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夜的工作》是著名诗人何其芳的作品。作者以自己亲眼所见的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为内容,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展现了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伟大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周总理无比崇敬、无比爱戴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理念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共有32篇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第一个单元由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和"语文园地一"组成,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材在编排上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性,所以,我采取"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模式,将全组课文放在单元主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材分析本篇内容讲述了"元元同学因多懒睡一分钟,而换来一路的焦虑和迟到20分钟的结果,元元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这是一篇值得我们大家反思的课文,看看一分钟有多么宝贵,劝诫大家都要珍惜时间。这篇课文有9个生字,其中"钟、迟"是翘舌音,"零"是后鼻音,"欠"在"哈欠"一词中读轻音。在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钟"字的偏旁是新学习的偏旁,写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说明《月球之谜》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个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语文十一册《一夜的工作》,写的是我国著名作家何其芳同志亲眼目睹周恩来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和由此产生的感想。课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饱含着对周总理的崇敬、热爱和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熏陶情感的好课文。  相似文献   

6.
李启科 《云南教育》2015,(Z1):58-59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白杨》是一篇精读课文。全文讲述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  相似文献   

7.
《画杨桃》是篇精读课文,主要是通过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的道理。《画杨桃》一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练习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2.研读课文,培养学生研究、交流的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我与车主的对话,倡导个性化朗读。4.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好。[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品读、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懂得为人处世的一些基本道理,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公民。[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诚信格言,制作贺卡。  相似文献   

9.
李淑艳 《贵州教育》2008,(12):22-23
<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般一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大都需要两课时完成。而在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研讨中,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单课时的课,要么研讨第一课时,要么研讨第二课时。这种把两课时割裂开来的研讨,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二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怎样安排才能体现文本的整体性,怎样才能围绕教学目标,协调、互补、照应。  相似文献   

10.
顾咏梅 《文教资料》2008,(1):126-127
新课程改革中,作为"酿酒人"的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关键.只要教师的教育观念变了,老教材同样能绽放出新光彩.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变了,教育改革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时,在完成“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并复述课文,品析‘脱险’部分并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认真阅读文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反思,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今秋九月,执教九年级语文。我有个习惯,总喜欢反复浏览书籍目录,因是统编版改革后的教材,对于一些课文或陌生,或熟悉。碰到从前执教过的文章,暗暗欣喜,好像在跟老朋友会面,就像于灯火阑珊之处,暮然回首,旧友正在对我微笑,看看编排的单元、篇前的导语、甚至习题的变化,好像旧友也趟过了岁月流年,在渐渐成长;而碰到从前全无接触的文章,又在好奇中带着一丝挑战,一丝激动,我会用什么样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一般来说,一篇精读课文在两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读通课文,疏通文字,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通过朗读,品析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适当的拓展训练。综观目前各种级别和范围的观摩课、评优课、研讨课,几乎是清一色的第二课时讲读分析教学。为什么不少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时特别感兴趣呢?  相似文献   

14.
此文设计共有下列环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及完整的教学过程。通过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子和段落来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相似文献   

15.
陈曦 《四川教育》2009,(10):26-27
一、欣赏珍珠,澈趣导入(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题读得这么好,想不想读课文呀?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183;标示。随着年级的升高、新教材逐步增加略读的分量,精读相对减少,至高年级段,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可见教材编审者对略读的重视。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略读课文的教学一直未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安排了略读课文,从三年级开始随着年级的增高,略读课文的比重也逐渐加重。与精读课文相比,略读课文需要更多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技能。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略读课文《藏戏》一课的略读课文的教学,笔者是这样展开的。  相似文献   

18.
《读书莫放“拦路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篇介绍读书方法的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读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生字,这些生字往往会成为阅读的障碍,所以人们形象地称它们为“拦路虎”。当我们遇到“拦路虎”的时候,不能绕着走,要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读通课文是阅读的“底线”,而读懂词语是“底线”中的“底线”。在课堂上(或课外阅读实践中)如果连文中出现的词语都不能准确地理解,那么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也只能是句空谈,读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对远离儿童视野的教学内容要尽量重组、延伸、衔接到儿童生活的世界中去,将静态的教学材料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激活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最佳方法之一应是欣赏,因为欣赏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教学材料《参观人民大会堂》中通过语言魅力所呈现的雄伟壮丽的建筑物,远离学生实际特别是农村学生的生活视野,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各种激趣的情境,激起学生主…  相似文献   

20.
《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在一天夜里,作者把由他整理的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会作报告的稿子送给周总理审阅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作者运用朴实无华的词句表达出了对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文章叙事生动、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感情充沛,是一篇读来使人易于理解、易受感染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