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教什么?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教语文。但是,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内容,许多已经大大超出了“语文”的范畴,科学的、政治的、思想道德的、文化生活的甚至天文地理等都在语文课堂演绎着,以致语文教学被泛化为人文教育,最可怕的是有些人还标榜此为“新课程”旗帜下的新探索并乐此不疲,没有“语文”或者不是“语文”的语文课频频占据着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文:弊在美的流失自主阅读一篇文章,读者是完全主动的、放松的,也许会发自内心地发现美,挖掘美;一时兴起也许还会把精彩妙句抄到笔记本上;也许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章的某种启示,写作  相似文献   

3.
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有声有色地思想,有韵味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你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语文教学有义务也有能力使学生获得这种力量,语文课应该而且必须是美的。因此实现语文课上“美”的同归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程少堂先生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为什么要这样强调读书呢?笔者认为,其一,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二,读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为什么要这样强调读书呢?笔者认为,其一,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二,读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  相似文献   

7.
说到语文课的本色,不禁让我想起“返璞归真”“超凡脱俗”“出水芙蓉”这些美好的词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现如今,为了丰富语文课堂内容,大量的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语文课堂,语文课仿佛成了综合课,似乎承载了太多的非语文的东西。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我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抛弃浮华,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心童真。一、语文课要有琅琅书声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因参加语文课改教师培训,我有幸观摩了省、市、县一些语文教学名家或新秀的公开课。收益多多,但对某些语文课改观摩课上的新趋向也困惑多多。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见,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诗意的审美情趣为己任.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情趣,让语文课诗情回归,应是我们语文教师当下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改的引导下,语文课异彩纷呈,但缺乏实效性。归根究底,现如今的语文课缺乏"语文味"。那如何才能上出"有语文味"的课呢?简单的可以用三个字概括,那就是扫、清、搬,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把语文课堂上出真正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死记硬背"早已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笔者认为不能简单、武断地将"死记硬背"划到传统落后的语文教学方法的阵营中去。在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们甚至应该重视并鼓励学生"死记硬背",以便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语文功底。  相似文献   

12.
隐性备课是语文老师修炼的"内功",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着手:有层次地、多角度地读;有抓手、有方向地品;有目的、有价值地议。"内功"练得扎实,对文本有融会于心的感受,有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内化成丰富的思想内涵,外化为灵动的教学语言,使课堂散发出它内在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意识和架构,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一股清风,令我们耳目一新。但就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课堂上学生讨论的泛滥,造成语文课堂教学的肤浅化;重问轻读现象比较严重。事实上,“读”不仅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为此,我们呼唤语文教学“读”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对语文工具性的极致强调,忽略了其人文性,导致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削弱和个性的泯灭,甚至道德的滑坡.语文教学中倡导人文性回归,教师要储备知识,树立人文榜样;对课文要挖掘要素,注重人文感悟;课堂要创设氛围,体验人文情感;作文要创新训练,力求人文关怀;阅读要尊重自主,讲究人文选择;课外要鼓励延伸,拓宽人文空间.  相似文献   

15.
16.
2012年至今,真语文讨论越发受到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真语文以语文回归本色为核心理念,而当今语文课堂上滥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显然有悖于真语文。板书作为语文的传统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传统板书在语文课堂上却成为了可有可无的教学用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规范语文板书评价标准,提升语文板书设计地位,将语文板书评比常规化,以重新使板书回归课堂。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上存在着不少误区,其中一个问题就是语文教学的自我迷失,即"语文课成为没有语文的语文课"。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受到人文性和综合性的影响而与语言渐行渐远。要纠正上述倾向,语文教学就应葆有自己的特点,它的根本目的是紧扣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在积累、感悟、品读中学会欣赏、运用语言,如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要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不要异化,不要忘本,让语文教学走出迷失的世界,回归"自我"。现在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老师用电脑投影上课,学生看过文章后小组讨论,再由学生质疑,学生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诗教”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而如今,诗歌不受重视,诗情消融,应试教育只重视用理性的逻辑的方式把握世界,使学生功利化,成为缺少情感、理想、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进行诗教,就是要弥补人性发展在这一方面的严重缺损,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塑造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但如今,我国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教学受到了严重冲击,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更令人担忧:许多老师诗歌观念陈旧,对诗歌本身的认识肤浅滞后;缺乏一种语文本位、文学本位意识,过于偏重诗歌的思想意义;对诗歌文本普遗缺乏读解能力。我们的学生不愿读、也读不懂诗,作诗的岁月白白流逝,这对于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多么大的损失!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怎样教诗歌?如何激发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要形成与发展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讲明白一点,学习语文就是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这样认为:"学习语文无非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