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对于扩大就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选取江苏省1992~2010年的相关数据,重点研究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结构的发展关系,并结合江苏"十二五"规划,提出优化毕业生就业地域结构的对策措施,以期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现将成果公布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理论基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于1999年5月做出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定,原因在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它实际上也反映了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需求.过去我省产业结构存在许多弊端,诸如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升级缓慢等,这些都已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淅江尽管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资源瓶颈约束,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己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主线.调整的重点已放在加大行业科技含量,如将生物技术大量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中、发展新兴的高科技……这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的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调查中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深入变化.  相似文献   

4.
段伟伟 《河南教育》2013,(12):54-55
高校毕业生就业反映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导向,而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必将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起着导向、桥梁、推动作用。从高校毕业生就业角度来看,要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布机制,强化实践育人和职业能力教育,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根据江苏省1992-2010年的统计资料,从毕业生就业结构入手,重点研究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并结合江苏“十二五”规划,提出优化毕业生学科结构的对策措施,以期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5,(1):73-77,72
该课题采用了点面结合、纵横比较、学科交叉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线路是:纵横考察——定点实验——理论探讨——归纳总结,从而研究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服务区域经济形成互动的基本规律。研究认为,地方院校与区域经济建设互动是学科建设的长久之策,必须将学科专业体系的构建与地方经济建设对接,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地方高校需要加强学科建设专业一体化建设与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互动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因地制宜,全面探索地方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区域经济的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7.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5,(1):73-77,72
该课题采用了点面结合、纵横比较、学科交叉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线路是:纵横考察——定点实验——理论探讨——归纳总结,从而研究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服务区域经济形成互动的基本规律。研究认为,地方院校与区域经济建设互动是学科建设的长久之策,必须将学科专业体系的构建与地方经济建设对接,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地方高校需要加强学科建设专业一体化建设与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互动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因地制宜,全面探索地方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区域经济的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8.
一个地区的高等教育结构与其产业结构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教育结构对产业结构的水平和优化有重大影响,而产业结构又反过来影响着高等教育结构。本文从高等教育结构的类别、专业、布局出发,浅谈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类别的高等教育要协调发展;学科专业向综合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教育结构与本区域的产业结构相适应且注意区域间的协调性等建议,以期高等教育结构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构建新时期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目标,进行创新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研究,提出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注重过程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市场,拓宽就业信息渠道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就业乃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作为特殊的社会人群,其就业问题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地位。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2009年被认为是大学生就业最富有挑战的一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结构性矛盾是指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不协调所带来的矛盾,大学生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是由于产业结构需求与人才培养供给  相似文献   

11.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6):79-85,78
该课题运用质性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方法,整理分析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就业数据,对待就业毕业生群体进行心态扫描,研究构建待就业毕业生的跟踪体系和支持体系,以使他们更容易获得技能和机会,更平等、顺畅地在职业梯级中向上流动。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待就业毕业生心态良好,能积极地寻找工作机会,理性看待待就业现象,但这是一个动态的、需要关心和引导的群体,必须通过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来解决。在健全待就业毕业生跟踪体系方面,一是要改善以失业登记为基础的待就业毕业生统计跟踪体系,建立适合毕业生的失业登记制度;二是要建立多元主体、相互校正的待就业毕业生统计补充体系;三是要建立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与失业登记主管部门信息共享、工作衔接机制。在建立健全待就业毕业生支持体系方面,一是要以完善社会流动机制为重点,着力破解毕业生待就业因素中的流动恐慌;二是要以拓展基层事业发展空间为重点,进一步消除毕业生待就业因素中的"仰望"心态;三是要以建立和完善创业孵化机制为重点,提升待就业毕业生的创业成功率;四是要以家庭和社区为依托,加强社会支持软体系建设,提升待就业毕业生的社会归属感;五是要以强化义务与责任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待就业毕业生就业行为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专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问题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 使高等教育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之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如何使经济社会教育协调发展,使高等教育专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预就业”工作体系的构建和运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较快,毕业生就业竞争更趋激烈.非国有制企业、基层、生产一线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市场.但学生的流失率较大,"预就业"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减少企业培训经费.达到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14.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7):75-79,74
该课题运用数据标准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复合数据包络分析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07年至2009年的高等教育(管理)投入和产出数据,以及省域高等教育实力排序、效率差异、管理效率影响因素和投入产出效率的空间统计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认为,高等教育强省应帮助和带动高等教育弱省共同前进,既要给弱省"输血",也要帮助弱省提升"造血"功能。提高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要加强高教区域资源整合,跨省建立高等教育主体功能区,将发达省市富足的高教资源在联省高教功能区范围内配置,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高等教育发达区域产出效率不高的现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相对不均衡,东、中、西部区域内高教发展不均衡情况也很严重。不发达地区通过努力可以实现高等教育管理高效,应继续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教育经费及师资力量投入,东部普通高校要特别加强对公用经费的管理,西部普通高校应注意对行政人员的管理。应制定按地理区位成片推进和反梯度推移的高等教育开放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相邻省域高等教育联动功能和外溢效果,推动若干相邻省域高教与科技发展政策与规划的协同制定和联动实施。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高校生存之基,它关系到成千上万个家庭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关系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西方教育经济学原理,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教育程度越高,人力资本含量越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大。同时经济增长会进一步推动就业的相应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与教育发展及就业增长之间往往成正相关的关系。这一关系已被许多国家发展进程的事实所证明。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也表明,教育的发展受到外部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的制约,没有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的根本发展,两者成正相关的关系。如果说经济的发展既可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也可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那么,是否可以进一步推论,“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企业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和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用人单位近三年招聘录用过高校毕业生,重点高校的毕业生更受企业青睐.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期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比有很大差距.高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致使大学生理论脱离实际.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就业质量最有帮助的两大因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受家人与教师的影响较大,就业压力部分来自于周围人过高的社会期待.  相似文献   

18.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2):75-78,74
该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收集等多种方法搜集相关资料,坚持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特色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从历史研究角度看,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而西部地区民族院校是实施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加强办好西部地区民族院校实质上就是办好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和民族院校应该将过去的"为民族地区和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办学宗旨,拓展为"为民族地区和为少数民族服务,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的新的办学宗旨。关于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策略:一是要定位好民族院校的学科建设。学科定位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也是学科发展的前提,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二是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应当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三是要大力进行学科创新,努力创建民族工作学、宗教工作学等新的学科。该课题同时提出从培养人才、高等教育管理和加大资金与政策投入三方面来加强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3):88-91,84
该课题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利益相关者导向的高等教育政策评估做了研究,并尽量做到宏观与微观分析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该课题以示范高职政策和自主招生政策为主要政策案例,发现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第四代政策评估中占核心位置。由于利益相关者的政治利益,包括权力、权利及其带来的价值,而政策的权利结构决定了其资源的分配,权力结构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价值偏好的影响,故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具有其特殊的权力结构、资源配置、价值偏好以及利益牺牲者。利益相关者追求的并不是直接可见的经济利益,而是"价值立场"。通过关照一个教育政策过程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目标—行动"框架,可以看到话语策略的形成过程就是政策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完成真正的政策评估,也可以实现政策的"社会建构"。政策学习需要明智的政策理论,政府应该认识到这种政策理论的功能并为更好地制定和执行教育政策服务。  相似文献   

20.
就业率是本科毕业生供需的整体状况,就业结构则是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985工程"院校各项指标普遍高于"211工程"院校(非"985工程"大学),且前者校际差距较小,但其净升学率相对较低;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院校各项指标普遍较高,中部升学率指标较高,西部高校各项指标普遍较低,如升学率及出国率;从性质类型来看,综合性院校与工科院校的各项指标较高,师范类院校升学率较高,财经类院校出国率较高。从总体来看,就业结构与院校类型、分布区域及性质类型有较大的相关性。因此,为提升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需要根据本科毕业生就业结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