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游戏在教育中的新情况要求深化对网络游戏的认识,更好地发挥教育价值。从技术哲学角度看,网络游戏并不只是客观存在的计算机软件,还是人生活关系的"物化"或"具体化"。论文分别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人与计算机、人与人三个层面阐述网络游戏的关系特征,探讨其教育价值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2.
"开心农场"引发了社会对网络游戏负面影响的思考,特别是对学习高职生的负面影响日渐凸显.正确对待网络游戏,不能将其妖魔化,从根本上理性对待,认清其对高职生影响的根本内在心理层面的原因.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网络游戏的特点及其吸引力,分析了网络游戏对高职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并从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出规范网络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防范、抵制网络游戏负面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艾瑞市场咨询将"网络游戏" (又称"在线游戏")定义为:必须依托于互联网进行、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电脑游戏,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达到交流、娱乐和休闲的目的.本研究拟在对18~25岁青少年学生进行网络游戏时的心理需求与行为特征进行质性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出了"学生网络游戏心理需求模型".该模型包括三个维度:现实情感的补偿与发泄、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成就体验.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心理需求程度与其对网络游戏的使用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发挥网络游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健全网络游戏立法、创新网络游戏管理制度和机制,发挥部门分工协作、联合执法的优势,提高网络游戏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和政府部门执法水平;要加大政府主管部门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游戏开发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力度;要加强网络游戏玩家法律意识培养和心理健康辅导、开展健康的网络游戏竞技活动,通过技术手段控制网络游戏时间,矫正"网络游戏瘾",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游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游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成为人们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因此,客观地看待网络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文章阐述了网络游戏的特点和现状,进一步分析了网络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并提出一些趋利避害的措施,促进青少年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网络游戏对网民道德渗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扩张和强力渗透,我国网络游戏市场快速发展。与一般的静态文化产品不同,网络游戏的互动性、创造性、参与性使其呈现出"虚拟社会"的所有特点,影响到网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网络游戏之中包涵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游戏玩家的现实行为和隐性道德观念的形成。为此,需从网络游戏产业规制和行业自律、网络游戏内容制度监管和技术规制、网民网络道德认知教育和行为自律、健全网络游戏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绿色网络游戏产品和模式等方面,加强网络游戏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网络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迷恋于网络游戏的小学生也越来越多.有的因沉溺网络游戏而耽误了学业,更有甚者因"上瘾"而不能自拔,网络游戏一时间成了"洪水猛兽",伤害着无数的孩子.最近,我们做了一项相关调查发现,对网络依赖程度较强乃至"上瘾"者中95%是学习成绩中下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网络游戏的教育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网络游戏的特点出发,讨论了网络游戏的本质,从网络游戏是生活、是学习资源两个方面论述了网络游戏应用于教学的可能性,并从网络游戏的交互性、挑战性、竞争性等方面论证了网络游戏对教育具有的积极意义,最后讨论了"轻游戏"这一网络游戏应用于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9.
《太原大学学报》2022,(1):68-78
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了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关注。对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摆脱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促使其更加健康地学习、成长和发展。以L村为例,运用抗逆力理论分析框架和个案研究法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现状,借鉴孔普弗(Kumpfer)的"环境-个体互动"抗逆力模型分析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五种风险因素和六种保护因素。同时将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相结合,运用鲁特(Rutter)的环境-个体策略模型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风险防范机制,从而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抗逆力重构,促使其摆脱对网络游戏的依赖,正确应对网络游戏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网络游戏成瘾是人们在进行相关活动时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现象, 首先在对行为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 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和行为过程、形成机制和原因作了详细剖析, 指出"初级正向学习机制、次级放大过程和冲突性后果"等三要素的交互作用, 构成了成瘾的基本机制, 而导致成瘾的原因则是由于"环境、客体和主体"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网络游戏这把"双刃剑"我们既要正视它消极的方面,也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文章以在大学生中蔓延与风靡的"开心农场"游戏为研究对象,探讨它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网络游戏的盛行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于它自身的特点,为了很好地使之与教育教学结合,为教学服务,本文介绍了网络游戏的特点和网络游戏与教育教学结合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五种网络游戏与教育教学结合开发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网络游戏被称为"电子海洛因",提到网络游戏总是与网络游戏成瘾导致学业成绩下降、离家出走等负面消息联系起来,网络游戏作为大学生休闲娱乐的工具是不需要禁止的。文章对聊城大学18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表明网络游戏并非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另外,以网络游戏为出发点,分析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探讨如何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游戏的正面价值和教育意义改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状况。  相似文献   

14.
在青少年网瘾人群中,网络游戏沉溺者占了绝大多数。笔者通过分析大量的网络游戏沉溺案例,并对部分网络游戏进行实际体验,发现在网络游戏过程中,有一种"树立和实现目标"的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浙江、湖南和甘肃三省青少年的问卷调查,对青少年的网络游戏行为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网络游戏是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尤其是男性青少年网民参与比例非常高的一项网络行为,有将近九成的青少年网民不同程度地玩过至少一种网络游戏;能够借助网络游戏结成游戏团队、进行人际互动,以及实现自我认同重塑,是网络游戏吸引青少年的主要原因;不少青少年在玩网络游戏时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暴力倾向,对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内容及其可能导致的行为后果,多数青少年并未能够形成清晰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速,然而作为关系到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学校、社会和谐有序的网络游戏,其评价不应该仅仅参考经济指标,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本文从面向青少年发展的角度及游戏的具体特点,提出了网络游戏的五项评价指标:知识性、智力性、情意性、游戏性和成瘾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2007网络游戏调查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对攻击行为倾向的影响,采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和攻击行为倾向量表对77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指数、攻击行为倾向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总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言语攻击和敌意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二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年级.(2)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和攻击行为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3)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对攻击行为倾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网络游戏成瘾得分越高,攻击行为倾向的总分就越高.  相似文献   

18.
人类生活已经步入网络时代,学校教学对网络游戏"深沟壁垒"的思路、方法与意义都值得怀疑与反思。其实,网络游戏与学校教学在模拟社会、交往互动、个人成长等方面具有共通之处,在吸引兴趣、寻找身份认同、持续激励、任务设计、可视化评价、合作与竞争等方面,亦能带给学校教学许多有益的启示。将网络游戏的精华运用于学校教学之中,实施一种与未来人类网络生存方式相适应的"网络游戏化教学",让学生沉溺"学习",比用苦闷的教育把学生"关"在学校里要有益得多。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一番调教下,儿子遥遥成功地戒掉了网络游戏.不过,在我的宽松政策下,他偶尔还会上上网,查查资料,和陌生人聊聊天.我想,孩子正当的上网行为不该强硬禁止,只要不越过"雷池"就好.  相似文献   

20.
网络,作为一种新事物,代表的是新经济。网恋和网络游戏,给大学生带来巨大冲击。本文从学校网恋与网络游戏案例着手,通过对常州大学城高职院校的抽样调查,对网恋和网络游戏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采取积极措施,变"堵"为"疏",合理利用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