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习就是学生预先学习,是学生在上课前自学新知的学习过程。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和学生都要重视预习这个学习环节。科学的预习方法是要有老师进行指导的,老师布置预习时要将内容细化,完善,将课内外知识衔接;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联系、自己感受体会等阶段。久而久之,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语文教学应在课前引导学生通过熟读课文、查找工具书、做好预习笔记等进行有效的预习指导;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引领学生走进文章中去,潜心思考;课后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效积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高效的预习单应该是因人而异,因阅读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师在设计预习单时,要让学生参与设计,注意预习单的层次性,突显语用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预习文本的能力,让学生在预习中认识自我、理清文脉,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正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教师讲解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生存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实际上是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教会学生预习课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教会学生预习课文呢?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5.
<正>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费时多而收效少,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大胆实践,一边教,一边改,一边摸索,一边试用,逐渐探索出一条以训练为主的"训练式教学"路子。一、训练式教法实践1.课前预习训练课前预习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课堂训练的基础环节。从时间角度考虑,课前预习训练分为课前准备预习训练和课堂检测预习训练。课前准备预习训练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在这个环节中,对于学生预习的情况,我们通常是通过4~5人的小组之间互查互纠的形式来完成,并建立起小组自我评价制度。在课前准备预习训练过程中,小组长充当了小教师的角色,有责任对其  相似文献   

6.
预习作业就是引导学生预先学习的作业,不同的预习作业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预习作业的类型有:记录型预习作业——让学生整体感知;操作型预习作业——让学生亲历体验;验证型预习作业——让学生感受严谨;模仿型预习作业——让学生学会学习;铺垫型预习作业——让学生顺利迁移;探究型预习作业——让学生经历思索;问题型预习作业——让学生有序思考;调查型预习作业——让学生开阔视野。小学数学预习作业的内容、方式、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的内容及预习的目标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7.
正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鼓励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一、指导学生到位,学会预习方法学生只有预习到位,才能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为此,课前教师要布置好预习的具体要求和任务,教给学生具体可行的自学方法。对语文教学来说,最好的预习方法就是多读。一要导读。首先要让学生在预习时认真阅读每单元的  相似文献   

8.
预习,就是学生课前的自学活动,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它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已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在预习时常常走马观花或是胡乱摸索,造成课堂的效率低下。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其主动、自信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传统的预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预习的尴尬局面,低效甚至无效。要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调动学生预习的内需;指导预习方法,提高预习的效率;丰富预习内容,督促检查预习的落实情况,优化预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应当做到课前预习指导和课堂能力训练双管齐下,让自学能力培养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前预习指导是基础,应激发预习兴趣,活用《预习导航》;课堂能力训练是重点,需进行感情朗读、批注阅读、读写结合的方法指导。需注意的是,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  相似文献   

11.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目标预习,当堂训练”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勤 《考试周刊》2012,(52):149-149
在普通农村初中,学生来自乡镇定点小学,进入初中后,学习课程门类增多,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学习起来有点力不从心。在生物教学中,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很多教师不重视让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没有形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和能力。即使预习,也仅仅流于形式,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积极思维,也不能主动地探索,更不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收效甚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者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确立了"提前预习,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研究课题,形成了"目标预习、当堂训练"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2.
<正>一、精心设计学案,引导学生学会预习每位教师都知道预习的重要性,经常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但是,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预习,预习往往会流于形式,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让学生学会预习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课前应端正预习态度,加强预习意识,激发预习兴趣;明确预习要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及时考查与评价学生的预习,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丰富资源,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通过开设专题教学,指导学生预习方法;通过引导质疑问难,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通过检查预习成果,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通过设置奖励机制,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从课前预习的自主性做起。指导学生预习方法,明确预习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预习效果;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做到严格检查,让预习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和谐高效。  相似文献   

16.
预习是搞好课堂学习的前奏,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搞好预习就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和预习的过程;指导学生预习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以避免增加学生的无效劳动。  相似文献   

17.
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还没有讲授之前对新课进行自学。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教学大纲也指出:“从基础阶段就应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预习课文的能力。”学生如能有效地进行预习,课文教学便易于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从而节省讲解时间,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18.
正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好计划,提前打算,做事成功的概率就大。学习更是如此,每个新内容的学习如果能够提前做好预习,学生就会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明显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看到经常预习的学生不多,没有预习和不知怎样预习的学生在每个班级都占了一定的比例。由于预习不及时,许多学生的语文学习几乎限制在课堂45分钟内,这必然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指导学生预习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采用"一标、二读、三查、四做、五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语文教学历来重视预习,在提倡高效课堂的今天,围绕着教育质量效益提升的总体目标,必须重视预习。首先,要端正学生预习态度,激发学生预习兴趣;其次,教师要精心编写导学提示,为学生的预习立好方向标;再次,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预习能力;最后,切实检查预习,保证预习质量。只有教师重视课前预习,并给予精心指导,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从数学的预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尝试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合理地预习减少个体差异性对学习的影响;预习的内容应具有知识的框架性,体现个体差异性;预习的形式可以是课堂预习与课外预习,阶段性预习与常规性预习,自主性预习与合作性预习;预习方法有"勾"划"读"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