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略论刘锡鸿守旧思想的成因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以程朱理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刘锡鸿和倭仁、李鸿藻等晚清守旧派守旧的历史根源和共性原因,个人性格气质等心理特征、所受教育以及攀援守旧派等因素的影响是刘锡鸿成为典型的守旧派的自身原因,以中国国情的特殊论为理论基础,以清议为手段,以恪守传统文化为宗旨,善变,虚实兼备,构成了刘锡鸿守旧思想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刘锡鸿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在思想文化上固守程朱理学和“夷夏之防”,在政治上固守“为政以德”和君主专制制度,在经济上固守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受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刘锡鸿和倭仁、李鸿藻等晚清守旧派守旧的共性原因;个人性格气质等心理特征、所受教育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是刘锡鸿成为典型守旧派的自身原因。  相似文献   

3.
晚清社会结构的变动,国内外历次军事、政治运动的冲击,国人价值观念转向等因素导致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科举制度的终结在一定程度上对晚清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晚清社会变迁与科举制度终结标志着清末社会结构的转型,开始了由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向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工业社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186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咸丰皇帝仓皇出逃,京畿要员纷纷作鸟兽散。时任天津知府的贵州人石赞清,却在英军面前表现出了可杀不可辱的民族气节,极大提高了民族士气,成为晚清一代名臣。  相似文献   

5.
李长莉著《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是一部研究晚清上海社会的力作.给我们展现了丰富、生动的晚清上海生活场景.以“话语”为标志、多角度揭示、以历史演进眼光,把晚清上海社会变迁放到各种参照系中对比,体现了晚清上海在挣扎中的变迁的过程.引用了多种基本史料,如报纸、竹枝词、笔记、日记、游记类、近人著作等.  相似文献   

6.
光绪初年,“丁戊奇荒”发生.江南绅士募集巨款,跨境赴华北赈灾,是为晚清义赈.李金镛是这批绅士中的代表性人物.他先后在苏北、山东和直隶主持赈务,对晚清义赈的兴起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诗之"清"有与清淡派诗人相似的风格,同时也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李白之诗华藻其外而神骨自清.与清淡派诗人以淡致清迥然有别;清淡派诗人闲适而萎弱少骨,感情冷淡,李白之诗清而不弱,清而不冷,在清新之中注入了刚健雄厚的艺术因子.分析李白诗歌风格之"清"的独特之处,以期从另外的角度对清美诗歌风格的丰富性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8.
清代西域诗蔚然大观、影响深远,成为清诗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大流派,是清诗苑中独具风韵的奇花异卉.诗中描写对象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西域风光、民族色彩、民俗风味、文化情调.清西域诗彰显了清人积极开朗的主体精神的高扬与内心世界的拓展,扩展了清诗的境界.但囿于诸多困境,清西域诗研究的程度与其在清诗乃至整个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极不相称.此文对清西域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爬梳,继而加以整理与归纳并对清西域诗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晚清政治史既是中国近代史政治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广义清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的国内史学界借助清史资料建设"黄金时代"的东风,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从多个视角对晚清制度史、晚清历史事件与人物、晚清中外政治关系史等进行了更为充分、细致和深入的研究。其中,晚清制度史和事件史,仍旧是晚清政治史研究领域的重心。晚清史的整体研究仍在成熟、稳健的学科发展中继续保持旺盛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盛中唐诗歌对"清"美特质的体认与追求,孟郊的诗歌在作高古之词、写孤高之志、造清泠之境上均体现出了对"清"美特质的强烈体认.  相似文献   

11.
北洋时期最大的问题乃权势重心失却。袁世凯作为北洋最高领袖,本应固化内部,当上临时大总统之后,却悖论式地表现出"去北洋化"倾向。后袁世凯时代,北洋裂变,国家南北对峙,南与北内部亦纷争不断。皖、直两系在"北洋正统"招牌下,通过武力征讨及和平协商等方式,试图重新整合北洋,以为统一之基础,却未意识到,随着时势转移,曾经为国人寄予厚望的"北洋正统"已经在时人心中幻灭。而一直标榜维护"法统"的国民党则在苏俄指导下,跳出追求"合法性"的政治藩篱,改造自身,追求政治的"合道性",双方竞雄的最终结局,遂因此设定。  相似文献   

12.
对于多数拆迁户来说,利益集团是争利的合适方式。然而,拆迁户利益集团在与政府、开发商争利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拆迁户利益集团形成困境的影响因素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机制、博弈格局奖惩机制的制定、中国独特的社会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由新兴知识分子集团发动并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推翻传统的帝制后并没有随即建立起相应的合法政治权威,而是留下了一个完全不可信任并进一步朝着分裂方向滑行的政治真空。虽然出现这一结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新兴知识分子对传统社会秩序解构不够,对现存离异集团整合不够,对新政治秩序理性设计不够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宪志》日刊是清末立宪运动高潮时期由预备立宪公会创办的一份立宪刊物。《宪志》日刊的宣传内容有对立宪理论问题的探讨,但更多的是结合时局对清政府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及时报道和评价。从该刊物的宣传内容与特点,可以看出清末立宪派的政治态度及其表现方式,以及立宪派与清政府在立宪目标上的相异。  相似文献   

15.
明代阁臣群体是皇帝身边比较特殊的一个高级辅政官僚群体,他们的入阁与在阁、他们的籍贯分布与履历、他们的入阁年龄与任职时间以及他们的关系网络等都呈现着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既体现了明代阁臣群体的构成机理,也对明代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相关理论,从大学生群体活动载体的内涵分析入手,揭示活动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优势;分别从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方面,论述大学生群体活动载体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从教育者与受教者两大主体出发,探求大学生群体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优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唐后期方镇使府中,府主与宾僚之间存在着特殊的亲近关系。当节帅和僚佐都入朝为官时,容易因旧僚关系胶固而结为朋党。在唐后期延续长达四十余年之久的牛李党争中,在幕为宾主,入朝为朋党的现象十分突出,牛、李两党中都有宾主在朝党同伐异的现象。因此可以认为唐后期方镇使府僚佐辟署制度在朝廷党争中曾起到不良的作用。宣宗时建立宰相与谏官之间幕府宾主回避制度,应该是朝廷有惩于先前宾主在朝结为朋党的教训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虽然团体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差异,但两者有着相同的工作目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的原则与技术能够有效结合两者的优势,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加持久.  相似文献   

19.
熙宁变法所面临的北宋传统政治文化,是为宋初开刨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服务的。为了推进变法的展开,王安石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了抨击与抵制,但同时又明显表现了对某些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认同与接受。变法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宋神宗,以及其他变法派人士,都具有传统政治文化的浓厚色彩。从总体上看,变法是在北宋传统政治文化的严重影响与制约下进行的,这就使得变法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偏差与缺陷。新法在其长期实行中未能形成相应的新的政治文化,使得新法难以得到社会意识和社会政治心理上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相似文献   

20.
吕夷简及其政治集团是宋仁宗朝的一大政治力量。吕夷简集团的活动是这时期政坛上的一大主流,其聚结的方式是以科举中的关系、以姻亲的关系和一些政治上的同流。从其性质上看,这个政治集团是代表着大地主大官僚集团的利益的。他们所执行的保守的执政方针,成为代表着中下层地主利益的范仲淹集团所激烈反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