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专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老师都深感头痛:现在的中专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其中的表现就是在课堂上不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上老师讲老师的,他干他的,像两条平行线。究其原因,除了中专生存在忽视语文等基础课程的误区以外,更主要是语文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课堂的教学。有位学生曾在《老师,我想对您渤的作文里写道:“老师,我觉得上您的课很无聊。”看到学生的心里话,我内心很难受。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心"这一因素,尤其是我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更感到了语文教学的"心"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学生是坐到了课堂里,可学生的"心"在课堂吗?即使"心"在课堂,学生的心有没有用到学习上呢?学生的心是用到了学习上,可他(她)是不是在专心地听授课教师的讲授呢?如果他(她)没用心的话,授课教师讲的再好也是徒劳。为此,我再次强调语文教学"心"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廖菊先 《班主任》2009,(7):27-27
丈夫教高三语文。一天,他回来对我说:"小兵上课哭了!"我一惊:素来乖巧的小兵为什么会在课堂上哭呢?"  相似文献   

4.
柳文生 《师道》2012,(7):21-22
我在一线教学十多年,2004年经过公开选聘当上了中学语文教研员。2004年9月,我去郑州听课,遇到了作印,他是一位诗人,一直追求诗意的课堂;2005年10月,我到开封听课时,遇到了安濮老师,他是一位作家,河南省作协会员,坚持写作课堂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李仁甫 《广东教育》2003,(11):43-43
语文课上,准备请几个学生到前面板演时,我突然发现H在大嚼口香糖。如果直接点名批评他,大家的眼光聚焦过去,他一定会感到非常难堪的。我灵机一动,点他板演。可是H并没有采取补救措施,即没有吐出来,也没有停止嘴的蠕动。一直走到黑板前,他仍然是这样。我叫他默写《屈原列传》第三节。尽管他背朝着大家,但不少同学还是从他嘴巴跳动的线条上发现了他嘴里的小秘密,有的窃窃笑着。过了一会儿,他默写完了,我给他100分。如果我对他的“好胃口”熟视无睹,不置可否,那势必会给其他同学发出一个错误的信息:李老师的课堂上可以吃东西,甚至可以把家里的…  相似文献   

6.
柳文生 《师道》2012,(Z1):21-22
我在一线教学十多年,2004年经过公开选聘当上了中学语文教研员。2004年9月,我去郑州听课,遇到了作印,他是一位诗人,一直追求诗意的课堂;2005年10月,我到开封听课时,遇到了安濮老师,他是一位作家,河南省作协会员,坚持写作课堂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心灵的旅行     
《新读写》2011,(11):50-52
老师眼中的张翌晨 初识张翌晨同学是在一年前,那时我任教他班语文。文静、帅气,这是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课堂上专注,课后交流深入,平时很少言语,但讲起话来老成持重,又让我感觉这个学生不一般。两次大作文与日常练笔,让我又窥见了另一个他。  相似文献   

8.
徐天海  汪兴梅 《班主任》2013,(11):46-47
李小炎再一次跟语文老师发生冲突。这孩子其他各科成绩都不错,就是不好好学语文。上次他在课堂上和张老师顶撞,在班内影响很不好,我让他家长来校“共同教育”。没想到才过去两个多星期,老毛病又犯了。怎么办呢?我私下了解情况,得到一条信息:李小炎初一时语文成绩很好,可到了初二后成绩突降。于是,我找李小炎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打听了一下,确实如此,他还善意地提醒我:小炎是个“顺毛驴”,听不得批评话,叛逆性特别强。  相似文献   

9.
潘文彬 《江苏教育》2022,(94):67-68
<正>与杨德铸老师相识多年,他给我的印象是博学、睿智、善思、执着。我曾多次走进他的语文课堂,他的课朴实自然,总给我一种如沐春风的惬意感。学生在他的课堂上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成长着;我也曾多次参与他的语文教研活动,他的每次发言都鞭辟入里,总会给我一种醍醐灌顶般的酣畅。教师在他组织的教研活动中自然地获得教学智慧的生长。屈指算来,杨德铸老师已经在南京市江北新区这片教育沃土上辛勤耕耘了32个春秋。32载寒来暑往,改变的只是容颜,不变的是执着与初心。32年来,他一如既往,孜孜矻矻,生产了属于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送走了一批批莘莘学子,培养了一位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享受着读书、教书、科研所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相似文献   

10.
张彬武 《成才之路》2011,(17):96-I0025
常常有老师抱怨:“课堂上学生死气沉沉,我讲得也没劲。”其实我觉得学生的兴趣是靠老师调动起来的。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良心     
我上师范时,他正好调来,当了我们的语文老师。 他个子不高,貌不惊人,可文章写得极好,还是省作协的会员呢。由于他知识面广,讲课风趣,因此课堂上常常笑声一片。有一次上课,他向我提了一个问题,我一急,就用当地方言回答。答后,他笑笑说:“叽里呱啦的,一片鸟语花香。”惹得一教室人都笑了,我也笑了。  相似文献   

12.
袁莉 《新疆教育》2012,(16):198-198
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所以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语言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觉得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幽默性。  相似文献   

13.
一、奉献一颗爱心,燃起希望 “学困生”因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学习上主动性不够。表现在课堂上,不积极主动发言,作业也不积极做,久而久之,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习越来越吃力,有些家长也对孩子感到失望。如我班的一个学困生,家长见到我说:“我的孩子不是学习的料,我也不指望他光宗耀祖,你只要看住孩子,不让他学坏就行。”我耐心地...  相似文献   

14.
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于老师的魅力,那种挥之不去的教益给我自身的教学以诸多启示。当脑中不断再现于老师讲授《全神贯注》的精彩片断时,我决定就我的视角、我的体会试着走近于老师,走进他那精彩课堂……一、尊重赢得尊重纵观于老师的课,不难发现,他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答案,即使是有误的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式引导法”进行恰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导向正确的一面。从语文教学上看,学生在于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正确答案;但就一个学生的发展来看,于老师为学生赢得的是…  相似文献   

15.
《小学青年教师》2007,(6S):0-22
有幸聆听特级教师薛法根上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置身课堂,如沐春风,我感觉当时的课堂就是一个快乐、自由、智慧生长的园子。这一方面缘于薛老师那练达的课堂驾驭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对“语文是什么”课程性质的准确把握。我就想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在美丽的杭州。在“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的现场。我有幸聆听了支玉恒老师执教的《最珍贵的东西》,感受到了他的“以读代讲”式教法,深深折服于他闲庭信步于课堂的那份举重若轻、收放自如。大道至简,整整两个课时,在支老师的课堂上没有眩目的课件、煽情的语言和刻意的表演,甚至于不提问题、不板书,但“读”却贯穿教学始终,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上的表演就是将课文中的可供表演的素材经过加工、改编,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的一种教学形式。他属于语文活动课的一种,我一直对他"钟爱有加",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能够体现教改精神的课型。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这种形式来辅助教学,而且一直感觉良好,直到我在执教《背影》后。  相似文献   

18.
每位教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希望自己的课堂该“热闹”的时候“热闹”起来。课堂上,我欣慰的是看到学生们静静倾听的样子,看到他们专注思考的神情,看到他们舞动的笔杆,听到他们琅琅的书声。而我最感欣慰、自豪的是看到他们为了观点的不同而争辩,各说理由……这时候,各种思想在交流,不同的观点在碰撞,相互之间有争辩也有欣赏。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到教学之中,他们进行合作、探究,真诚的交流。这样“热闹”的课堂才算是有收获,有价值的。“死气沉沉”的课堂已经不受学生欢迎,“热闹”的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怎样才能把“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某种任务给学生,让他们去完成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快乐中也增强了自信心。教师的赞许语言,或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一个亲切的手势,是给学生莫大的鼓励。在老师的爱心关注下,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一个自信的人,很容易拥有决心、耐心、勤奋、好学等优良品质。我教过一个学生,他性格内向,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碰见老师只是脸红,不敢打招呼。在语文课堂上他常一言不发。一次,在语文课上,我拿他的作文当范文来读,还给予很高的评价,表扬他的作文写得细腻有味道。经过那次后,这位学生有了很大变化。上课敢举手回答问题了,课堂上积极思考,考试成绩也稳步上升。二、用爱心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9.
上小学的儿子放学一进门,就气冲冲地说:“妈,您说黄瓜是水果吗?”我被这没头没脑的话问懵了,抬眼一看,他眼里浸着泪花,期待着我的回答。这时我不加任何思索地说:“黄瓜当然是水果,你不是总爱啃生黄瓜吗?”“是啊,可在课堂上,老师让举水果的例子,我就说的是黄瓜,老师说不对。还说我‘你怎么不去啃冬瓜呢?’惹得全班同学都笑我。”说着,他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先别哭。能跟妈说说你为  相似文献   

20.
“我非这样做不可!”不久前,我在学区听课,即将退休的洪老师这样回答我。 他带的是二年级语文。我听课时,他上的是《流动的画》第一课时。他的课堂没有制作任何课件,也没有什么教学挂图,似乎平平淡淡,但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