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我弥留之际》的多角度叙事受作者早期诗歌创作的很大影响,形成了核心、内层人物抒情咏叹,外层人物叙事的同心圆结构,这是福克纳试图在诗化的结构框架内解决社会历史性内容的表达要求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夏君 《林区教学》2014,(12):35-36
《我弥留之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涉及死亡主题的现代主义小说。在这部描写毁灭的小说中,福克纳所写的死亡,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加以诠释:首先,它指女主人艾迪精神之死、肉体之死以及对全家控制力的消亡;其次,它指本德伦一家人的解构和精神危机;第三,它更是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崩塌。  相似文献   

3.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在1930年创作的一部展示现代实用伦理与传统伦理冲突的意识流小说。在这部小说中,福克纳独具匠心地运用多声叙述、内心独白、双声等多种叙述技巧来表现传统伦理被现代实用伦理异化和替代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4.
《我弥留之际》讲述了本德仑一家艰难的送葬之旅。通过对家庭各个成员心理的剖析以及对旅途中的洪水与烈火等各种灾难的描绘,福克纳认为相当一部分人还挣扎在贫苦的边缘,但他们在痛苦煎熬的同时仍不忘与命运作斗争,试图改变悲苦的命运。小说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的终极关怀,鼓舞着穷苦大众奋起与命运抗争。  相似文献   

5.
福克纳的思想和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本文分析《我弥留之际》中的圣经原型,探求其创作主题。小说中原型意象的使用与主题自然贴切,从而传达了福克纳对人性和人类社会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6.
浅析《我弥留之际》的重要叙述者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拟分析《我弥留之际》中达尔作为叙述者的重要性,以及困扰他的诸多因素。通过这一人物,福克纳凸显了作品的人文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7.
荣格的原型理论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通过运用原型理论对福克纳作品《我弥留之际》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埃斯、朱艾尔和艾迪进行解析,揭示出其人格特征中存在的两种主要原型:阴影和人格面具。这两种原型在分别诠释了故事中不同人物的狭隘、自抑、扭曲的心路历程的同时,也为本德仑一家在艰难的送葬历程中表现出的种种荒诞行为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采用多个叙事视角来建构故事情节,使作品在形式上具有一种破碎的美感。同时,福克纳善于在文中结合意识流手法、冗长复杂的语言来进行现实主义的描写,带给读者新颖的审美感受。叙述内容方面,福克纳则坚守对传统意义的追求,关注人的价值和信仰的失落,使得小说《我弥留之际》具有传统的内容和现代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阿来的<尘埃落定>与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有诸多相似之处.笔者选取超越"影响的焦虑"的角度,探讨<我弥留之际>对阿来的影响以及阿来超越"影响的焦虑"的路径.文中从三方面人手:从"疯子"到"傻子"的"非常态"叙事过渡;寓言主题呈现方式的转变;"盲人在命运与责任间"的不同抉择等.阿来超越"影响的焦虑"后,同化并生成了具有东方民族史诗意义的<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0.
作为美国南方代表作家之一的威廉·福克纳曾创作了小说《我弥留之际》.该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因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受到了读者和批评家的一致好评.福克纳所采用的多重聚焦手法为作品增添了巨大魅力.通过对福克纳采用的内聚焦、外聚焦,以及多重聚焦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看出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这部小说中运用多重的叙述视角,体现了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极大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成功塑造了一个多重的话语世界.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作者在《我弥留之际》中运用了大量《圣经》意象原型,其中"水"与"火"的意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者通过运用这些意象使作品更具感染力,表达了自己对人类战胜一切苦难的坚定不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我弥留之际》中福克纳呈现了一个荒诞的世界里现代畸零人病态扭曲的心灵和现代家庭逐渐消亡的亲情。小说自出版以来广受好评,批评家们亦从多个方面对文本进行阐释。然而,作为一位实验主义先驱,福克纳在该小说中彰显和延伸荒诞感的艺术手法却鲜少有人关注。该文旨在从小说语言和写作手法所传递的荒诞感出发,深入分析其荒诞艺术及效果,意图为荒诞文学及福克纳作品研究提供新的理解思路。  相似文献   

13.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主要关注文学中丑的、滑稽的、边缘的并让它们占领文学批评舞台的中央.它强调对话、更替和相互转换,这对于解剖单一文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从狂欢化视角对<我弥留之际>做新的解读,分析其叙事、结构和体裁上呈现出的狂欢化特征,可以将<我弥留之际>的狂欢化特征归纳为复调、两重性和死生交替.  相似文献   

14.
《我弥留之际》是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于1930年的杰作,展现出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和生存困境的思考。在该小说中,死与生的对立是故事的基本线索,水与火是故事发展的辅助因素。这四个语义素相互之间的对立关系以及语义素的动态发展使故事产生了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非常重视家庭小说的创作。《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众多家庭小说中的一部。从伦理学的视角重温这部经典。我们会发现因缺乏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本德伦一家夫妻关系不和、父母子女关系紧张,即使在困难面前也不能团结一致。将伦理主题与小说这一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能够充分挖掘作者对人性的关怀。从而唤起人们对伦理道德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他在作品中成功的刻画了本德仑一家。通过文本分析,可以把书中人物分为三类:一是敢于面对不幸并获得新生的人;二是逃避现实最终被生活击败的人;三是反抗然而失败却虽败犹荣的人。福克纳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普通人的命运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前途的关注,而这正是作品的深层社会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