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由中国转到美国上小学的小女孩儿,刚到美国很不习惯,回家跟爸爸说:“我们学校可乱了,上课就不像上课的样儿。”她爸爸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老师就不管。上美术课时,把大家带到外头,指着一座房子说就画这个,大家就开始画,还都说着笑着,想咋画就咋画。他们都画得乱七八糟,有的把房子画成圆的,有的画成轮船的样子,一点都不像,还问老师画得好  相似文献   

2.
把学生放到具体环境中,让他产生出身临其境的感受并激发出自己的想法,是美国初等教育一种重要的方法。该方法不但让学生知道受到委屈就要想办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更多时候更能激发出创造性的火花。关于这一点,曾经在中国执教过的美国老师达琳·叶格颇有感触。[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黄先生一家刚移民到美国,他5岁的儿子进了一所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才去了不到5次,孩子就不想去了。孩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画画!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叫我们自己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不管。画完了老师就知道说‘好哇!好哇’,那些美国小孩子的画根本就是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4.
从《意林》杂志上看到一篇短文,题目是《心灵的伤疤》。大致的意思是:一群小淘气在庭院的梧桐树上嵌进一个鸡蛋大的石块。小树不断地长大,石块渐渐地被包裹在树干里,从外表一点都看不出树干受伤的痕迹。一位老大爷说,伤疤结在树心里了,总有一天,会害掉这棵大树的。十多年过去了。一天傍晚,这个城市刮了一场大风,外地工作的孩子打电话问家里受到什么损失。父亲告诉孩子,家里的那棵梧桐树被刮断了。孩子回家后发现。梧桐树折断的地方,那块石头若隐若现地裸露着。  相似文献   

5.
赵文辉 《山东教育》2005,(14):11-12
近日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名为《美丽的歧视》的文章,讲的是一个既聪明又不好学,只知混天聊日的复读生大伟,在课堂上看武侠小说,被教外语的张老师发现了。张老师说:“大伟,你真没出息!你不但浪费自己的时间.还在糟蹋父母的钱,你要能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大伟听完这番话,  相似文献   

6.
《景德传灯录》中有这么一则故事:一天,马祖正专心坐禅,师傅怀让见状,暗自好笑,明知故问道:“你坐禅为的是什么?”马祖回答说:为的是“作佛”。怀让于是捡起一块砖随地磨了起来,闹得马祖心烦,问:“师傅是在做什么?”师傅答到:“磨作镜。”马祖纳闷:“砖头怎么能够磨成镜子呢?”师傅  相似文献   

7.
贾宪章 《山东教育》2005,(25):16-17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生活内容的逐步丰富多彩,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孩子们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日渐丰富,其眼界也变得开阔起来。于是,经常可以听到不少老师在抱怨:“今天的学生太难管理啦”“如今的学生一点规矩都没有”  相似文献   

8.
拜读了《班主任之友》2004年第10期的文章《错了就该罚》后,引发了我对“赏识”教育的点滴思考: 前些日子回家时,我特意给喜欢喝茶的父亲买了二斤好茶叶。父亲喝了一次后,却又小心地将茶叶封好,执意让我带回来。我问他是不是不喜欢那茶叶,父亲说他很喜欢;我又问他为什么不留下来,父亲说怕把自己的口味惯坏了,再也喝不得原来的茶叶。听了父亲的这番“高论”,我一开始是不得其解,但随后便有些理解了。的确不错,  相似文献   

9.
读完留美教育学博士黄全愈的文章——《素质教育在美国》,感触之深,震动之大,前所未有。现在很多人在研究美国的教育,探讨教育与科技的关系,把美国的教育和我国的教育进行对比之后,发现这样—情怪的现象:美国的教育,起点落后而终点领先,我们的教育起点领先而终点落后。这个强烈的反差说明了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严重后劲不足。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10.
袁建 《师道》2003,(1):45-46
闲翻旧书,在《子冈文集》中看到收录的周太玄先生所写的题为《学校与学风》一文,该文对教育不乏精辟含蓄之论述,1940年4月25日首发于《大公报》的此文,至今已有六十余载,然其中的观点对于当今教育而言仍切中时弊,发人深省。周太玄此文中有关“学校与社会的功利化互为循环”;“学生只是面对着若干知识灌输器”;“教育最大的责任,是给师生以自由的园地与空气,以最大的可能去培植学生向各方面发展。不论是知识技能及精神生活,都不可过于狭隘,使受教育者有削足适履之感。”等语句在现在看来可以说完全契合素质教育之需,其教…  相似文献   

11.
1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需承担起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水准的跨世纪人才的任务。如何才能完成这一任务呢?笔者认为,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教书,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育人,则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从某个角度来看,塑造一个健康美好的心灵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因此,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借《四书》谈“涵泳”的道理耐人寻味,值得教师揣摩。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初懂事理的小孩子最喜欢帮妈妈检查买回来的河蚌有无坏的。经过妈妈的教和他的尝试,检查的方法是,用左手先拿住一个河蚌,再用右手捡起其他的河蚌,一个一个地敲打,如果河蚌发出的声音是结实的,就是新鲜的河蚌,如果敲  相似文献   

15.
16.
美国芝加哥一所私立中学课堂上,英语教师布朗正在给她的学生们上课。在讲完了计划讲的课之后,布朗老师突然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同学们,如果洪水来临时,你打算先救谁?”这个问题引起了全班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全班学生的一片笑声和喝彩声中,一位女学生大声回答说,她要先救老师布朗女士。  相似文献   

17.
18.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在传递知识、技能、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常常面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机模糊、厌学等来自客体的抗拒,甚至直接的反对。师生需求与目标之间形成矛盾冲突,相当一部分师生因为双方沟通不畅相互推诿、埋怨,继而产生失败感,彼此对教育失去信心。  相似文献   

19.
米卢以“快乐足球”的理念将中国足球带入世界杯,中国人四十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如今,米卢虽然离开了国家队,但他所倡导的“快乐足球”的理念,已给中国足球放飞了无限的希望和梦想。  相似文献   

20.
语文不仅仅只是一门学科,它涵括着古往今来文学家的智慧,更体现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与独特的美感。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与美同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