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对相对过剩人口作了研究,本文仅就这一理论及其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中新的表现特点,谈两点粗浅的认识。一、经济条件的变化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对过剩人口的量变考察。马克思在研究相对过剩人口量的变化趋势时指出,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会相对减少,而劳动力的供给却会绝对增加,并分析了劳动力供给增加的三个因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原因时指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本文认为马克思论述的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原因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劳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率的提高是其产生的一般原因,而资本主义制度则是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特殊原因或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围绕如下三个因素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过剩人口问题:第一、资本数量的增长。着重通过可变资本的环节,看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第二,资本在质上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第三,人口的自然增长——劳动力供给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上述三个因素交互作用的考察,或许可以弥补一点我们过去在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对资本数量的变化同资本有机构成变化结合起来研究得不够;很少联系人口的自然增长去讨论失业问题,等等。当然,不能期望本文解决这些问题,这里,只想从新的角度去做些可能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然会出现困扰政府和人们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就业问题的突出,虽然各级政府组织纷纷采取了.各种解决措施.但仍不能缓解或者解决这一矛盾。为什么会出现就业难?经济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分别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并结各现实.从理论方面分析并寻找解决途径。这是一个涉及政府、企业、劳动者三个层面的问题,在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中就针对相时过剩人口做过具体分析。文章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以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为切入点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同时,平均利润率和利息率都存在着下降趋势;并且在资本所有者积累的过程中,产生生产能力扩大与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失业(相对人口过剩)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一理论对指导我们制定正确的就业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潘石同志在《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6期发表的《辩证地看待“相对过剩人口”范畴》一文,初步探讨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失业现象及其原因。但是潘文却把社会主义的失业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相对过剩人口当作同一个范畴,因而提出“相对过剩人口并非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这一看法是不能成立的。我认为,相对过剩人口并不是仅限于大量人口处于失业的一种社会状态或现象,它与资本主义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密不可分。从马克思在《资本  相似文献   

7.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农产品按高于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并提供可以转化为绝对地租的超额利润,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此,马克思考察绝对地租问题时并没有对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实际差别进行计算。但是,时过境迁,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已大幅度地提高,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实际差别成为人们研究绝对地租问题时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本文就当代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研究现状及悬而未决的问题,在使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凸显了国家重视产业结构发展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结合。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指出,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导致经济产业结构产生变化,引起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但从再生产的较长时期看,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是增加的。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取决于劳动力知识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培养适销对路的大学毕业生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失业与职位空缺同存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凸显了国家重视产业结构发展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结合。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指出,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导致经济产业结构产生变化,引起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但从再生产的较长时期看,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量是增加的。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取决于劳动力知识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培养适销对路的大学毕业生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失业与职位空缺同存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条件下过剩人口产生的原因是人口科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自50年代开始和天折后,经过近20个难熬的春秋,到70年代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重新活跃起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回顾和评述这一历程,对发展我国人口科学是十分有益的。本文所指的过剩人口和马克思所说的相对过剩人口一样,是指相对于生产资料过剩的劳  相似文献   

11.
就业问题是我国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我国高比例失业人口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口和劳动力的绝对量远远超过我国现有的经济发规模;二是在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部分原有体制下的就业者,转向新体制后失业;三是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应用,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同量资本(投资)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面对知识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控制人口,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是其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新经济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出现了由上升转为缓慢下降的趋势,其对社会就业的影响也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在传统产业,资本有机构成仍然表现为上升趋势,对社会就业的影响主要在于量上,且带有双重性。随着社会信息产业比重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缓慢下降,其对社会就业的影响主要在于结构上。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新变化,寻求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时代就业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通讯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新经济的雏形,目前它正在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关于科技在劳动力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历史上不同的阶段有所不同。它对就业的影响,在西方经济学家中也见仁见智。本文研究表明,就业问题实质是人类工业文明的产物,在技术进步较快条件下,人力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与就业中的作用得以凸显,劳动力转移呈现出新特点,一些知识密集行业投资于劳动的份额相对于物质资本增加更快,从而造成这些行业资本有机构成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样机器大工业时代的资本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就可能将演变为新经济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下降并存的态势。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阐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随着资本积累的扩大、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产业后备军的形成和增加,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不仅必然日益相对地下降,而且必然日益绝对地恶化,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革命终将胜利的客观规律。因此,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就成为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5.
保定市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是"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城市之一。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保定市人力资源结构性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该文提出了破解保定市就业难题的详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口总量和劳动力增量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社会性原因;科技的进步带来的资本有机构成的上升使工业吸纳能力的降低,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济性原因;建国以来非城市化的工业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历史性原因;要素价格扭曲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制度性原因。与此对应,也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衔 《教学与研究》2007,3(2):12-18
本文较为深入地发掘了马克思关于绝对地租将随着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达到或超过社会平均资本构成而消失的思想.通过建立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和含有"适应性预期"的农产品产量-价格动态模型,本文证明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达到或超过社会平均资本构成以后,租地农场主将不可能租种土地.绝对地租消失,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随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39.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在不断增长的资本总量中,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在日益减少.这样,由于不变资本的相对增加,就会使剩余价值同总资本的比率即利润率m/(c+v),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下降.这个事实对于以前的经济学家来说是一个扑朔迷离的现象,从来没有被说明过,现在我们要说明这个现象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9.
李振堂 《天中学刊》1999,14(1):33-34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我国城镇目前出现大量失业人员。市场转轨、结构变动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其主要成因,应通过宣传教育、转变观念、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劳动力供应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措施加以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如果将工资与劳动力区分开,那么,随着工资刚性增长和剩余价值率下降,技术进步就不一定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是人均资本的增加或人力资本积累。基于此,对马克思利润率平均化数字模型加以改进,并推广到分析经济增长。结果表明,在技术进步、资本等要素投入增加和工资增长同时起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系统可能得到较快增长,平均利润率较高,增加就业则相对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