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明颖 《小学生》2009,(10):27-27
夏天到了,暑假也到了,回奶奶家时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小狗“肉儿”。  相似文献   

2.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们不得不错过一些人和一些事,我们无法回归往昔,所以我们必须面对和担当所有的发生,珍惜每一个存在的今天。理性地埋葬昨天,坦然迎接明天,就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纵身一跃。割裂了和过去的关系,那些阻拦的手脚成为长大的动力。在孤单和无助中,这个孩子将不再软弱,在自我拯救和反思中,他默默长大成人。为了生存,为了一个人的活着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毕飞宇在“新生代”作家中颇为引人注目,其小说植根生活,透视人性,描摹世态,关注当下,既具有深刻现实性,又蕴藉哲学思考。毕飞宇07年新作《相爱的日子》抒写失业大学生充满艰辛与苦涩、孤寂与屈辱的生存境遇,笔端饱含深情,行文充溢悲悯.充分体现了作家一以贯之的浓重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4.
毕飞宇在“新生代”作家中颇为引人注目,其小说植根生活,透视人性,描摹世态,关注当下,既具有深刻现实性,又蕴藉哲学思考。毕飞宇07年新作《相爱的日子》抒写失业大学生充满艰辛与苦涩、孤寂与屈辱的生存境遇,笔端饱含深情,行文充溢悲悯.充分体现了作家一以贯之的浓重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5.
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夜色温柔》深刻体现了“爵士乐时代”的社会面貌和时代脉搏。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罗丝玛丽、迪克、尼科尔分别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中本我、自我、超我相对应。结合小说文本,详细解读三个主要人物与三重人格理论的对应关系,深刻体会菲茨杰拉德的巧妙构思,感悟《夜色温柔》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伤逝》和毕飞宇的《相爱的日子》都是描写时代青年恋爱生活的优秀短篇小说,它们具有相同的情节模式,揭示的问题也具有相似性,不同的是,前者意在反抗绝望,后者则是认同现实。  相似文献   

7.
在作品中回忆往事,这是文艺创作的一大“惯例”。借助回忆,作者或是感怀自己非同寻常的身世、刻骨铭心的经历,念念不忘,不吐不快,遂“编述一集,以告天下”,如《红楼梦》等;或是反思自己所处的时代、社会状况,揭示某些“病症”,“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如《故乡》《祝福》等;或是借古讽今、知往鉴来,在历史故事中寄寓着作者的批评与理想。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相似文献   

8.
9.
吴其旺 《文教资料》2010,(14):29-30
本文旨在指出生活年代相差半个世纪的美国作家霍桑和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对人格多重性的认识有着惊人的相似,首先质疑运用弗洛伊德理论来解读霍桑作品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值;其次通过分析比较霍桑的《“幻想”的魔法盒》和弗洛伊德的人格多重性理论,指出二者的相通之处:最后就弗洛伊德概念中的“自我”与“超我”的关系提出一点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周玲 《黄山学院学报》2006,8(1):123-125
许多评论对哈代的《苔丝》中安吉尔·克莱形象有不同阐释,从不同角度对其复杂而多面的性格进行分析。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结合哈代本人“情感心理学”观点对精神主体进行心理解读,能更好地把握哈代笔下这一人物性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1.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中国第五代导演姜文的代表作品。姜文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没有将影片的故事性、戏剧性等要素作为表现主题,而是将视听语言作为影片最重要的剧作手段,充分运用各种视听表达的手段,使得影片处处呈现出一种激情。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人格心理及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解读由美国名著《飞越布谷鸟巢》改编并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的影片《飞越疯人院》,并对其所反映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美国六、七十年代社会文化心理变态现象,进行了表象和内涵的解剖。  相似文献   

13.
狗会咬舌自尽,第一次听说,但我丝毫不怀疑。因为无数次地听说狗对主人的忠诚,狗如何守候主人,甚至在主人坟边咽下最后一口气。听了之后,多是感动,而这个故事却让人感慨万分。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纯文学"逐渐衰落,一批电影人不约而同地选择将王朔的小说翻拍为电影,这与大众文化兴起之后人们心理上的需要有密切关系,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王朔突出的影视化写作策略以及独特的写作风格。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电影作品"应运而生",其中包括1994年姜文根据王朔短篇小说《动物凶猛》改编而成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文章以此为例通过比较两者之异同,探究姜文如何巧妙利用王朔小说语言具有的影视化创作特色,并重点阐释姜文是如何在原作基础上建构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菲茨杰拉德有美国“爵士时代”桂冠诗人和代言人的美誉,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成功塑造了黛西这一女性人物形象。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出发,剖析黛西自私、寄生性的本我以及扭曲的自我,探索其超我的反抗与逐步消退,有利于拓展黛西形象研究的新视角,进而为受众打开感知黛西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王玲 《考试周刊》2011,(55):37-38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个青春的少年在青春时光发生的充满青春气息的故事,故事可能有点凄凉,但是当他在晚年回顾往事的时候,却不免叹息自己一辈子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少年的时光。青春是一个懵懂、不知世事的时期,是充满"古伦木"与"欧巴"的时期。在中年的时候,这群曾经的哥们重新聚在一起,但是古伦木的一句"傻逼"向世界宣告了这个青春时代的结束。曾经是青春激情、吸烟、喝酒、打架,也许是错误与错误交织的时代,已经随着古伦木的一句"傻逼"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剩下的只是无尽的欲望,关于青春的激情已经被它掩盖,现实是扼杀青春的最好的一剂毒药。  相似文献   

17.
从歌剧咏叹调<欢乐的日子>的曲调、和声、伴奏织体等作曲方面分析入手、结合歌者的演唱处理,试图通过一首咏叹调的微观分析,对歌者在咏叹调的演唱处理方面起到一个宏观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狄更斯在其长篇小说《雾都孤儿》中对南希这个女性描写的笔墨不多,但这个人物却在整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她的帮助,主人公奥利弗最终摆脱了陷入贼窝的厄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著名的观点之一是关于人格的论述,即一个完整的人格具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很多小说中的人物以及其人格成长都可以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人物形象。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出发,探寻南希在贼窝中迷途知返的原因,对南希这位勇敢女性进行一个完整的人格解读,以全面理解她的人格蜕变与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9.
论《周易》的自强人格及其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心理学角度看.《周易》主要反映了一种自强的人格心理学思想。体现为持之以恒、谦虚谨慎、坚强勇敢、诚信、“知几”的自强人格特征;从修德、认识、言行、意志和人际关系五个方面论述了自强人格养成的途径和方法;自强及其培养应遵循“创新变革”和“顺天”的基本心理原则。《周易》中所论述的自强主要是一种个体自强或个人取向的自强。  相似文献   

20.
菲裔美国作家杰西卡&#183;海杰顿的小说《食狗人》在美国学术界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菲律宾小说。采用心理分析法来解读这部作品,能有效揭示制作品所欲表现的新殖民主义对女性的压迫和控制、新殖民体制下女性畸变的心理症状-伪饰和神经质人格,揭示上流社会女性和底层社会女性真实的生存境遇以及新殖民主义统治下在政治、经济的宏观层面菲律宾社会面对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