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区域形象宣传片已经成为广纳贤才、展示区域形象的重要视觉名片。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区域形象宣传片的部分案例,指出区域形象传播存在着宣教目的过强、以抽象符号和宏大叙事为主的叙事惯性。结合媒体深度融合的特点,提出区域形象传播需通过将抽象的符号形象化来加深受众对其意义的理解,以微叙事切入宏大主题,借助新媒体搭建交互空间,与用户共同书写区域故事的方法来提高区域形象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耿芳芳 《东南传播》2010,(11):36-38
区域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同时区域形象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本文立足河南区域媒体形象,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河南媒体形象坍塌的深层次原因,并试图找出应对的方法,力求为构筑完整健全的河南媒体形象体系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参考,使河南的总体形象沿着一个良性有序的轨道发展,从而对区域形象建设和区域经济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杨蓉 《传媒》2015,(4):79-80
媒体是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工具.在媒体中塑造“中国形象”的主体呈现二元结构,在国内媒体之外,又有作为“他者”的国外媒体.以“他者”的视域进行反观,在实证的基础上了解“他者”视域中的自我,进而解读其生成的原委,将有助于丰富“中国形象”的内部结构,强化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针对性和目标性,避免主观臆断或误读误判,为“中国形象”的塑造争取更为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论述了新闻媒体的公益传播对于提升新闻媒体的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任远 《视听界》2004,(2):9-11
要实现跨地域、跨文化交流,首要的条件是这个地区自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东方卫视恰恰不应当抹去地方特色,反而要突出上海或者华东地区的特色。地域不但不会是跨文化交流的屏障,反而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6.
晏彦 《传媒》2023,(16):58-60
地方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中平台小、资源少,如何能突破自身局限“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塑造国家和地方形象?本文以广西日报社为例,分析其近年来发挥地域优势,依托海外华文媒体建设广西云·东盟国际传播联络站,推进区域国际传播的实践探索,供地方主流媒体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洁 《现代传播》2023,(3):84-92
在社交媒体中,普通个体开始作为传播主体,不仅拥有便捷的传播渠道和强大的传播能力,而且是传播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信息生产、传播与增值均发生于个体互动之中。这使得社交媒体中逐渐形成一套由个体传播为主导,以个性化、感性化、碎片化、裂变式和聚变式为特征的传播逻辑。个体传播可以扩大国家形象塑造信息的辐射范围,增加讨论热度,提升接受程度,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微观的个人主义书写与宏大的国家形象塑造之间也存在冲突的可能性,影响国家形象塑造的规划性、规范性、理性和完整性。科学把握并运用社交媒体中个体传播逻辑的规律和特质,充分发挥个体表达的独特优势,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不可忽视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8.
赵淼 《出版广角》2014,(17):70-71
区域形象是公众对区域内在的经济实力、文化活力和未来发展期待的综合评估,良好的区域形象有利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在网络传播时代,区域形象塑造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本文主要以河南的区域形象为例,探究网络传播时代河南的形象塑造问题,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分析其根源,力求提出可行和完整的策略并解决区域形象塑造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游戏化传播引发传播理念的变革,建构着当代的传播景观。本文分析了游戏化传播建构区域形象的实践特点。研究发现具有沉浸性和互动性的游戏化传播通过游戏场景、游戏机制、游戏角色等传达丰富的区域信息,重构区域景观,凸显区域特色,强化用户对区域的情感依恋,促进用户对区域的访问。基于此,提出通过游戏化传播建构区域形象时要重视区域元素在游戏开发中的运用,深化游戏IP与区域文旅的合作,倡导多元媒介联动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沈国民 《新闻实践》2011,(12):48-50
县市区域报由于其集中报道本区域人群,直接服务本区域人群,所以其在本地的影响力往往是首屈一指的。这种影响力,是县市区域报在本区域作为第一主流媒体的立足之本。但是,如果县市区域报能同时在对外新闻传播的舞台上积极适时地发挥作用,既能有效激发媒体内部员工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又能对外提升媒体的自身形象,这对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自身在本区域内的第一主流媒体地位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2.
黄蔚 《新闻窗》2013,(2):20-21
媒介形象作为大众传媒的功能属性和社会化拓展,在参与区域形象构建,打造软实力的进程中日益凸显其特殊作用。形象塑造你不表达就会被表达国家形象片总导演高小龙曾感慨: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如果你不去表达自己,就必然被别人所表达。对一个地区来说也是如此,而这样的被表达可能是扭曲的,可能是片面的,甚至完全违背事实。贵州过去被片面解读和误读,因此如今解读贵州重塑形象,不仅要讲真实的故事,而且要用崭新的语言讲贵州故事。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的国际传播格局之中,我国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有限,国家形象对外传播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且面临诸多困境,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也将很难改变。自媒体对当今世界传播格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拥有排名世界第一的网民及由此外延的自媒体用户数量,这一巨大群体有着改变传统媒体对外传播弱势地位的潜力。但自媒体的对外传播面临着语言及文化的障碍,为了使受众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有必要注重传播过程和传播手法的艺术化。自媒体艺术传播可以使国家形象传播的主体更加多元、渠道更加畅通。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宛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壮大,由于其具备较强的互动性以及即时性,因而迅速成为传媒市场中的重要部分。以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介单位正面临着受众流失的巨大问题,在传媒市场中的发展受到冲击。为充分契合时代发展进程,地方电视媒体有必要融合其他媒体的诸多优势,以此来实现转型发展。本文就融媒体时代下地方电视媒体的传播发展新思路做出了简要探析,以求能够为有关单位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地方广播媒体传播力的实现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国凤  乌桂生 《中国广播》2009,(7):27-28,32
对于传播力的定义虽然还有争论,但是传播力作为媒体实现传播行为的能力衡量标准这一概念却已经明晰。本文将剖析传播力所包含的内容,分析究竟有哪些因素制约传播力的实现与发展。并且提出地方广播媒体传播力的实现与拓展过程中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电视的大众文化功能不断凸显。电视媒体离不开地方民俗,因为电视传播与民俗传播有着高度的趋同性。民俗文化使电视这一大众媒体具有更强的亲和力.从而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民俗文化所具有的通俗易懂、真情和谐,让观众喜爱。传承民俗文化,取悦于民众,引导民众,是地方电视媒体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对外传播,关乎国家形象。在媒介全球化的态势下,面对国外传媒巨头对我国传媒市场的迅速扩张,我国媒介在对外传播中怎样占据高地,既让中国在全球传媒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又树立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媒介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期刊登的这组稿件,有对我国媒介在山西"黑砖窑"、重庆"钉子户"等事件报道中由于传播失当产生不良后果的反思,有对我国媒介在香港回归十年报道中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成功解读,也有对我国媒介对外传播中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对我国的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事件从发生到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地方媒体主动介入,配合政府,用及时、全面、准确的新闻报道引导舆论,对化解矛盾、稳定人心进而稳定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地方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必须要兼顾媒体责任、受众需要以及政府要求,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地方媒体,在信息占有量、信息获取面以及人才、技术力量等方面无法与央视以及省级卫视相媲美。这在很大程度上难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收视率的低下直接导致广告投放量的不足,继而影响地方媒体的经济效益。经济收入不佳又导致设备无法更新、人才不能保留。节目质量越来越差,逐渐形成地方媒体的一种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背景下,劳动力市场有超过半数的中国妇女创造了深刻的社会变迁,然而因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话语权受到种种的限制,媒体对此没有给予应有的展现。媒体在报道妇女方面充满社会性别歧视,而且忽略妇女议题,所以媒体传播中应保持一定的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意识,从多方面规范传媒的活动,关注女性,帮助女性,促进两性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