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新农科建设作为我国农林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系统评估农林高校新农科建设绩效有利于全面掌握新农科建设质量,扎实推进农林高校教育改革进程。文章从人才培养、教学资源、科学研究和社会声誉等四个方面构建农林高校新农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赋值,采用TOPSIS法对农林高校新农科建设绩效展开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农林高校新农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次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声誉>教学资源;可将25所农林高校新农科建设绩效水平划分为最优组、优势组、稳定组、潜力组等四个梯队,不同梯队的农林高校新农科建设绩效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某普通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为调研对象,分析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单位人才需求导向,在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基础上融入协同育人理念,构建大学生协同育人就业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等,进而帮助大学生就业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核心,探索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是地方高校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段伟伟 《河南教育》2013,(12):54-55
高校毕业生就业反映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导向,而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必将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起着导向、桥梁、推动作用。从高校毕业生就业角度来看,要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布机制,强化实践育人和职业能力教育,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在“新农科”建设和大数据人才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涉农各级高校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调整。为此,提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应用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引入OBE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从课程目标、内容及组织形式方面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多元化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6.
新农科的提出对涉农高职院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厘清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通过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与主干课程设置与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课程进行比较,阐明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充分性与必要性,从理念、方法、路径、标准四个维度分析新农科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机制与路径。  相似文献   

7.
创业型人才培养是目前国内高等教育探索的一个新领域。农林院校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实现大学生就业、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和履行农林高校的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浙江农林大学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为例,探索农林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已成为制约农林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瓶颈之一,其依附性使其地位弱化,分散性使其效率低下,刚性限制了学生自由.推进农林高校学分制改革,必须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独立性与系统性,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规范化与个性化,实施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加强集成与共享,搭建平台,化解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管理运行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对棉花实验班在课程体系建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构建应用型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棉花实验班四年的改革实践表明,通过建立专门管理机构,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方法,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应用,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实现教学模式创新;加强校院、校企合作力度,形成多方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总结了棉花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以期为农科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就业观是影响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的一项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在校学生进行调查,以实际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首都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就业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学生就业观的主要因素,以期对首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处于转型期,生产方式正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向企业(合作社)发展,如何适应形势、整合资源,强化高校、地方和企业(合作社)的合作,探索出一条稳定而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全面提高农科类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西农业大学以"科技驿站"建设为依托,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完善考核机制等构建了"基于‘科技驿站’建设的农科类大学生培养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农科类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是不可或缺的,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性的就业观,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坚实基础。高校通过实施学生评价综合改革,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将劳育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推进一二三课堂贯通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劳动教育类课程、组织劳动教育系列活动、搭建劳育实践平台,构建“三堂联动”劳动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农村创业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和新农村建设人才紧缺矛盾并存。大学生捉村创业是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支持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实现农村创业,应从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优化政策舆论导向,重视培养农科类人才,加强创业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事关大学生的个人未来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繁荣。对河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发现地方高校大学生呈现就业压力增大、就业风险意识提高、就业等待心态明显、就业能力提升意愿强烈等就业心理状态,同时暴露出对偶发或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相对欠缺、就业能力发展与社会需求实际相脱节、针对个人发展和未来职业的规划力相对不足等问题。基于分析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原因,从地方政府引导、高校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出优化和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林高校做好就业育人工作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两会精神题中应有之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服务民生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必然要求。农林高校就业育人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体现全过程育人思想和全要素育人格局。新时代推动农林高校就业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思想站位,发挥就业育人引领作用;完善组织体系,构建校院两级就业育人机制;全员深度参与,打造就业育人共同体;全要素协同联动,丰富就业育人内容。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阶段性指标,就业质量反映了学校的育人水平,是衡量学校育人成效的重要维度。近两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量企业效益下滑,有的甚至破产倒闭,加之毕业生人数显著增加,使得就业难度加大,故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其中,作为重要的育人阵地,思政课堂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对就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推进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是提升学校育人实效、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7.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分析高校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并从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的特点出发,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观受到需求层次的影响,分为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针对民族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民族的当代大学生,通过对延边大学学生择业就业观调查报告并结合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就业趋势、就业政策、就业结构、就业问题,分析需求层次对民族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内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立足于地方大学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以获批河北省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为契机,加快探索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道路。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进行了课程体系、校内外实践平台、培养机制及教育理念等多方位的改革,让每一个大学生能在4年之后充满自信地走出校园,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在就业和职业发展中保持良好综合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针对河南理工大学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不符合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对区域发展贡献不足等诸多问题,聚焦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科建设要求,依托地理学专业开展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融合学校的测绘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等优势学科,利用这些学科在农业信息技术、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村镇规划、土地整治等涉农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对课程设计、培养环节等方面进行革新,从而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将地理学专业建设成为能够适应新农科发展需要,面向现代农业的新兴特色涉农专业,培养新型的、具有深厚“三农”情怀的新型农业高科技人才,满足现代农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试论如何提升农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校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农科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多的困难。如何提升农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促使他们顺利就业,是农业院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提升农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