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中国文学理论 ,2 0世纪“经过了六七十年的冷遇后 ,在 80年代改革开放后就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90年代 ,传统文化似乎迎来又一届‘青春’。”① 自 1 996年西安的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研讨会开过之后 ,赞同与反对的声音都出现不少 ,就我耳闻目见所及 ,怀疑或反对的声音里 ,提出不少古代文论向现代转换的难题 ,确是值得深入思考 ;但有一个声音 ,使我很惊讶 :在我看来 ,“现代转换”也好 ,“失语”也好 ,都是一种漠视传统的“无根心态”的表述 ,是一种崇拜西学的“殖民心态”的显露。②若依此反推 ,让“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继续被“冷遇…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论(扩而大之,则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理论)的现代价值转化问题,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美学资源整理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也是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理论和美学学科内容与体系建设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应对西方学术话语和现代社会转型的双重挑战过程中,迫切需要传统文论、美学精神的支持。传统文论、美学资源有效地参与当代中国文论思想和话语体系建构,关键点在于对传统文论与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之发现与重视,传统文论与美学精神是我们永远无法割断、不应忘记的文化"乡愁"。因而,在当下的传统文论研究之中,充分尊重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文史哲合一的学术传统,在重新认识传统文论"原初性"事实本体与"整体性"真实面目的基础上,以当代眼光、大文论观、国学视野和文化通识意识对传统文论进行"现代阐释"与"当代选择",发现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性"价值和可能的理论生长点,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学观念与儒家文学思想精华之会通,便成为当代中国文论实现文化身份认同和核心价值话语体系建构、重建民族美学自信过程中的一个需要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生态美学研究基本上使用的是西方环境美学的话语,与中国文化有着某些不兼容的弊端,所以紧迫的问题是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探索。中国古代是一种"生生"为其核心、以"天人之和"、阴阳相生"为其背景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几乎渗透于儒释道等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渗透于绘画、音乐、诗学、建筑与民间艺术的各个方面,构成相异于西方古代实体论哲学与形式论美学的理论风貌,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有着更强的文化自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宝贵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并在与西方生态文化的对话交流中建设新的生态哲学与美学形态,使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西文化的空前交汇和撞击,处于由古代向现代转型期的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呈现出复杂的内涵和面貌。它既要反思历史,又要面向未来;既要民族化,又要现代化;既要面向世界,又要立足于中国本土的文化和文学传统,因此,文学理论批评从观念、类型到形态、文体各方面都经历着重大变革。从近百年各个历史时期看,文学理论批评显示着复杂多样的阶段性特征。但由于处在本世纪历史文化的共同背景下,有着新文学发展的共同依据,还面临着共同的课题,因而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又显示出贯穿全过程的总体特征。 (一)审美的社会价值论观念 在文学理论批评的观念和内容上,以审美的社会价值论作为评价文学的基本观念和准则,并从多种特定角度对文学的人学内涵进行审视和阐发,这是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在总体上所显示的首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知音》篇与西方的接受美学理论构成了跨时空的呼应,它们既有相通之处,又不尽相同,其中对读者的重视是中西文论对话的契合点。在反观和对照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梳理和发掘中国古代的接受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周新顺在《文史哲》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误读”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泛使用的批评术语,常常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错误解读”而致误用和滥用。事实上,当代批评理论中的“误读”说是20世纪西方新批评、阐释学、接受美学以及解构主义等文论流派逐步发展的产物,其要义恰是以颠覆传统的正、误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范畴研究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意义和作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实现了方法论意义上的自觉,并且带动了当时的研究,对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学术深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新世纪以来,随着整个学术和思想文化语境的变迁,范畴研究的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一些质疑,究其原因,不外有二:一、阐释向度的单一,尤其是一味地采取"以西解中"的诠释方法,从通行的文学概论教科书的概念和定义出发,寻找传统文论中的某一范畴进行一番内涵阐述,而最终的结果则难免将传统文论范畴作为西方文论的一个注脚,以印证西方文论之普适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希腊古典"和谐美"与中国古代"中和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民族的美学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内在本质的体现。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美学精神 ,这种美学精神以其特有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为其土壤。西方古代的美学精神是古代希腊的“和谐美” ,而中国古代的美学精神则是先秦时代的“中和美”。这两种美学精神固然有其相同之点 ,但更多的则是相异之处 ,影响几千年 ,直到当代 ,形成各有其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真可谓两峰对峙 ,双水分流。本文拟以希腊古典“和谐美”的论述为主 ,同时论及它与中国古代“中和美”的相异。一希腊古典美包括艺术及理论两部分。它在人类美学史艺术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具…  相似文献   

10.
诗话是北宋初年产生的一种文学批评样式,流行于明清,延续至近代。在中国文论西传的历史进程中,诗话翻译和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关注。美国汉学教授宇文所安长期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中,他通过文本细读、翻译阐释和注解批评的方式,努力发掘诗话的"思想风格"和独特的诗学美学价值,彰显了多元开放的学术视野和中西比较诗学的理论优势,对促进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对外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霞  朱志先 《文化学刊》2012,(3):173-17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理论构建和批评史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果。而《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论纲》首次以"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冠名,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理论内容及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王维的《山居秋暝》及其五个英译本为透视焦点,从中国禅宗与西方身体美学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的解读。为了展现出中国与西方、古代与现代之间的跨文化联系与阐释,本文以"非二元性"为基础强调了中国禅宗与身体美学理论之间的共同性。在文中,"非二元性"不仅指对传统的二元对立的概念(例如动/静、内/外、主体/客体、身体/精神、人/自然这些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已阐明的概念)的超越,也指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相互超越。本文把文本翻译的过程看作是一种跨文化的媒介交互作用的模式,这种话语模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口头与书面话语。  相似文献   

13.
意境论中所谈到的"意境"存在于中国古代文论及美学核心范畴中,被称之为"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灵魂",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式文论语言。本文就以意境论为视角探讨了当下意象表现主义油画的各种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伦理与逻辑起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与传统的文学在"史"的意义上是粘连在一起的,作为现代学科的分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并与现代学科的文学理论完成了衔接.后来的学者可以从容地检阅一部中国文学理论史发展演化的脉络轨迹,努力用"五四"以后的现代文学理论概念、范畴、术语、体系来作相应的诠释与考察,引导出新的历史思维内容.这无疑是今天中国文学理论学科建设与体系设计的一项艰巨繁重的学术工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和诗学研究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通过对文学流派、文学题材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发展史观。《文心雕龙》完善了中国诗学的载道、言志理论的叙事抒情观,与西方诗学传统中重视"摹仿"与"再现"的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研究领域的重镇和"热点",中国(本土)美学研究至今已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面崛兴阶段,其基本特点是利用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和概念体系对中国美学进行整体的或断代的解读与研究,出现了一大批至今仍居于重要学术地位的研究成果.总的来看,这一阶段的研究尽管以西方美学为理论资源和概念参照,但已经开始显露出了一种回归本土美学的学术意识和趋势.二是90年代以来逐步兴起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龙学”的学术研究在中国文艺理论批评中占据锁钥之地位,其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是中外文艺理论研究者追求的目标。然而,探索刘勰《文心雕龙》民间文艺意识的学者并不多,考论其中民间文艺生成逻辑的成果更是微乎其微。刘勰运用民间文艺资料构建出“文的世界”,无意之间也构建出“民间文艺的世界”。他在创作《文心雕龙》这部文论巨著时,以“溯根”式的原始思维方式概括文艺创作规律,涉及多种文体,潜隐着民间文艺的生成逻辑,对民间文艺体系建构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读罢袁济喜教授的<中国古代文论精神>(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深感该书深化古代文论研究的新探索,是富于开拓性与当代意义的.其学术创意和理论特色,可以从以下诸方面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9.
2005年9月,“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渊源”系列著作陆续和大家见面了,作为“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种,它们严格地遵循了文化诗学的研究路数。这套丛书是北师大文艺学中心多年来所抱持的文化诗学理想的一次认真实践。文化诗学有它在学理上和现实上的依据。古代文论话语是知识、意义和价值的结合体。这个性质决定了该领域的研究存在两种研究立场,前者重在知识的清理和发掘,并采取了一种实证主义的态度;后者重在意义的阐发,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本来这两种立场不分轩轾,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但毋庸讳言,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古代文论的…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2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比较文学研究室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了题为“中国文学理论的跨时空对话”的学术讨论会。来自古代文学、文学理论、比较文学、台港澳文学、民间文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二十余位学者围绕在中国文学理论的建设中如何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更好地发展学科研究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精彩的对话。北京语言大学黄卓越教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党圣元研究员、文学理论研究室主任高建平研究员主持了会议。会议的讨论内容可分以下两个方面:一 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