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创业教育已成为各大高校和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而通识教育为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即在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中融入创业课程。与传统的创业教育理念不同,通识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当前创业教育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在通识教育的视野下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构建了以隐性课程、显性课程相结合的创业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并就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提出了开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营造校园创业氛围、加强校企合作的创业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调查发现,江苏省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认识不足,缺少专项能力提升课程,分阶递进式的创新创业素质课程仍是空白,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未能有机融合,实践教学安排有限等方面。以江苏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为依据,结合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构建了一种集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的"三元融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采取"平台+模块"的形式。其中,"平台"分别是指素质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将创新创业课程划分为3个子模块,融入素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平台之中。  相似文献   

3.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改革需要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实现自主创业的现实选择.国家对创业创新工作的重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已经很现实地摆在面前."三阶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探索,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实现双创教育效果的最佳化,构建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结构,通过完整的课程,来培养创业素质、传授创业知识,从而实现对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依托,课程体系建设是其人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中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相契合已刻不容缓.本文在校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4S双控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在4个实践学期以校内外实践基地的4个平台完成4类课程的设置和学习,使学生达到启蒙、融合、创新和提升的4个发展阶段,突出专业特色,实现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在对哈佛大学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历程中各部门通力合作和教育目标要求转变认识的前提下,对其通识课程设置的八个模块分类及不同模块课程比重关系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深入了解通识课程体系构成中春秋学期课程、暑假学期课程、研究生研讨会三类课程类型的主要特点、具体要求和执行方式.从课程申请、技术支持、资源支持、经费资助和课程学习要求等五个方面,探讨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模式,以期为我国高校推行和管理通识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职生创业能力“3+N”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创业成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它所蕴含的生机和发展趋势必定会引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本文在对创业能力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生创业能力"3+N"培养模式,将创业教育和高职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创业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创业知识课程+创业实践课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它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对于教师教育专业来讲,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念、历史视野、认知风格和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生成知识、自我更新、适应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实现个人的最高价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走出"通识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等同于通才教育;通识教育等同于泛泛的知识教育"的误区.开展通识教育,至少要考虑"学校、教师、社会和学生"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直接影响其教育效果;要认识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支撑的关系,前后是交叉包容.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通识教育应该是专业下的通识教育,做到"一个学会一个精通":学会学习,精通专业.学会学习是大学的共同文化教育,精通专业就是表现出的个性与多元性.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及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学习一直是高校培养方案里的重中之重.随着专业知识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学生很容易忽视了一般性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导致在社会上经常出现大学生基本能力缺失的现象.高校是培养完整人的一个地方,因此在专业知识积累的同时,也要大力推行通用知识积累,也就是我们的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9.
韩述梅在《中国成人教育》1999年第10期撰文指出,高等学校培养创业型人才,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加强对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品质培养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校的一切活动,要注意学生品德行为教育的养成,为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高校教育应该综合化和通识化,以增强学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扩大创业范围。3.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应适应科学课程体系。为学生创业打下宽广的知识基础和主动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4.专业设置要符合学习实践的规律,基础实践操作性的课程要在第一学期就开设,使学生早日…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以"完整的人"为目标、以"生活世界"为本真之源,克服了现代大学教育专业化和片面化的弊端。然而,通识教育虽然在理念上得到广泛认同,但在实践中却仍然陷入了"专门化"误区,遮蔽了通识精神的本真意涵。走出误区的一个可能选择是进行"系统化"创新模式改革:进行回归生活世界、倡导知行合一的通识课程设计,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统一学科性",促进学生利用课外经验与校园生活场景进行"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广阔视野和完整人格全面发展的"有教养"的人。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都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普遍缺失已成为影响师范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正确认识通识教育的内涵,制定全面的通识教育体系,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提升师范院校的师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美国社区学院模块式课程结构的教学计划有利于搭建公共课程平台,实现证书教育之间、证书教育与副学位教育之间的对接。通识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社交能力、管理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专业教育围绕核心技术设置课程,打破了三段式结构,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本科焊接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要形成从人才培养方案到相关教学课程的完整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专业内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将焊接专业课程纳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中来可以显著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时效性与有效性.实践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  相似文献   

14.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课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创业自我效能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双创教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效果各异。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基于提升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而设计的"一体两翼"精准式双创课程体系,构建"通识基础—专业深度—精准定制"递进衔接的课程模块,着力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创业个性,通过显性课程的精准实施,提升了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对学生的通识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还比较薄弱,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文化陶冶不足,忽视全人教育。鉴于此,本文提出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健全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改革和创新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包括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实践课程三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通识教育是为改变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分割弊端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旨在培养既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又在人类主要知识领域拥有一定专长的高素质人才。它以补差为特点,对理科学生进行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对文科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素养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目前通识教育实践存在一些问题。就学生而言,文科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缺乏科学的认识,容易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是发源于欧洲的一种高等教育思想。英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在其发展历程中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了以崇尚人文主义传统的教育理念、专业教育通识化的课程设置、师生交互式的个性化教学实践形式为一体的通识教育样式。聚焦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识教育已成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选择。英国高校通识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是,构建符合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通识教育理念;建立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提升高校教师通识教育能力;实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索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提出在本科生中开展跨学科通识技能训练。目前,已经创建了跨学科通识技能训练平台,构建了跨学科通识技能训练课程体系,建立了跨学科通识技能训练机制,有效提升了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一种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深化通识教育与隐性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必须入于知识教育之中,出于知识教育之外,实现专业教育通识化,通识教育专业化,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又有健全的人格和负责精神、充满人文素养的一代新人。开展通识教育大体有两种思路,一是设置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二是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通识教育的理念。开发建设隐性课程符合通识教育的目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本文重点论述了开发建设隐性课程,深化通识教育的几个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与职业》2008,(10):14
为免费师范生量身定制的通识教育系列课程,目前在华东师范大学正式开讲。此举旨在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师范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及其综合素养的养成。首批建设的课程涉及文学、历史、经济等6个学科。各个学科都由一系列讲座组成,主讲人为各学科的顶级教授。另外,华东师大将不断扩大通识教育系列讲座课程的覆盖面,涉及学科将基本涵盖学校的基础学科和专业,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高水平的通识教育讲座系列课程体系,在优先满足免费师范生学习的前提下,鼓励全校在校本科生选修这些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