个人和一只狗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48回写黛玉教香菱学诗,谈及以什么诗作教材时,香菱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黛玉当即说:“断不可看这样的诗”,“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黛玉是崇敬陆游的(见62、76回),但她认为不能以陆诗中这种“浅近”诗作教材。为什么?一、香菱有诗人气质,基础好,悟性好,陆游这类诗对她来说已嫌太浅陋,若以此为教材,起点太低,若陷入这种格局,被其缚住,就难以进入高层次了。二、名人的诗并非都是名作,而教材必须是名人名作。三、名人名作也不是都要进入教材的,教材必须…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第48回写香菱要学做诗,拜林黛玉为师,黛玉并不给她讲如何去做诗,而是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次之再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百二十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按照黛玉的指导,读得很认真。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等诗句,无不细心揣摩、反复体味、熟读成诵。有了这番底子后,香菱便学着做诗。果然,半年时间不到,香菱的诗就做得“不但  相似文献   

7.
一、多读: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范文,认真仔细地阅读不但能从中识字、解词、学会用词,而且还能学习其写作方法,对提高写作能力很有帮助。《我的“长生果”》中,作者叶文玲的800字小说发表后,她高兴地说:“假如我不是读了那几百部小说,决不会有这800字。”《红楼梦》中香菱跟黛玉学写诗时,黛玉对她说:  相似文献   

8.
老妈学英语     
人们常说:学习是痛苦的历程,不干吗,又找过我不明白,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打……”老妈学英语的热情日益高涨,因我起身而我的苦难就日益加深,每当老妈问要逃,被老我英文的时候,一般我都会先吃三片妈抓了回来,阿司匹林,缠好绷带,再运上龟背神又被扁!功至第十二重。老妈:这不,她老人家又来问我了——“敢耍你老妈,老妈:“这个‘I’m very哼哼!我再问 annoyed,don’t trouble me.’是什你,‘Use your么意思?”head,then think it over.’又是我说:“啊……这个……我很烦,什么意思啊?”别烦我……”我说:“动动脑子,再仔细想老妈:“找打,跟你…  相似文献   

9.
小红经常把“两个人”写成“俩个人”。一天晚上,小红写好了日记,早早地上床了……她突然听见低微的哭泣声,觉得很奇怪,便寻声走了过去。原来是“两”在日记里哭。“你为什么哭呢?”小红不解地问。“两”字带着满腹委屈对小红说:“我和‘俩’是兄弟,可你却把我们混淆,让我们兄弟俩闹矛盾……”“那你们有什么区别呢?”小红低着头问。“两”字说:“我只有一个读音‘li2ng’,意思有四种:一、表示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常用于成双的事物、量词或‘半’‘千’‘万’‘亿’前。二、表示双方,如‘两败俱伤’。三、表示不定的数目,大致相当于‘几…  相似文献   

10.
作业本发下来了。咪咪打开作业本,发现很多词语都画上了红线,它们是:很白、很黑、很香、很酸……老师还写上了一句批语:你用了那么多的“很”字,“很”字真的太累了。咪咪不明白老师的意思,就去问老师。老师说:“请你读读这些画线的词组,有什么感觉?”咪咪认真地读了两遍,说:“一篇作文里,用的‘很’字太多了,觉得很单调,而且也不形象。”老师说:“如果把‘很白’换成‘雪白’,‘很黑’换成‘漆黑’,‘很香’换成‘香喷喷’,‘很酸’换成‘酸溜溜’再读读看,感觉又怎样?”咪咪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读了两遍,恍然大悟地说:“老师,换上了您说的这…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一读再读,我最大的收获是读出了一位教育家———林黛玉。说黛玉是诗人,不会有人反对,因为有她的诗为证;说她是教育家,也不应该有异议,我们可从香菱学诗得到佐证。香菱得机会住进了大观园,便央黛玉教她作诗。黛玉满口答应,给香菱布置了作业,并说香菱“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更指出香菱努力的结果:“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一开始就道出了香菱的潜力,使香菱倍受鼓舞,没几日就■河北海兴中学张淑华读完了一百首王维的五言律诗。香菱第一首诗做出后,宝钗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黛玉看完…  相似文献   

12.
“老师,这一句话里有错别字。‘分辩’的那个‘辩’应是辨别的‘辨’。”在学习《白杨》(部编小语九册)时,一位学生指着“‘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一句中的“辩”字问我。她还例举前面学过的第三课《海上日出》中“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云,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一句中就是这个“辨”字。她这么一说,有些学生也象发现新大陆似的随声应和着。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学习好习惯。接着就把这组词用色笔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读原句——自己思考——查字典——回到原文中去讨论比较。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辩’和‘辨’到底有没有区别?区别在哪里?学生都想寻找到答案。一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黛玉教香菱学诗。香菱说喜爱“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洼聚墨多”。黛玉道:“断不可学,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浅显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她让香菱先读王摩诘、李青莲、老杜三人做“底子”,然后再看他人。当香菱熟读并能说出一二奥妙时,宝玉劝她:“三昧已得,不要再讲,越发倒学杂了,你就作起  相似文献   

14.
左雀斑把曹熊领到一个贴满各种文字的招贴栏跟前。左雀斑一边在这些纸片间寻找着,一边嘟哝:“那张租房启事哪去了?”曹熊问:“你要租房吗?”“哈!”左雀斑伸手撕掉一张刚贴上去的假药广告,便露出她要找的“租房启事”。“曹熊啊,”左雀斑说,“你看这个‘房’字,它上半部是什么?”曹熊说:“是个‘户’。”“‘户’是什么意思?”“是门的意思。”“对,你朝‘户’的方框里看,[睛不要眨,把这个方框看大了,你就可以进门了。”曹熊就目不转睛地盯着“方框”……果然,方框渐渐扩大……左雀斑拉住曹熊的手,两人朝方框里一跳!曹熊只觉得[前像被黑布蒙…  相似文献   

15.
一天,山羊老师把小熊叫到办公室,指着句子“西瓜像蜜一样甜”对它说:“这里的‘象’字你写错了,应该写成‘像’字。”“为什么?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小熊摸摸脑袋,满脸不解地问。山羊老师说:“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都念‘xiànɡ’,可是不一样的地方多着呢。你再看看,哪儿不一样?”小熊仔细一瞧说:“字形不一样,‘像’字多了一个单人旁。”山羊老师说:“对!可是最重要的是使用方法不一样。我教你一首儿歌吧:‘像’和‘像’,都念‘xiànɡ’,使用方法不一样。形态样子要写‘象’,景象、气象和印象;相似比喻要写‘像’,眉毛弯弯像月亮。”小熊…  相似文献   

16.
钟友明 《班主任》2020,(4):47-48
小洁特别喜欢看各种微视频,还准备买直播“四件套”,想去当“网红”。得知这一情况.我没有急于阻止,而是对她说:“现在‘网红’很流行,我支持你的想法。不过,我建议你再仔细考虑一下,要不你先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个‘入职网红’的调查报告.看看怎么才能快速成为‘网红’,好吗?”小洁为了能迅速“红”起来.接受了这个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18.
打针     
希儿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医院了,她会用两根筷子搭成一个字,问妈妈:“这是什么字?” 妈妈说:“这是‘十’字。”希儿说:“不对,这是‘医院’的院。”  相似文献   

19.
一女儿认识“奶奶”这两个字,我告诉她:“‘奶奶’就是‘好婆’(常熟方言)。”走到超市,女儿看见奶糖的广告,高兴地跑过去指着“奶”字说:“‘好婆’在这里!”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已”时我估计学生会“与己”混淆,就进行了反复强调。可是在作业中仍有许多同学把“己”写成了“已”,“把已”写成“了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把这两个字区分开来呢?于是,我写出“己”“和巳”的篆“书“””作为过渡,让学生联系字义来辨别这两个字的形体。生1说“‘:己’像一个人在做自我介绍,挺胸收腹,一副自信自豪的样子。”生2说“‘:巳’像一条蛇,巳时到了,天气暖和了,蛇爬出洞来吊在树枝上晒太阳。”这时,我突然发问“:对‘已’字你怎么想?”一阵沉默之后,生3举起手说“‘:已’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超越自己,战胜自我,所以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