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化落实"语文实践"这一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把语文上成扎扎实实的读书训练课,就得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因为语文姓"语".结合实践,现笔者谈谈如何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2.
“记叙文解读从摹状词开始”,这是南开大学文学院的徐江教授提倡的记叙文解读方式。这一解读方式对学生语文实践智慧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从人的实践能力的角度提出了具有规定性的方法和原则。换句话说,语文教育倘若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能认真开展起来,那么,这种教育行为对学生的语文实践智慧的培养就有了规定的保证。“摹状词”的认识和积累是人生存实践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誉为"四大支柱".在科技高度发达、专业高度分化的今天,"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如何才能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挖掘他们个性世界的潜能,点燃他们的智慧呢?  相似文献   

4.
孙爱景 《辅导员》2013,(15):49-50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化落实"语文实践"这一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把语文上成扎扎实实的读书训练课,就得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因为语文姓"语"。结合实践,现笔者谈谈如何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5.
孙爱景 《辅导员》2013,(10):49-50
<正>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化落实"语文实践"这一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把语文上成扎扎实实的读书训练课,就得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因为语文姓"语"。结合实践,现笔者谈谈如何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语文课有其自身的个性,语文课要有语文味。探寻一条把语文课"烹饪"出浓浓"语文味"的智慧路径,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将语文课定位在"语文实践"上,认为语文课是关于语文实践的教学活动,这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大转变。对于语文来说,"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听说读写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工具交流思想感情、沟通信息的言语交际的实践活动。纵观我国古代语文教学传统经验这笔巨大财富,最应当引起我们阅读和思索的便是深刻地体现了汉字、汉语特征,反映了汉字、汉语基本学习规律的经验。择其要者而言,如:  相似文献   

8.
杨亚斌 《考试周刊》2014,(65):34-34
<正>"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非常重要,直接关系高中语文课的存在价值。我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大致总结了一些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1.每堂课有重点地实现一到两个教学目标,让学生至少"一课有一得""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高中语文课具有多维的教学目标。多维的教学目标要在某一堂课中(有限的45分钟时间里)得以实现是不太现实的,即使勉强完成,学生也难以掌握,无法有效培养举一反  相似文献   

9.
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让它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率,这是语文教师时刻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打造经典的语文课必须在教学的活动中不断历练,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一.要从语文课的基本构建着眼,体现语文课堂的"书卷味"、"文化味"我认为语文课的教学要在教学中培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步骤的能力,营造学生认知的"落差",把握学生心理思维的最佳境界,让语文课不断绽开心语的花朵,让语文的课充分体现活动的创新机制,实现语文课的整体构建水平。教师在基本构建中渗透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是学生的语言实践课,学生只有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拓宽学生的语言实践的渠道,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课文的精彩词句段落,提高语文能力,增强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活动式"语文课堂是对"做中学"教学思想的一种落实,是对以"讲"为主的语文课型的一种转变,是对语文教学规律的理性回归。语文,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来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和培养品德的。著名教育学者钟启泉在考察了各国的母语教学后,得出了一个基本的观点:语文不是教会的,而是通过学生大量的活动、实践练会的。而这正是当前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王慧 《快乐阅读》2012,(16):121
语文课应把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最高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具有生存、竞争、发展必备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一、语文教学要平平淡淡、扎扎实实地教 王崧舟老师在《好课三味》中提出:一节好课应具有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语文味强调动情朗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写的书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必须通过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达到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语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这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导向.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表达,教的应该是语文,而不是课文.那么,怎样用好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的文本例子呢?我在教学<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努力尝试把课文作为例子,结合低段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而实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触摸语文、感悟语文,向"藕花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的确,语文不仅是一种语音、符号系统,更具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其中积淀了人类的精神、智慧,是古今文化的结晶.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更强调情感,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所以:有人称语文课为“情感课”,课堂情感交流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一、语文课堂情感交流的主要因素语文课堂主要由教材、教师、学生这三部分构成,这三者也是语文课堂情感交流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教材,每一篇课文,不仅是典范的语言材料,更蕴涵着每一位作者的情感.它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或令人赏心悦目,或令人回味无穷,或令人惊心动魄,或令人刻骨铭心.它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养审美情趣,可启迪人生智慧,可丰富文化底蕴.与其他学问相比,它更接近生命之声、文化之根,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6.
要做好初高中语文知识能力的衔接,有必要先了解初高中语文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以及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现状. 一、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差异的比较初中语文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及"整体把握的能力";而高中语文新课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下面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17.
程少堂先生提出的"语文味"理论已有一年有余.在这并不太长的时间里,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进行探究和思考,以引起语文课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改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以第十一册第六组教材"轻叩诗歌的大门"为例,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就要求只有我们语文课本身是"美"的,才能达到美育的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课中,处处为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从而创造美的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语文味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一节语文课,或者说,来构建一节语文课,核心是要将语文课的情味、美感、文化积淀和生存智慧给激发出来、展示出来,让学生真正体味到语文的魅力。这些从理论的角度似乎无懈可击,可是,当今语文课堂仍充斥着太多非语文的因素,致使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