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初年,四川新式教育发展迅速,学堂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教学内客新。其发展受当时政策的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促进、本省重要官员的大力支持和适应“新政”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这段时期,是传统的写作理论向现代写作理论转型的时期。这一时期,散文写作理论有了较大的突破性的进展,有关写作理论的著述琳琅满目。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有深刻的原因的。本文集中介绍了其中林纾、姚永朴、梁启超、刘师培、黄侃、来裕恂的一些著作和观点,并对这一时期散文写作理论繁荣的原因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大变化。认为,在认识其阶级局限性的同时,应客观地评价它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面论述美国20世纪初推行将“太平洋作为美国内海”的扩张战略及其缘起,揭示它实施太平洋扩张战略的主要手段:构筑太平洋“通道”,经营菲律宾“跳板”,制定全面系统的对结政策--门户开放,实施以日制华牵俄的均衡策略。从历史渊源上指出这种扩张战略是传统扩张主义与帝国主义扩张的结合,具有更大的侵略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年 ,先进的中国人于民族危亡的阵痛中再次醒悟 ,他们批判旧制 ,背逆传统 ,又一次向旧习俗挑战 ,主张兴女学、戒缠足、变婚姻、反迷信、禁吸毒、讲求体育卫生。2 0世纪初年社会习俗的演变还只局限于某些方面 ,变化的程度也是极其有限的。其中除了政治经济的因素外 ,封建传统观念以及人们变态审美心理、恐惧心理、逆反心理也阻碍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演变经历了密切合作、分化改且、缓和调整等几个重大的历史时期。反思这段历史,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新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调整和发展社会主义力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年代初,河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大灾荒,旱、蝗、泛、疫多种灾荒接连发生,历时两三年,遍及全省,造成200万—300万人死亡,是中国近代灾荒史上最严重的灾荒之一。此次灾荒范围广,具有并发性、连续性、积累性等。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是百年中国论的关键词,本梳理了“学主体性”思想的引入、形成与演变过程。认为主体性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化现代性建构的关键。90年代以降,在反思与批判现代性的思潮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启蒙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体论明显存在的偏至性,经过批判与洗礼,一种更健全的学主体性将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女子职业教育发轫于20世纪初,它的产生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它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年代保守知识分子在新文化激进反传统所造成的价值迷失与欧战所引发的西方文化危机面前,通过<东方杂志>、<国故>、<学衡>等阵地,努力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转换.他们对中西文化抱有宽容的心态,企求创造出以中国传统为本,融汇西方精髓的新文化.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以吴宓为代表的学衡派.20年代保守知识分子与激进知识分子、自由知识分子三派互动、多元发展,积极寻找中国文化自己的归宿.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文学审美主义思想是在西方审美主义思想影响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个十年和第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以王国维和鲁迅为代表,主要表现为对科学主义的质疑和反思;第三个十年以蔡元培、宗白华和朱光潜为代表,主要表现为以美育代宗教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关于民族国家概念有多种看法,从历史角度对民族国家进行溯源,得出民族国家是国家形态演化的产物,具有民族性、主权性和公民性。民族国家理论传入中国后,学术界对其概念产生误解,原因有二,第一,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了民族国家,将民族国家中的民族概念与种族概念混淆,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实际上含有国族的意思;第二,把作为国家形态的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的结构片面联系了,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数量不能否认民族国家本身。  相似文献   

13.
本文界定的20世纪初期特指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到20世纪30年代这段时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带来新的契机。同样。这一传播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一些早期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各种努力。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纵观这一过程,从中寻得一些启示,对于推动当代马克思主大众化向纵深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是个非常繁复的概念,但是它又有一定的统一性:价值层面的独立、自由、民主、平等,精神层面的直线向前、视野开阔、"反传统"是其突出特征。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指的是文学理论追求自主性、走向多元、否定自我、不断超越。20世纪晚期,中国文学理论出于自身理论建构的需要及在西方现代文论的影响之下,进行了现代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是一种文化立场或知识立场,将其引入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领域,有利于对传统政治社会学方法论和文学史观进行全面改造,有效地整合既有文学史观念,扩展研究内涵,开拓新的研究方向。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本土现代性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范畴或主要阶段:启蒙现代性、现代性文化分层、现代性整合。知识拜物教理论和方法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本土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是来自欧洲启蒙运动并迅速全球化的哲学理想,现代化是其社会图景。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初期的启蒙救亡、中期的政治遽变、“文革”后的经济建设,至今仍在现代化过程中努力前进。然而中西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形态,决定了现代性进入中国后的曲折与变形。20世纪的中国文学被捆绑在现代化之路上,其审美特质与自主精神都必然受到特定时期历史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的韩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的韩愈研究大体呈现继承、反思、发展与繁荣三个阶段。世纪初的二三十年 ,涌现出不少研究韩愈的著作。因为这些学者都是清末民初的跨世纪人物 ,他们大都承继清人的研究方法 :偏重于诗文字句与文献资料的具体考析、直观印象式的评点、个人博及群书及审美经验的积淀 ,内容丰富 ,评说精到 ,影响到近百年的学者与研究工作 ,且继续起着良好的作用。但是 ,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关照 ,没能从理论上对韩愈进行宏观关照和系统研究。二十世纪后五十年 ,由于社会的变革和学者试图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进行研究 ,韩愈研究也起了转折性变革。从七十年代末拨乱反正始 ,学界经过反思而重新振起 ,使本世纪末的二十年的韩愈研究呈现出由拨正航向后的蓬勃展开、达到空前繁荣的崭新局面 ,代表了本世纪的研究水平与特点。其标志是 :1 .参与研究者的广泛与研究著作、论文数量之多为史所空前 ;2 .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队伍 ;3.基础研究的加强 ;4.理论研究的系统与深入  相似文献   

18.
断裂中的痛苦与困惑--20世纪散文理论批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散理论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一是散理论未获得独立的品格;二是散的概念模糊不清;三是没有完备的散理论体系。新世纪的散理论能否突破和跨越,关键在于明确概念,规范学科,构建新的散话语,确定现代意识的散理论批评视野。  相似文献   

19.
英国民族国家形成时期殖民扩张动因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早期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是都铎“新群主制”和民族国家发展的伴随物,是大英殖民贸易帝国奠基的先导。民族国家的利已性和排他性,驱使英国人反对包括罗马教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汉萨人等在内的外国势力对英格兰民族国家的束缚、限制与威胁;英国人把海外殖民扩张视为实现民族平等发展的神圣权利,他们在反对外国人的斗争中逐渐增强了自由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打败西班牙人不但提高了英格兰民族的自信心,而且扫除了他们通向海外殖民扩张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海外殖民贸易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