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学生平时的周记或随笔里,不少习作常常让人耳目一新:谋篇布局合理,细节描写生动,中心突出,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但是,在作文课堂上,教师指导下的习作,学生往往文思枯竭,且千篇一律。究其原因,情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我们的课堂缺乏生活,学生并不能真正身临其境,自然也无法感受到生活的美,更无法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只  相似文献   

2.
要做到习作时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首先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自由作文的乐趣,其次是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偶发事件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一隅空间,引导学生乐于表达;再次是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开阔视野,从生活中选取素材,体验生活习作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构建开放式的作文课堂,能使习作源头"活"起来,从而打开学生习作的大门,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学时应做到:联结课堂内外,让素材积累开放化;贴近学生生活,让内容选材开放化;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作文评价开放化。  相似文献   

4.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所以,教师就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到更广阔的天地去,观"生活小镜头",积累独特的素材;诉"亲身经历",凸显习作个性;抒"真情实感",展现习作童趣;求"多向思维",触发习作灵感。养成坚持每日一记的好习惯,积累自己的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5.
<正>习作课难教,习作难写,这已经成为小学习作教学的一个难题。教者说难教,是因为课堂的时空限制了教学内容,无奈中只能流于工具教学。写者喊难写,是因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奈中流于脱离生活的机械模仿和虚情假意。下面的两个案例相信会给大家开辟一条新的思路。习作课例一:在课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观察作业,请他们观察市民的周末生活。学生们用自己的视角观察生活,以纯真的童心感知生活,并收集了照片、视频等多种素材。课堂上,学生们饶有兴致地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并谈感受。有的说,他们全家于夏日的夜晚沿河漫步,看到灯光璀璨,人潮涌动,好不热闹;有的说,他们全家到了周末,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交际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书面表达,经过由说到写的过程,能够切实展现语文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把语言进行加工、创造,再把体会、感受写下来,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便于学生真正掌握自己的母语。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重点从课堂情境的创设、学生讲述过程的引导、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评价等几个环节对于"交际作  相似文献   

7.
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在习作中体会快乐,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感受社会生活,积累习作材料;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发表"学生"作品"。  相似文献   

8.
扶教成 《小学生》2012,(10):14-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教师在平时习作指导训练时,应通过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习作。生活化习作提倡营造一种轻松、和谐、自由、宽松、没有距离感的氛围,引导学生真真实实地用最平常心态来习作,真正达到说真话、吐真  相似文献   

9.
"课堂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自然地将自己的感受倾诉出来。要根据不同的语言材料设计灵活多样的练笔,掌握随文练笔的最佳时机,找准训练的突破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诱发创新热情,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如何达到这样的要求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习作教学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习作教学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能力表达;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内容表达。  相似文献   

11.
陈晓艳 《小学生》2010,(4):13-13
1丰富习作源泉,让学生敢写 习作离不开生活,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学生习作选材的重要源泉。在习作教学课堂上,我不是指导学生应该写这个,可以写那个,而是安排学生先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草木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让学生多见多识,纵向延伸,开阔眼界,积累习作原料。  相似文献   

12.
习作评改要从"真"开始,要让习作评改的"真"主体回归,还学生的习作评改权;习作评改要基于学生的"真"生活,让学生真观察、真体验、真感受;习作评改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真"指导,让学生学会评改习作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他精辟地论述了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贴近生活",这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一脉相承。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之反映。小学生习作中的最大问题是无内容可写。笔者想,这就需要帮助他们疏通作文与生活的渠道,让学生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巧妙地将习作课堂引向生活,让习作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4.
<正>生活经验指人在社会环境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相关技巧,形成的生活感受。本文中"生活经验"指创作主体的习作素材,创作主体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悟,衍生出具有个人印记的感受,通过自己特有的习作习惯、技巧进行创作,最终完成作品。简而言之,生活的丰富性与曲折性提供了最基本的习作素材,而对生活经验的深入探讨与感受则是对习作素材内容的不断充实。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指导他们感受生活,写作时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写自己想说的话,从而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优化作文指导策略,从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关联出发,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为切入点,让情境走进课堂,让课堂生活化,进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而达到“热爱生活与热爱作文”的双赢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要帮助孩子们开启那双"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的心灵之眼,将"活动"引入作文课堂,学生便能在活动中释放生命能量;在活动中丰富体验感受;在活动中激发习作欲望;在活动中有序观察,积累素材、目有所见、耳有所闻、情有所动、心有所感。  相似文献   

17.
冯兰婷 《小学生》2012,(11):44-44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可见,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是积累写作素材、提高习作能力的关键。一、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观察和写作著名作家孙犁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这部"无字"的大书。还要引导学生积级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有目  相似文献   

18.
"生本理论"下的教学,将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融合,拉近了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利用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数学魅力,从而使学生"爱上课堂"、"爱上学习"。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利用陶行知教学理论,从趣、法、序、创四点进行阐述,浅谈自己对"爱学课堂"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使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更加紧密。只有让学生走进广阔的自然天地,融入社会大课堂,张扬自己的天性,习作的内容才能丰富多彩,习作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20.
"创生"作文即创设生动活泼的作文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在鲜活的生活场景中感受,老师依据学生的表达加以点拨,从而让学生领悟习作的技巧,领悟习作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艺术美。在实践中遵循话题选择生活性;过程体验全员性;内容表达丰富性;主题提炼有个性。"创生"作文使课堂中少了独裁者的眼光,多了人文性的关怀;少了强制性的要求,多了自由习得的时空;少了统一性的标准,多了个性化的天地。于是课堂智慧火花闪现的机会多了,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丰富了,这样富有灵性与生命活力的课堂便来到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