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爱的主题与自然主题、顽童主题一起构成了儿童文学三大主题。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在对父爱主题与儿童成长的书写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前作品中的父爱主题与儿童成长的书写主要集中表现在革命斗争的叙事中,1980年以后对父爱主题和儿童成长的言说更加丰富和多面;进入新的世纪,青年儿童文学作家更多的关注新的环境-FJL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2.
红色儿童形象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中一直陪伴着中国儿童的成长,影响和激励几代少年儿童奋发向上,其独特的精神指向和深刻内涵品质感染着无数小读者,成为几代人的榜样力量,是红色革命文化历史传承和宝贵的精神遗产。新时代红色儿童形象塑造应在继承传统成功经验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正确理解“成长本位”之于中国儿童文学与红色儿童形象塑造的意义,平衡文学形象塑造的艺术性与社会性,在两者互动所产生的正负效应中,将红色儿童形象置于新时代的特殊语境中,将塑造新时代红色儿童形象自然融合于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创构中,使其精神指向和价值旨归更贴近中国儿童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形象塑造是儿童文学创作成败的关键。走出传统的儿童文学理论观,塑造具有个性化、现代化的作品形象并大胆挖掘儿童生活中被忽视的儿童审美心理,有利于创造出更生动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阅读是儿童一生的精神财富,笔者从儿童阅读文学的数量、阅读结构、阅读现状、童年生态、作家作品的思想力和表现力等几个方面考察发现,中国儿童文学阅读潜藏着巨大的危机。本文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剖析了产生中国儿童文学阅读危机的深层原因,认为中国儿童文学阅读要想摆脱危机,必须明确“儿童本位”的阅读方向,走亲子共读的全社会阅读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悲惨世界》提出的三大社会问题,儿童羸弱问题以儿童形象刻画体现。依据儿童形象分析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阐述儿童形象塑造对于小说的主题深化、情节发展、感染增强以及主旨论证方面的意义,具体分析了儿童形象里反映的儿童生存、关爱、权益侵害等问题对作品社会性主题的彰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与儿童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文学是创作者提供给儿童的精神产品,儿童文学在儿童的生命成长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健康人格的的养成,对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儿童言语品位的提高,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学前儿童的认知决定了学前儿童欣赏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的课程教学中,必须根据学前儿童的特殊审美方式,培养学生具备“讲”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去“讲”,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为他们开启文学之门.  相似文献   

8.
乔继英 《职大学报》2009,(3):55-56,52
儿童文学是创作者提供给儿童的精神产品,儿童文学在儿童的生命成长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健康人格的的养成,对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儿童言语品位的提高,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体现了成人与儿童两种审美意识的互补与融合.本文从儿童观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儿童情趣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文学的审美意识三个方面对儿童文学中的审美意识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茅盾在描写重大题材、塑造鲜明时代人物形象的同时,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下一代,最能体现其儿童文学观的是他的三篇儿童小说。这些小说,在选材原则、主题确定、艺术表现、创作目的等方面,与作者已经形成的创作风格,特别是相应时期的作品一脉相承,但也注意到儿童小说与成人小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绿色儿童观的基本理念,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核心价值是要充分发挥特殊儿童自身独特价值,必须实现由"适应"向"支持"转换,建立一个强大的生态支持系统。学校、社区、家庭作为这个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正在逐步走向生态化,在物质、制度和意识层面上构筑起一个立体的支持网络,并在与特殊儿童的互动和统整中促使个体生命存在的优化。就其实质而言,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的建构正在走向为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营造一个生态化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2.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作家,他的小说执着于童年母题的表达,他描绘的儿童大致分为两类:乡土社会的苦命儿和诗意梦境的宁馨儿。废名将他的童年体验和乡土记忆、将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佛学的研究体会都融汇在儿童形象的塑造中。  相似文献   

13.
如何抓好少儿乒乓球队员的基本功 ,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 ,对少儿乒乓球基本技术形成过程进行讨论 ,对少儿乒乓球基本技术形成的基本规律进行分析 ,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系统的学习打乒乓球技术 ,并想成为这方面的专门人才 ,对于初学者来说 ,有很大的灵活性考虑和选择余地 ,而且对少儿的要求比较全面。 2 )乒乓球基本功的评定结果 ,不能决定他本人是否能成为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为唯一标准的依据。 3)少儿系统的学打乒乓球 ,有步骤分阶段的学习培训过程是因人而宜的。 4)少儿乒乓球基本功的测试 ,能够观察其本身基本技术方面所具备的优点和存在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武术基础训练与儿童生理、心理发展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儿童生理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角度对武术基础训练与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关系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儿童武术基础训练,应遵循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运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及武术运动的规律、特点,正确指导儿童进行武术训练,避免因训练方法不当、内容安排不合理而造成的运动损伤及其它不良后果,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并提出合理的训练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岛地区3~6岁幼儿的体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解和掌握海岛地区幼儿体质健康现状和体质变化规律,科学评价幼儿人群的健康水平,运用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1 050名舟山海岛地区3~6岁幼儿体质现状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海岛地区幼儿体质状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柔韧性和上肢力量海岛幼儿差于全国均值;幼儿体质状况随着年龄增加而提高,但是幼儿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皮褶厚度随年龄增加而上下波动发展,柔韧性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特征;体质状况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较为明显.但海岛幼儿的合格率低于浙江省总体的平均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少儿短式网球的早期训练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培养兴趣,进行规范化训练,同时还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促进我国网球后备力量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维摄像同步测试的方法,对9名肥胖儿童和11名正常体重儿童进行平地常速行走的运动学三维分析。结果表明:1)肥胖儿童步态周期、支撑时相百分比、双支撑时相百分比均比正常儿童长,摆动时间比正常儿童短。表明肥胖儿童行走时步态存在不稳定因素,肥胖儿童通过延长双支撑时间来增加行走的稳定性。2)肥胖儿童的步长/身高的比值、步速/身高比值、步频均小于正常儿童,步宽比正常儿童宽。反映出肥胖儿童行走比正常儿童缓慢的特点。3)关节角度方面,肥胖儿童的髋关节在矢状面上的最大伸角和屈角比正常儿童小,在额状面上的平均外展角大于正常儿童,内收角小于正常儿童。表明肥胖儿童由于多余的脂肪堆积,妨碍了髋关节的屈伸和内收幅度。4)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步态的重要差异之一是在一侧脚跟着地时刻,该侧脚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明显小于正常儿童。可以推测肥胖儿童行走时重心移动较慢。  相似文献   

18.
南通市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发展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对南通市少年儿童身体自尊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探讨性别和年级对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少年儿童在身体活动和力量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少年儿童在身体吸引力、身体活动及整体自尊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协调性维度存在差异性;初中生与小学生在速度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耐力维度差异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家庭体育奠定儿童终身体育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 ,进行了家庭体育开展对奠定儿童终身体育基础的研究。结论表明 :实施家庭体育是培养儿童终身体育兴趣、爱好的最佳时期 ;是强身健体 ,开发儿童智力的有效途径 ;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基础 ;对奠定儿童形成正确的终身体育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观察座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我国网球运动开展过程中,父母对网球的推广、普及和扩大网球人口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父母的兴趣爱好,家庭的环境氛围对孩子的网球之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儿童网球启蒙阶段,父母往往起到第一教练员的作用。所以父母一定要懂得如何的正确认识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真正发掘子女的内在潜质,使其走上成材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