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纪录片电的发展呈现向特别纪录片、调查纪录片、微行纪录片、大型纪录片、体育类纪录片、探险类纪录片等发展的趋势,好的纪录片具备动人的故事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故事性),自然会挑起观众情感的波澜,引起观众的共鸣。记录片大师罗伯特.雷德福认为:纪录片的崛起是因为它们本身更具有可看性。与此同时许多人却不约而同地开始谈起中  相似文献   

2.
论纪录片的关系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录片的真实问题向来是纪录片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之一,纪录片也正是拥有了"真实的力量"才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无论是作为精品纪录片(或严肃纪录片)所秉持的本质属性,还是作为文化商品的商业纪录片吸引受众接受的噱头,真实都成为了纪录片的标签.也就是说,无论人们追求的是纪录片的史学价值、人类学价值、艺术价值,还是纪录片的商业价值、娱乐价值、消费价值;无论是作为目的,还是作为手段,真实都是纪录片的核心诉求.  相似文献   

3.
人文社会纪录片的概念 对纪录片(Documentary)这个词的提出者格里尔逊——英国纪录片运动创始人,我们应该充满敬意,这个词体现了这种艺术样式的永恒魅力.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是纪录片的第一要素.因为今天的记录就是明天的历史,而明天的历史正孕育着未来的文化. 对纪录片类型的划分,中西方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认知模式与评定方式.美国学者巴巴须和泰勒将纪录片类型分为“解说式纪录片、印象式纪录片、观察式纪录片、自省式纪录片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中国纪录片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9年研究成果,该报告从纪录片频道、纪录片栏目、纪录片节目、纪录片市场状况、问题与对策五个方面对200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的创作是一个持续行进的积累过程.2007年纪录片作品的丰富,应该说是这几年中国纪录片整体态势趋好的一个表征.本文从纪录片活动、纪录片文本、文献纪录片三个层面进行了梳理和评述.  相似文献   

6.
历经13年的发展,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专业化纪录片节,也是国内唯一具备投融资、交易功能的国家级纪录片产业平台,全面促进了中国纪录片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有效带动了纪录片专业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大力推动了中外纪录片的交流、交易与合作.本届纪录片节呈现以下四大亮点.  相似文献   

7.
本纪录片是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的代表,在纪录片制作中,编导意图会直接影响纪录片的艺术价值.因此,有效贯彻、积极实现编导意图也成为纪录片创作的一条主线.文章结合纪录片的性质,就纪录片创作中编导意图的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有助于人们对纪录片及纪录片创作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8.
吴喆 《记者摇篮》2013,(1):20-21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最初的几年里,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过一段经典纪录片的黄金期。然而今天,我们却很难在电视台的节目播出表上看到纪录片,尤其是经典纪录片的名字。经典纪录片不吃香了!这是为什么?经典纪录片为什么渐行渐远?纪录片的瓦解今天,除了专业的纪录片频道,经典纪录片在电视荧屏上已经难寻踪迹,主要的原因就是,主流媒体培育经典纪录片的大环境不存在了。曾几何时,电视剧、电视文学、纪录片被视作衡量一  相似文献   

9.
2012年度中国纪录片理论研究热度不减,学者们从《舌尖上的中国》、《春晚》等热播纪录片的个案研究中探寻纪录片的发展方向;纪录片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民族身份认同、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和意义越发引起重视;纪录片创作的技术手段越发先进,但须用之有度;纪录片频道和纪录片栏目作为纪录片传播的平台,优势与不足并存;目前我国纪录片市场的发展尚不充分,学者们探究其困境及产生原因,展望其发展前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张海波 《新闻前哨》2010,(7):100-101
音乐作为纪录片声音的一部分,对纪录片主题的深化以及纪录片叙事结构的完整性、有序性起了很大的作用。适时融入音乐的纪录片能更加细腻生动地揭示纪录片的深刻内涵,为纪录片本身增加光彩。  相似文献   

11.
张兴动  陈宇翔 《传媒》2018,(5):82-84
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为纪录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而传播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引起纪录片创作方式的变革,"微纪录片"这一新的样态应运而生.同时,创作方式的变化也对高校微纪录片的创作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微纪录片"这一新的纪录片类型为研究主体,从微纪录片的创作特点以及高校微纪录片的创作优势与引导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不容乐观,如何走出困境,实现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持续发展,这是纪录片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尽管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数量逐年递增,但有个性、高水准的纪录片并不多见。创作题材雷同、主体模糊、记录手法大同小异的情况普遍存在。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虽时有获奖,但题材狭窄,主要局限在人文类、环境与自然类,不少种类在国际大奖中尚处于缺席状态。2000年10月底举行的“北京国际科教纪录片展评研讨会”聚集了近200部来自各国的科学纪录片,但没有一部中国纪录片。2001年第14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中国纪录片处…  相似文献   

13.
台湾著名纪录片人李道明先生曾把纪录片分为四类,即旁白、解说加画面的“主观式”纪录片、由采访构成的“采访式”纪录片、既无旁白也无解说和采访的“纯观察”纪录片以及由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互动构成的“反射式”纪录片.我认为上述认识仍停留在操作的层面上,而要在更深的层面上认识纪录片一切问题的关键,即搞清纪录片人到底是什么角色,比如他与拍摄对象的关系、与观众的关系、他在纪录过程中和纪录片有什么异同等等,这才是认识纪录片的正途.本文结合《舟舟的世界》对此展开议论.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纪录片与公共图书馆的关系,论述了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纪录片中心的价值与意义。以广州图书馆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为例,介绍了中心的建设背景、建设思路、发展定位和多样化纪录片服务实践、服务现状,总结了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纪录片中心、开展纪录片新型服务的基本经验、机遇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陈浩  李文英 《今传媒》2023,(5):48-51
纪录片是一种视听艺术,视觉影像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DV时代的纪录片创作开始去专业化,走向大众化,更多的纪录片创作者们也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迎来了纪录片发展的黄金时代。4K技术的出现丰富了纪录片的真实性与表现力,拓展了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它的应用革新了纪录片拍摄的影像品质,为纪录片的内容表达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VR技术突破了传统纪录片的二维叙事空间,改变了纪录片的线性叙事方式,同时改变了纪录片的观看模式,让观众成为观影视角的自主控制者和参与者,提高了观众的主体意识。“纪实美学精神”是本文的“落幅”,在今天的技术浪潮之下,纪录片领域并未出现过分的“技术至上”现象,纪录片人要进一步发扬扎实、严谨、虔诚、谦卑、独立的“纪实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张静波 《出版广角》2016,(17):70-72
伴随着网络传播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纪录片也得到迅速发展。一方面,纪录片市场变得多元化,一系列新的纪录片类型相继出现,纪录片出版、影视和周边的衍生产业也大大拓宽了纪录片的产业链;另一方面,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也让纪录片发展呈现了新的传播态势,同时,视频网站也为纪录片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产业发展策略,并介绍了一系列成功的纪录片案例。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纪录片的表演方面,充分了解人物性格、仔细观察生活细节,是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源泉。纪录片创作的灵魂在于它的选题价值以及对于人物性格的把握,这是纪录片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所在。因此我们不能忽略人物的表演在纪录片中的重要作用,这是纪录片的活力,也是纪录片的灵魂体现。本文对电视纪录片中表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阐释,对表演元素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电视纪录片意义检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纪录片目前的创作和营销瓶颈 ,源于对纪录片意义的认知偏差。纪录片意义包含工具性、目的性和自由意志 ,形成纪录片不可替代的本质特征。由于多种原因 ,我国纪录片规避大主题和主流生活 ,注重表现层面而忽略探讨层面 ,这些都与纪录片本义不一致 ,导致纪录片的边缘化。在商业化环境下 ,纪录片需要转换思路 ,建立和适应市场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刘震  余索 《新闻界》2013,(11):37-40
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纪录片创作的生态环境。除了传统的胶片及摄像机拍摄外,照相机等设备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纪录片制作之中。纪录片进入易拍、易编、易传的时代,但我们必须理性思考当下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以及逐步探索纪录片未来的发展道路。本文认为拍摄媒介的易获得性、大众参与的多元化以及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是纪录片实现易拍的重要条件,未来中国纪录片与新媒体的结合将更加紧密,纪录片的市场机制也将会逐步建成。  相似文献   

20.
余智红 《新闻传播》2010,(6):102-102
一、纪录片兴衰之路在中国人的心中,纪录片并不陌生。随着上个世纪《丝绸之路》、《话说长江》、《龙脊》等一批优秀纪录片创下的收视狂潮,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纪录片栏目的昙花一现和前仆后继,中国的纪录片成长之路也越来越迷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