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吴永法  张强 《山东教育》2002,(17):14-14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中学生逆反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自主逆反。处于独立自主意识迅速发展期的中学生,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过分地运用控制手段,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这时,他们就有可能拒绝办本来愿意办的事,甚至故意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这种现象就是自主逆反。平衡逆反。当教师与学生之间比较对立时,即使教师所持的立场、观点与学生一致,学生也可能产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逆反心理与德育实效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德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在德育过程中,由于受教育者的心理误区和德育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对学校德育表现出逆反心理。这种抵触情绪若得不到有效疏通和引导,就会影响德育的实效性,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德育过程中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从而运用心理学理论,从大学生接受德育的心理规律出发,研究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及接受教育中的心理过程特点,进而调整德育内容、方法,使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结合,并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才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镜头一]晚自修下课,教室走廊人潮汹涌,“跳一跳比比高”课间运动队正式上场,忽闻“哗啦”一声,窗户玻璃猝然掉地,旁观者一片哗然。闻声冲上楼去,问:肇事者是谁?一旁现者曰:无!余者皆默然…… [镜头二]英语课上,考试公布:优生甲最好,差生乙第二,听者一片嘘然。课后一打听,差生旁边乃优生也。问优生,则供认不讳且振振有词:顾及平日交情,故考试时倾囊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是德育过程中在学生身上经常发生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教育的反感、抗拒 ,进而反教育要求而行之 ,以致德育工作无法进行 ,甚至导致与教育期望相反的教育结果。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育不当是主要原因。作为教育者必须对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认真分析 ,对症下药 ,提前预防 ,积极疏导 ,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一、教育意图的隐蔽性所谓教育意图的隐蔽性就是指教育者通过对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活动的精心设计、组织、安排和利用 ,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其中 ,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5.
6.
德育中的逆反心理探析内蒙古教科所张岩静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学生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冷漠、反感、拒绝或反抗的心理状态,它是多种心理因素的混合体,是一种不健康的畸形心理现象。对青少年这一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寻...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即带有较强烈的抵触情绪。德育过程中的逆反心理,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进行教育、引导,或对受教育者偏离目标的思想、行为进行抑制、纠正时,受教育者所产生的排斥、抵触、厌恶等反常情绪。它削弱乃至葬送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养成有着极大的副作用。德育教育要想取得实效性,必须纠正这种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逆反心理是学校德育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实,也是困扰教育者和影响德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能够了解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及成因,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增强教育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通俗地讲即引导对象本来是赞成或者接受某一观点的,但由于引导不合适(如态度、方式、情绪等),使得教育对象产生排斥和抗拒的心理。具体说来,大约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日益成熟,他们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喜欢标新立异,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对家长、教师和学校的日常思想品德教育也不再一味地认同。因此,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  相似文献   

11.
辛崇粉 《现代教育》2003,(12):40-40
注意把握利用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德育易造成负面影响,只有充分认识,注重把握利用它,才能加强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思想及学校严格的规章制度,繁重的学习任务等,均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的心理很难得以正常发展,稍不顺心,轻者郁郁寡欢,重则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离校出走,走上轻生或违法犯罪的可悲道路.因此,身为班主任必须深入探讨,并采取有效方式消除学生逆反心理,以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 教师表扬好人好事,有的学生感到受了刺激,嫉妒别人受表扬,被表扬的同学反而产生惧怕表扬的心理。教师批评不良行为,有的学生即使错了,也不接受批评,还引起一些同学对他的同情和辩护。禁止看的一些小报、“增刊”,有的学生却千方百计想找来看一看。一部质量低劣的影片,为着“批判”而“内部”放映时,有的学生立刻趋之若騖,争相先睹为快。要求学生不要抽烟,反而驱使了个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揭示了逆反心理的涵义、表现,并对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消极的逆反心理的预防、控制和消除。  相似文献   

15.
卢艳 《教师》2012,(36):14-15
德育中的逆反心理即德育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排斥和抵触情绪。这种消极逆反心理对其德育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对初中生的德育发展以及价值观养成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这种逆反心理的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将对这种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做一些简单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多正处于青春期前后时间,正是逆反心理比较突出的年龄阶段.中学生消极逆反心理,像一个反冲活塞一样堵塞了德育渠道,冲击了教育效果,一直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德育活动中,接受主体的心理因素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逆反心理作为影响德育接受效果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德育工作者和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入手,分析了逆反心理对德育接受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如何看待和应对逆反心理在德育接受中影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年龄与生理条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主观原因(1)年龄与生理条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二期“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各学校广泛开展。本期“特别发布”我们选登了上海市奉贤区曙光中学的两篇课题报告:家庭教育方式与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有什么关系?中学生上网到底是有弊还是有利?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虽然报告中资料还不够详尽,数据还不够确凿,虽然结论进有待进一步证实,建议还略显稚嫩。但是,我们看到,同学们在调查研究中找到了乐趣,在分析思考中逐渐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