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程峰  程谦 《焦作大学学报》2012,26(3):52-55,57
博爱清化镇金龙四大王庙创建于明嘉靖辛酉年(1561年)。为佑神,历经八十余年而于康熙七年(1668年)最终创建了戏楼,并且于雍正元年(1723年)、乾隆四年(1739年)进行了重修。戏楼的创建和重修,反映了明清时期包括清化镇在内的商人的信仰,印证了北方对金龙四大王的崇拜。同时,戏楼的创建和重修碑刻文献也大体反映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初年,清化镇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即清化镇商业虽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商号数量增多,商人实力不断增强,但总体上是在较低水平上运行。  相似文献   

2.
历年来有关秦观葬地及其后裔的史料和文章多有讹误之处。秦观灵柩迁葬地在无锡惠山二茅峰间,而非“惠山西三里之璨山”;无锡秦园第三代园主秦炔实为秦耀之误,秦道然应是秦耀的曾孙兄弟秦德澄、德藻的长房孙。秦耀的七世孙秦蕙田使秦氏家族再度辉煌。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青海省档案馆珍藏的《李土司家谱》的记载,叙述了土司制度的形成,李氏家族的族源,李南哥及其后裔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活动等,以期对研究青海的历史发展、民族关系、政治经济军事活动、文化风俗背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明嘉靖三十三年,滁州人卢守益远赴广东,请致仕乡居的大学者湛若水撰写《滁阳卢氏祠堂记》,并向湛若水问学,再续师生之缘。卢守益携湛若水所撰碑记辗转苏州,请文徵明书写碑文。文徵明因早年客居滁州,与滁阳卢氏有世交之好,欣然命笔,以行书写成碑文并篆额。卢氏家族成员以贡生步入仕途,家族地位并不显赫,却能将两大名士联署一碑,又转而成为沟通二人的桥梁。2002年《滁阳卢氏祠堂记》碑刻重现滁州,该碑刻既是文徵明晚年书法佳作,也成为明嘉靖礼制革新、名士风采的珍贵见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乾隆<浙江通志>、光绪<诸暨县志>等资料考证,孟子四十七代孙孟忠厚随宋高宗赵构南迁,定居在今浙江诸暨、绍兴和江苏无锡等地,其后裔称为孟子后裔南支.孟子后裔南支先后被宋、明、清等官府和地方名人所认可,得到优待.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与文物(家谱)等资料,探讨云南契丹后裔的历史源流。认为他们是蒙元时期随忽必烈征“大理”进入云南的,后被封于今滇西地区,由于军事镇防所需,这些契丹族官兵便留居云南。明、清时期,云南契丹后裔自称“本人”或“本族”,有的被封为土目、土舍,而广大人民群众则积极从事和发展各业经济,他们为安定地方,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和发展当地社会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朱熹家族宗支繁衍,自他的祖代开始,到他的子孙后裔,多有与湖州的种种关系.从他的旅叔祖朱弁流寓归安竹墩,朱熹本人曾有湖州之行,到他的子孙辈,其间有六代人都与湖州发生关系.此后朱氏在湖州的后裔可分为长兴白溪、湖州获溪、竹溪、方丈港等支派.本文作者查证了现存朱氏家族的有关谱牒,对各支派的具体情况作了探讨,并对乌程令朱潜(湖州始祖)东渡高丽一事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云南契丹后裔的佛教是继承辽国时的佛教与云南佛教相结合,而发展成为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宗教,既有自己的宗教观,又有完整的宗教机构  相似文献   

9.
吴三桂降清叛清,其家族两次遭到灭门。据清朝官方史书记载,"三藩之乱"后,清廷将吴三桂祖、孙"剉其尸骨,传示各省";其爱妾陈圆圆的下落,有投湖自尽,或逃离,或隐居等说。有关吴三桂的历史记述到此为止,给人的映象是,吴三桂已满门灭绝,无后裔存世,在清朝的官方史书及学者的著述中,再也找不到吴三桂及其亲属家人的点滴信息。新近爆出在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岑巩县马家寨发现有吴三桂后裔及陈圆圆墓,这是个惊人的消息!笔者与多位清史专家受邀两次到马家寨考察,从所收集到的证据显示:现今在马家寨所居住的吴氏族人确为吴三桂后裔,陈圆圆曾归隐在此地,吴三桂、陈圆圆、马宝、吴应麒等人的墓也在此地。  相似文献   

10.
商代去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未远,因此妇女仍拥有一定的地位,商宫贵妇拥有自己的土地、臣民,并参入到社会事物中去,这在甲骨卡辞中可见一斑。神话传说、“兄终弟及”制,商人对母祖的尊祟,以及妇人多无姓等等都表明商代仍有母系族公社时代的遗俗,这种遗俗对段商后裔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春秋时期多乱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1.
雄王时代褚童子学佛道之说及一些出土的古文物、民间传说、留迹文物等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元前2世纪之前佛教开始传到越南。本文依据古代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阿育王建筑佛寺塔与越南佛教的关系及一些相关材料,来讨论阿育王时代印度佛教在越南的传播,既有助于越南佛教历史研究,也为中、越佛教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某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考察郭沫若的思想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从本能反抗到自我解放再到阶级论信仰构成了他早期思想演进的一条线索。郭沫若之成为一个阶级论者是和他对家园的背叛分不开的,成为阶级论者后的郭沫若反过来以阶级论视角反观他的乡土。郭沫若在阶级意识影响下,对乡土多有批评,同时,又难以割断传统伦理观念的纽带。批评中有留恋、有自责、有归根意识,这就构成他乡土观的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13.
蝗神庙是以祭祀虫神为主的庙宇,它主要包括虫王庙、八蜡庙、刘猛将军庙。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地区的蝗神庙繁多,祭祀活动较为普遍,且祭祀方式多样化,这与日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以及冀中地区灾荒频仍、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共冀中抗日根据地坚持民族解放与治蝗破除迷信并举的方针,有效抵御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困,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资兴市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劣势条件基础上,对资兴市的生态旅游发展作了初步探讨.认为:旅游业在资兴市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已成为该市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指出了资兴旅游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国家,而郭秉文作为留美学生,在导入美国大学模式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益的作用。以郭秉文及其东南大学改革为个案,分析美国大学模式在近代中国的导入与影响,对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谭子兴是沅水流域一位声名比较显赫的将军和千户,但关于他的历史朝代各地的《谭氏族谱》记载却有两种说法,即宋朝千户侯和元朝千户侯。笔者通过综合考察分析,认为谭子兴为宋朝千户将军。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compares and contrasts the nature of student employment experience in Amsterdam and Strasbourg among descendants of Turkish migrants. The analysis relies on in-depth qualitative interviews revealing the experience of student employment and the impact of working while studying on the educational careers and future labour market transitions. The comparative design of the study uncovered the role of distinct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in education systems and labour markets, which proved more strenuous for combining work and study in Strasbourg compared to Amsterdam. Parental support and high educational aspirations of the students turned out crucial to counterbalance the potential negative impact of working on students’ school careers, while working in their area of study facilitated beneficial consequences for students’ future labour market careers.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and social class background as well as gender dynamics.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邢台县皇寺镇郭村是元代杰出科学家郭守敬故里,为配合郭守敬研究需要,邢台县文物保管所于1998年和20∞年先后二次对郭村及周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和重点区域文物勘探发掘,获得一些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资料和标本。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叶,以郭步韫为代表的湘潭郭氏闺秀诗人擅名湖湘诗坛,创作上适心顺性、依情发韵,表现出一种与乾嘉以来以学问为诗的时尚迥乎不同的创作倾向,在地方学家族中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20.
在黄州赤壁龙王山修复天庆观与承天寺,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高屋建瓴之举。黄州赤壁龙王山既有佛家的承天寺,又有道家的天庆观以及儒家的楼台亭阁,儒释道文化融合渗透,和谐互动,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就真正落实到了有形体、有质感、有生命的宫观庙宇和楼台亭阁的立体展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