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近代科学革命以来,科学知识便以其普遍性、客观性、价值中立性为标榜.正是在这种"标准"的视角之下,科学知识被看作是对自然的精确表象,是一种去情境化和去局域化的理论体系.然而,随着科学知识自身发展的日益复杂化,科学知识观便逐渐从传统的"标准"形象进而转向为一种涉及历史的、社会的广泛情景.其中,科学知识社会学以社会建构论为纲领对传统的科学知识观进行了深刻地解构,相对性、境域性、多元性成为审视科学知识的一个有益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由于科学知识观与职业教育研究、职业教育活动、学生素质提高等关系密切,所以探讨科学知识观问题,既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为此,本文从科学知识社会学、实在论的建构主义等的研究出发,阐述了科学知识是由社会建构的,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树立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观对于职业教育改革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产生而逐步形成体系的社会建构论,主张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科学知识的产生。强调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建构。这种建构主义的分析问题方式逐渐由科学观延伸到了技术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技术的社会形成论(SST)。社会建构论作为一种方法论从SSK研究到SST研究的延伸,表明科学的人研究对技术的人研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教师的观念中,科学知识是具有“客观性”、“价值中立性”、“普遍正确性”等特性的,由此造成教师创新意识淡薄,教师教育研究相对滞后,教师缺乏对知识及课程的反思、批判、追问与探究,致使教师不能清醒、深刻地认识到“科学霸权”、“知识霸权”的存在。从社会建构论的视野来看,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是具有“社会性”、“价值性”、“境域性”等特性的。清醒、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更新教师的科学知识观、使教师养成创新意识及能力,深化教师教育研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宋君 《华章》2012,(25)
科学知识社会学指出,传统的科学知识观抹煞了科学的社会性,从根本上是错误的.通过科学争论、实验室研究和科学文本话语分析,试图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然而,科学知识社会学彻底否认科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宣称“讲学知识只是一种社会建构”,结果导致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裂隙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6.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渊源来自于知识社会学、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它从社会建构的纬度分析和研究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正确消解了科学主义,对科学的完全客观性进行了否定.科学知识社会学指出科学事实和科学论文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知识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室制造出来,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使科学地位得到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研究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场点。这种研究一反传统的知识观,提出了社会建构论主张,认为知识不是“自然之镜”而是在实验室里被制造出来的。这一主张过分强调了科学知识的社会性而忽视其客观普遍性。其实,客观性和社会性是科学知识增长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龚超  李侠 《文教资料》2007,(21):119-121
在现当代西方哲学史上,罗素是承上启下的人物。他的哲学一方面保留了西方近代哲学重视认识论和本体论的传统,另一方面掀起了语言转向的运动。罗素的科学知识观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的经验来源;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科学知识的认知原则等三个方面。最后文章分析了罗素科学知识观的理论价值,即促成了逻辑原子主义思想的产生以及引发了科学哲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张毅 《教学研究(河北)》2007,30(5):388-390,397
社会建构论在对我国的科学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要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地吸收,使我国科学教育在正确的路途上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毅 《教学研究》2007,(5):388-390,397
社会建构论在对我国的科学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要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地吸收,使我国科学教育在正确的路途上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于江 《中学教育》2011,8(2):36-39,35
科学知识观是科学教学的前提与先导.科学知识观主要包括对科学知识的性质和获得两个方面的认识.科学知识的性质在原来传统的、确定的、客观的、普遍的、价值中立的基础上增加了不确定性、文化性、境域性、价值性等因素,科学知识的获得已由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过程,向开放、动态、生成的过程转变.科学教师树立现代科学知识观,有利于调...  相似文献   

12.
批判传统哲学、坚持反基础主义是实用主义的一贯主题,是实现其“哲学改造”目标的重要依据。各派实用主义者阐发科学知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其具体论述良莠不齐,但他们基本上都注意到了人类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实用性特征。其中,新实用主义者的观点新颖而独特,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价值。深入研究实用主义科学知识观的演进,对于建立更加有效的辩证知识论体系,富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全部哲学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不同于意见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分门别类的"科学的知识"及其体系,以解决他那个时代凸显的总的哲学问題--知识论问题.他的本体论和逻辑学都是力其哲学知识论服务的.他把能"说明事物的原因"、"事物必是其所是"、"不能异于自身的必然性"的东西赋予"是"的范畴,然后以这些范畴作为分析工具和逻辑基础,进而上升到演绎推理的形式以建构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必须是证明的,要做到这一点,科学知识的对象就只能是能说明事物发生的原因,说明事物必是其所是、不能异于自身的具有普遍性的"是"的本体.不同"种"类的本体,构成不同学科的研究范围和知识门类.  相似文献   

14.
科学知识社会学分别以强纲领、社会建构论和社会学有限主义为指导纲领,展现为不断向实践纬度演进的三代发展历程,逐步摆脱了其理论困境,走向成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进而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未来走向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科学知识社会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随科学对社会作用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其指导纲领:从强纲领、社会建构论到社会学有限主义,SSK经历了不断向实践纬度演进的三代发展历程,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逐步摆脱其理论困境,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本文就SSK产生的历史条件、代际演进及其反思进行探析,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带来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16.
17.
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并迅速产生了国际性影响。科学知识社会学流派中发展最为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爱丁堡学派有以下主要理论观点:一是其理论核心“强纲领”,二是其说明模式“利益理论”,三是其建构方法“有限论”。  相似文献   

18.
社会建构主义提供了一种理解科学知识与其科学活动的新模式.从基本范畴看,建构主义强调的"自我-他者-物"的合理重建有可能整合主客二分(符合论)与主体间性原则(共识论)之间的对峙;从知识谱系看,建构主义强调的"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的解释循环有可能超越"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的对立;从学术策略看,建构主义强调的"包容他者"或"正题-反题-合题"的发现模式有可能消解自我中心主义和"对称原则"的两难.也许,辩证的科学哲学并非遥远的梦.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