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这是《音乐课程标准》里的一句话。这说明兴趣列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说明兴趣对学习音乐的重要性。现在,有些家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喜欢与否,让其参加各种训练班,如画画、唱歌、跳舞等等。有的逼着孩子练钢琴,有的孩子每每是含着眼泪上琴,久而久之,对练琴产生厌恶,弹琴色变,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音乐教学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和改革也在不断地变革,但有一种情况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有不少孩子或学生去学习某种乐器或某种技能,存在着被逼迫现象。家长或教师不顾及孩子的年龄、心理条件和特点,逼迫孩子致力于技能的操练,一次次艰难地去考级、进级,以此来衡量孩子的层次、智商,作为与别人比较的资本。音乐是一门感性的艺术,这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学习会让孩子逐渐丧失对音乐原有的乐趣、感觉和敏感度,缺乏对音乐“灵魂与主体”的感受和体现。所以我认为音乐教学不能抹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尽情地学习、去享受、去…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给世界万物带进了美好的时空。音乐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够带来终生体验音乐的乐趣,还可以通过学习和演奏乐器来提高孩子的生活品位与气质,使孩子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规范自己的行为、陶冶性情。要了解和准确地揭示作品的风格和内涵,必须要从音乐美学的视角出发,努力提升自身的音乐美学素养,塑造相对鲜明、丰富、饱满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4.
2021年7月29日,中央发布"双减"政策,提出让孩子回归音乐艺术教育。随着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的心愿也更加迫切,大量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艺术,陶冶性情。尤其是钢琴,以它"乐器之王"的地位,成为很多家长培养孩子音乐特长的首选。然而,繁荣的钢琴学习热潮背后,反映出的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家长意识、行为方面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儿童音乐学习现状和铃木(Suzuki)音乐教学法的论述,探讨如何解决当下儿童钢琴学习中面临的部分问题,并给出一些解决意见和想法。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滋养心灵 ,同时它又是一种人格教育 ;对儿童学习音乐及音乐素质的发展 ,整个社会 ,特别是孩子的父母应正确地看待它 ;因为它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  相似文献   

6.
儿童钢琴教学中的教育心理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被誉为音乐皇冠上的明珠的钢琴也开始走入寻常百姓的家里,为了培养孩子成为音乐人才.许多家长不惜重金给孩子买钢琴,同时聘请老师,不辞辛苦,风雨无阻地带孩子上课,然而,钢琴学习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学问,尤其幼儿钢琴教学更有其特殊性,孩子在儿童时期有特殊的心理表现,因此,儿童钢琴教师必须熟悉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搞好钢琴教学.  相似文献   

7.
初中音乐课改在我市已试行了几年,从几年的实行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还是课堂形式、学习内容,较之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以及全市的音乐氛围也都有了很大提高,音乐教育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8.
新的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音乐学习潜能的发掘,要求音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有特色、可持续的音乐能力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起与音乐终生联系的纽带,培养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大成美育“低、慢、多、高”的教学法原则科学而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是推动课程改革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9.
音乐分析是人们学习音乐、欣赏音乐以及进行音乐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我们理性地深入音乐作品内涵的金钥匙。无论从音乐作品的结构、乐谱、听觉、音乐风格,还是音乐比较及音乐体裁诸方面,都可以体现出音乐分析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深化,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钢琴.钢琴具有音域宽广,富于色彩变化,表现力极其丰富的特点,这使得钢琴和钢琴音乐独自成为一个完整的音乐世界.众多伟大的作曲家利用钢琴创作了人类最杰出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1.
在钢琴演奏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基本功训练,还要注意对学生横向音乐知识面即音乐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文章从钢琴教学中对学生听力、读谱能力、背奏能力、旋律奏法及节奏、速度稳定性的培养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为钢琴演奏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梳理出具体办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钢琴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因为音乐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及要通过感受来认知的特点,使这种即便只是口传心授的教学也存在一定难度。多年来,如何增加乐曲弹奏的表现力,如何让学生清楚明白教师的意图并完整、准确地表现,一直是无数音乐大师和教师探讨的主题。在钢琴教学中融汇美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可以使钢琴音乐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奥尔夫教学法是现代科学、先进的音乐教学法之一。它的教学原理就是先让学生通过接触音乐实践,使他们真正喜欢音乐,然后由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舞蹈是音乐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以动作姿态表现音乐形象的一种形式。如何让小学生轻松愉快地、游戏般地在舞蹈活动中感到快乐,享受音乐的美,以启迪智慧,发展能力,这是小学生舞蹈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小学生舞蹈教学游戏化的应用研究表明,游戏化的舞蹈教学方法有利于小学生较好地学习舞蹈。  相似文献   

15.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大都较多注重发声技巧和歌曲演唱方面的训练,而往往忽视对学生歌唱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如何把声乐技巧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我们声乐教学能否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发挥学科特点,在听听、唱唱、跳跳、奏奏中使学生接受音乐教育:利用情感的作用,用音乐打动学生心灵.培养学生高尚情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体育舞蹈是集体操、武术、音乐和动作技能表现能力于一身的一门课程,它在达到提高身体机能、锻炼身体目的的同时,通过舞蹈元素与形体艺术的结合,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舞的形式诠释"动"的概念,通过技能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学习了如何展现自身独特的魅力。运用文献分析、教学实验的方法,对参与北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育舞蹈教学的学生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上表明: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教育与学生动作表现能力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长期音乐干预对耐力测试成绩较差的男子大学生耐力训练和测试前情绪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男子大学生的耐力训练和1000m跑测试前进行音乐干预,并在每个阶段训练后进行《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和每次测试前进行《运动员心理唤醒量表》的测试,观察其训练和测试前的心理变化情况。结论:1、在训练中采用音乐干预,可以在训练的早期调节大学生在耐力训练中的畏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其训练和比赛动机。2、只在测试前的准备活动中运用音乐干预对男大学生1000m跑的成绩和考前情绪影响不大,通过训练中和测试前的音乐干预,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大学生1000m跑的成绩和测试前心理应激能力。3、男子大学生1000m跑测试前的心理调控能力会随着体能、技能的增强和考试经验的积累而提高。但随着疲劳程度的加深,音乐对运动调节的效果会降低。  相似文献   

19.
浅谈健美操教学中对学生乐感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乐感是完成健美操动作的重要因素,在健美操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学声乐教学在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简入繁,全面发展”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安排:第一阶段重点要求学生认真读谱,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这个阶段训练时要在注意音准、分清乐句、掌握节奏、把握速度、处理强弱和听懂伴奏这6个方面下功夫。第二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全面分析声乐作品,增强理解力、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个阶段的训练重点在把握音色处理、语言处理、语调、语气、语势的运用、感情处理和想象力的培养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