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高中英语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一、鼓励诱导,点燃创新思维火花“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善于发现他们在质疑探索中创新思维的火花。中学生的生活视野、知识领域一般来说还比较狭窄,这就决定了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大胆新奇,又不尽完善。因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分析的方法、解决的途径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要看到其中包含的创造困素,要给予热情的扶植,这对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有利。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抓住有利时机,选择不同材料,设置不同情景,提出不同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诱导和刺激他们的求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语文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充分利用教材中蕴藏着的创新因素,积极为学生创设机会,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我们要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首先,可以抓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窗口,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生抓住课文的题眼质疑。比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我问学生:"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有的说:"壮士是什么意思?"有的  相似文献   

3.
<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贵而疑。"疑之所以贵,就是因为它是大脑思考、分析的产物。疑就是问题,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使学生由学记向学问转化,最根本的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乐于质疑、善于质疑,从中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一、质疑能力培养的误区学习就是质疑、解疑,其过程形成了学生学习的过  相似文献   

4.
宋文龙 《教育》2013,(24):39
如果把语文课堂比喻成一个美丽的花园,那语文教师就应该是这个花园之中辛勤的园丁,不仅要在这方天地里关注幼苗的成长,更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创新意识,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质疑质疑是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师在每节课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疑学习,求异学习,  相似文献   

5.
苏会生 《考试周刊》2014,(28):60-60
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不屈服于外在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要善于在不疑之处质疑,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创新的欲望。长此以往,学生定会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数学教师课堂上要多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提倡小组讨论和不同观点的争论。  相似文献   

6.
黄卫东 《新疆教育》2012,(23):21-21
质疑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依据,有疑方能创新,创新必先有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科学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在科学教学中,质疑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1鼓励质疑。尊重学生创造思维是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高度发展与和谐的产物,敢于质疑,先求同后求异,易得到最佳的思维效果。在科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疑乐问,并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放射出智慧的火花,培养出“不唯上”,“不唯书”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例如,在鼓励学生质疑时,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评价时应肯定个人见解的正确部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的勇气。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语文教学历来备受教师关注,在全国各级别的赛课中,也多以语文阅读教学为课例进行展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自己的体会,愿与大家分享。一、指导学生质疑,发展创新思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1)教会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疑问表达出来。有些学  相似文献   

8.
刘兴云 《考试周刊》2010,(13):56-57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在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在教学中学生敢质疑,能质疑,是发挥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前提之一。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怎样才能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质疑水平呢?我在教学中尝试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人才发展的根本需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作了以下四方面的尝试:一、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要善于激疑,以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10.
沙建华 《江苏教育》2012,(34):37-38
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思维探索的火种,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必须重视学生问题意识以及质疑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质疑"环节似乎常有"作秀"之嫌,似乎成了课堂上的"摆设"。以下是三位老师在执教同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激励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教育。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 ,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一、故事激趣。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 ,参与学习过程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我常常在新课引入时用故事、游戏、图片、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励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收到明显效果。比如 :…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必须发挥学科思维功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运用下面的教学方法,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诱发创新意识;②鼓励学生质疑,勇于参与创新;⑦敢于标新求异,培养创新能力;④引导想象,发散思维,努力创新。  相似文献   

13.
李华萍 《教书育人》2012,(25):29-30
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好奇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情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具有"海阔凭鱼跃"那样良好的"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4.
<正>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问",如同一把能够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还学生学习、实践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善于质疑,鼓励他们打破砂锅问到底。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愉悦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  相似文献   

15.
新编思品教材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树立创新意识,打造靓丽课堂则是与新课程、新教材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正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对此,本人有如下做法:引导、鼓励学生质疑,点燃创新火花;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改革教法,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融入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这赋予了语文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素质教育需要创新型的学生,这决定了语文教学培养创新型学生的职责。教育改革强调创新教学,这无疑促使语文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可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让课堂充盈探究之乐,让学生闪耀创新之光。如果教师利用好课堂学习这一主阵地,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构建开放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点燃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无疑是成功的。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通过教师设疑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这种教学形式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大力鼓励诱导学生质疑。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努力把"创新"注入教学过程,通过课堂精心设计,激荡思维,捕捉契机,诱发创新的灵感和点燃创新的火花,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本文试图从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谈谈如何把培养语文创新能力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之中。一、鼓励质疑,培养创造性思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善于发现  相似文献   

2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求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一、学生敢于质疑之平等的学习氛围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