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出于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的考虑,需要增强国内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每个主权国家都会设立国家通用语言并加以推广使用,而教育无疑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重要而有效的渠道与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两个荆楚方国,指的是殷商伯爵国荆楚和西周芈姓子爵国荆楚。殷商伯爵国荆楚,即西周初叶熊盈承袭的伯爵之国,西周芈姓子爵国荆楚,即鬻熊之后熊绎之国。两个荆楚方国除他们在若干年代前是同族源外,到了商周之际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关联。三个鄂国,指的是姞姓之鄂、噩姓之鄂、芈姓之鄂。三个鄂国具有不同的族源、不同的迁徙路线、不同居住地和不同的历史进程。只有认真研究史料,准确地把握其历史时空,才能纠正目前一些研究失误,真正厘清荆楚文化的源流。  相似文献   

3.
衣裳一词,在我国古代,不仅指衣服和帽子,而且指中原民族的礼仪文明制度,所以春秋十一次衣裳之会,全是中原文明之国参加,边鄙之国如秦、楚、吴、越、燕、晋等国,都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会。因此,衣裳之会,不妨叫做文明之会。与衣裳之会并行相称是兵车之会,这是一种武装示威大会,其参加者,仍然都是中原文明之国的代表,没有那些边远少数民族的代表参加。因此,兵车之会仍是文明国家大会,不过染上了一点武力威胁性质而已。至于白衣之会,那是死丧之会,中原文明之国、边鄙夷狄之邦均会逢此丧会。  相似文献   

4.
租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众多的租界中,上海公共租界最为典型。英美等西方国家借口中国是“非文明”国家而将中国排斥于国际社会之外,从而否认中国在国际法上的独立主权地位,将上海公共租界变成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国际法原则的普遍性决定了中国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国际法主体、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事实上承认过中国的主权国家地位以及上海公共租界的形成违背了国际法等几个方面都说明了上海公共租界在国际法上是属于中国这个独立主权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非脱离中国主权管辖的“国中之国”。英美等西方国家在上海公共租界实行独立干中国的统治,就是对中国主权的侵害,对人类公理的践踏。  相似文献   

5.
衣裳一词,在我国古代,不仅指衣服和帽子,而且指中原民族的礼仪文明制度,所以春秋十一次衣裳之会,全是中原文明之国参加,边鄙之国如秦、楚、吴、越、燕、晋等国,都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会.因此,衣裳之会,不妨叫做文明之会.与衣裳之会并行相称是兵车之会,这是一种武装示威大会,其参加者,仍然都是中原文明之国的代表,没有那些边远少数民族的代表参加.因此,兵车之会仍是文明国家大会,不过染上了一点武力威胁性质而已.至于白衣之会,那是死丧之会,中原文明之国、边鄙夷狄之邦均会逢此丧会.  相似文献   

6.
中山文化论     
中山之名,始于战国,或为国或为郡或为府,一直沿用千余年。中山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是完全河北地域内的一种文化。起于战国中山国、传承千年的中山文化博大精深:既有科技与艺术之美的中山之器、工艺与书法之妙的中山铭文,还有丰富的中山酒文化、科技、诗词歌赋、多元宗教、民间艺术等。中山文化造就了中山人文精神的传统精华:重信尚义,忠诚勇敢;开放包容,淳朴仁厚;慷慨悲歌,英雄大气。中山文化杂糅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多民族文化,对河北的文化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文化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既在国家统一的政治理念、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与特区人事制度上体现了主权国家的构建逻辑,又在承认和保护港澳人民的群体权利、双重身份权利与具体制度设计上体现了民主共和国的构建逻辑。,作为“设防型”的制度设计和张力构造,“一国两制”既是一个内在而矛盾的共同体,又是一种复合型的民主共和制;既要积极借助“一国”的共和制度平台,提升港澳居民对主权国家的认同,又要有效利用“两制”的民主制度平台,让港澳居民共享民主共和成果。这是适当缩小“一国两制”内在张力的有效方法,从而使“一国两制”所体现的主权国家与民主共和国相对均衡构建,“一国两制”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8.
语言政策是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一定的政治关系和价值取向。语言政策的制定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文化命脉的维系和发展,还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和谐。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是重要的邻国,都是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在中哈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将两国语言政策进行对比研究,对促进两国语言政策的发展和相互借鉴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瑞士与印度具有相同的民族观,却有不同的民族关系,这根源于两国文化中人文主义理念的不同。多民族国家不但要制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族政策,而且要在全社会——无论政府还是民间,营造一种平等、仁爱、宽容的人文主义理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多民族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安全之国"安全之国",顾名思义,这个国家最崇尚的就是"安全第一"!国王更是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障自己与国民的安全。这天,邻国发来一张邀请函,说要举办一个游泳比赛。请"安全之国"也派选手参加。"安全之国"的国  相似文献   

11.
斯宾诺莎从自然权利出发,阐述了国家的产生。他认为国家就是指坚实地建立在法律上和自我保存的力量上面的社会。国家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国家的目的在于生活的和平与安全,因此,凡是生活和睦、治安良好的国家就是理想的国家。在这种国家中,人们享有绝对的思想自由、限制的言论自由,但是没有行动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廖仲恺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一生追求"国基巩固,民生乐利",鼓吹"全民政治"。在其一系列政论性文章及讲演中,蕴含着深刻的宪政思想,是我国二十世纪初宪政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宪政思想主要包括:民主国家的主权总是在人民;直接民权是弥补国会代议制弊端的不二法门;自由的实现需要有实质性内容的保障;平均地权是实现经济民权的手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四个伟大"是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积极回应,具体表现为:在进行"伟大斗争"中深刻批判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在建设"伟大工程"中时刻警惕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共产党的演变企图;在推进"伟大事业"中清醒认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歪曲;在实现"伟大梦想"中彻底瓦解民主社会主义思潮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全面深刻揭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真实面目,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扫清思想障碍,有助于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核心,它是在批判和扬弃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特别是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成熟的。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为不同的革命斗争服务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的核心就是人民真正地当家作主,由人民自己管理国家政权。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没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就不可能有人民的民主.没有人民的民主,也就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对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作为君主专制制度的制约力量,只是封建的政治理论的一部分。但是,“民本”思想所体现的民主性精华,完全可以为新的民主思想所吸收,孙中山对“民本”思想的吸收和改造,正体现了“民本”到民主这样一个逻辑发展。孙中山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三个月的时间里,一方面积极维护辛亥革命成果,一方面就许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作出批示,为“民本”思想在新时期的实践树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6.
谶,包括谶言和谶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汉民族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社会动荡时期,谶言与谶兆主要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在社会安定时期,谶言与谶兆主要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创造性地发展了民主政治,高举民主政治的旗号,提高人民的民主政治意识,创建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通过有效的途径落实民主政治。先进的政治明促进了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认为,作为社会主义民主重要组成部分,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要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其二是要扩大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需用“小民主”,不能用“大民主”。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凝聚和激励民族生命力的精神力量。从静态看,民族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民族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积极、进步、充满进取意识的、优秀的方面,有时又被称作文化精神;从动态看,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往往与时代精神黏合在一起。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重视自己的民族精神并以优秀文化传统来培育自己的人民,就是强化自己赖以生存的团结、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把时代精神熔铸在民族精神之中,对于当代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黄兴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就提出了一系列颇有远见卓识的建国、治国、兴国主张。这包括:主张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建国;高扬民权主义,反对官僚主义;主张依法治国,反对专制人治;力主实业强国,倡导教育兴国。这些思想主张,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