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精神是高校办学的灵魂。当代我国大学不同程度地呈现大学精神没落的现象。本文在解构大学精神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精神重塑的现代意义,回归大学教育的本质和初衷,从实现"真"的回归、德育的回归、学术的回归与科学(文化)创新的四个视阈提出重塑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而人才在所有因素中又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对在大学精神重塑条件下,其中关于学生领袖培养的发现、培养途径、目标等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欣 《科教文汇》2010,(10):27-27,36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而人才在所有因素中又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对在大学精神重塑条件下,其中关于学生领袖培养的发现、培养途径、目标等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鹏 《未来与发展》2010,33(12):109-111,118
基于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和重塑路径,认为缺失的根源在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困惑以及大学教育的不恰当应对,重塑人文精神的途径是教师要充分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洞悉人文精神的回归机理,激发大学生自我内化人文精神的能量,培育人文精神的本源,从而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大学往往定位于"大学直接服务社会论" 不再为了培养"完整的人格",而是为了经济建设的需求,并设置相关专业。教育本身被"产业化",导致大学精神缺失,对大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带了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学生发展,来重塑大学应培养出具有大学精神文化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科研被誉为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在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科研活动中存在的学术腐败,学术产业化倾向、学术浮躁等现象屡见不鲜,追溯其社会根源,是高校科研中大学精神的缺失.对许多高校科研中大学精神的缺失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根源加以阐释,同时还探讨大学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朱天乐  鲁虹 《科技与管理》2020,22(4):74-81,97
知识型员工作为拥有较高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群体,在动态化、复杂化的工作环境中,已经无法单纯地接受传统自上而下的工作设计,偏向于根据任务的特征与要求,积极开展工作重塑行为。以188名企业知识型员工为调研对象,选取心理授权为中介变量,权力距离取向为调节变量,构建精神型领导对员工工作重塑的作用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精神型领导对知识型员工工作重塑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心理授权在精神型领导与知识型员工工作重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员工的权力距离取向不仅负向调节心理授权对知识型员工工作重塑的影响,还负向调节精神型领导通过心理授权对工作重塑产生影响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8.
不管在中国或是西方都非常看重知识分子的道德修养。而当下作为知识分子培养机构的大学却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其德修养成的培育。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市场功利冲击之下大学丧失了其高贵的精神。因此宏观上回归大学之精神及微观上专业本位课程设置向人性本位课程的转向,才能使大学培养出既能关注脚下之事,又不忘关注天空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由此完成大学助推国家发展、社会革新的使命,也才能重拾当下民间社会一般大众对中国大学教育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15)
在分析"学术泡沫"及大学之道内涵基础上,阐释当代"学术泡沫"产生的原因,进而引出大学之道的使命、学术研究和张力问题。大学之道在于追求学术至上,保证大学学术研究非功利性,充分发挥大学学术的创新性。对当今大学而言,"改革"是必然趋势,但对大学精神的"回归"须加重视,要把握好这个张力的"度",才能成为人们所期待的现代大学,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大学之道。  相似文献   

10.
古之所谓大学,教育人成人、成圣,弘扬正道,过程就是对心灵的陶冶,对人的终极关怀。今之所谓大学,教育活动的重心在技艺,或用先贤的话说在于塑造“器”。从“技进乎道”、“君子不器”等观点来看,道乃是带有最高目标性质的理想,是有识之士的高层次追求。而今有关古今大学精神的研究表明,对大学之道反思后形成的认识有对古时大学之道回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王革峰 《科教文汇》2012,(31):19-19,23
大学精神是体现大学功能、理念、理想追求与价值取向的独特气质.大学以追求真理为使命,必然和必须具备创新精神、科学精神、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批判精神、服务精神.其中,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大学精神各方面是相辅相成和交互促进的.只有建设、发扬大学精神,大学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承栽着传承、创新、传播文化的功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的乘积。大学从本身知识性、学术性的特质和其功能上看,正是继承优秀文化、创新新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源头活水,承担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的历史使命,而完成这一使命,必须创建文化校园,回归和培育大学精神,才能促进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3.
何玲 《科教文汇》2009,(16):3-4
在探讨高等教育相关问题时,大学精神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和重视。传承、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是当代大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对于身处深刻时代变革中的中国大学而言。这一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本文从大学精神的内涵入手,探讨了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当代大学精神面临的种种困境,进而提出重构中国大学精神的理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我国会计诚信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重塑会计诚信做了分析,用以呼唤会计诚信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软科学》2019,(6):121-125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5家制造企业中338名员工为样本,运用层级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挑战性压力对员工工作重塑的影响,以及人—工作匹配的调节效应和促进聚焦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挑战性压力与工作重塑具有倒U型曲线关系,促进聚焦对上述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人—工作匹配在挑战性压力与工作重塑关系中具有调节效应,而且挑战性压力与人—工作匹配的交互效应通过促进聚焦的完全中介效应作用于工作重塑。  相似文献   

16.
中美著名大学校训精神内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训本身的意义分为表象性的直意和内延性的隐意。后者是大学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涵。大学校训的深意反映的是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归属、办学理念和治学态度的综合。中国的京师大学堂和美国的哈佛学院是中美两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它们校训所包含的深意是对大学精神真谛的深刻阐释。本文从中美两国著名大学历史的演进、文化的扬弃、精神的诠释三个层面对其校训的精神内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融中西方大学精神为一体,为我国未来大学校训的创立及对大学精神的解读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训本身的意义分为表象性的直意和内延性的隐意。后者是大学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涵。大学校训的深意反映的是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归属、办学理念和治学态度的综合。中国的京师大学堂和美国的哈佛学院是中美两国近现代历史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它们校训所包含的深意是对大学精神真谛的深刻阐释。本文从中美两国著名大学历史的演进、文化的扬弃、精神的诠释三个层面对其校训的精神内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融中西方大学精神为一体,为我国未来大学校训的创立及对大学精神的解读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大学精神与高校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大学建设离不开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建设的核心。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精神忠实的守护者,同时对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精神的进程中所起的重要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探论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被载入史册、流芳百世的大学应归功于她的精神,声震寰宇、名噪一时的大学也是缘于她的精神。今天的大学,要获得长足的发展,肩负起社会的重托,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也必须有自己的精神支柱。本文在诠释大学精神的内涵与特性的基础上,揭示了大学精神对大学存在的作用,并对大学精神的塑造与发扬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精神”是大学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文明成果,是大学应有的生命力、创造力的集中展示。是大学的灵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大学精神出现了失落危机。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精神失落的现象,并提出了重新构建大学精神的一些建议,以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