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领域自主开发主题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调查和课中分享活动初步认识无刻度直尺和圆规。2.在“比长短”的方案探究及应用活动中体验圆规可以确定线段的长度,感悟“尺”和“规”的关系。3.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操作探究过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展量感和推理意识。  相似文献   

2.
<正>一、研究背景2022年版课标在“综合与实践”领域明确指出:主题活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经历完整的学习活动。它的核心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进行有目标的实践活动。“曹冲称象”作为我国经典的历史故事,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拥有不小的学习价值。2022年版课标把“曹冲称象的故事”纳入“综合与实践”领域中,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为依托,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受等量的等量相等,发展量感和推理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3.
围绕“寻找身边的绿”这一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主题,开展了“有关青县城区段运河污染的调查与研究”,这是我校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一。1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1研究主题寻找身边的绿。1.2活动目标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相互合作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指向发展量感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以小学数学四年级综合与实践活动“度量衡的故事:度的研究”的教学为例,通过课前思考明确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等,设计探究尺的演变、认识身体尺、探究黍米尺等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同主题开课”作为一种新的校本研修方式在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得到尝试实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学校的“同课题开课”到国际间的“同主题教学比较研究”,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准备过程扣反思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归纳这项活动进展的过程来探索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的实践模式,从开展活动的理念,到每个活动环节的特点以及最后的效果进行梳理和检验,以期形成对实践活动的理性思考,为学校进一步的发展,为其他学校开展这类校本研修活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主题: “桌子有多长”选自北师大版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14页。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如估测物体的长度,自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形成估测意识,掌握测量的技能,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41页。教学目标:1.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度量的本质。2.认识角的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量感和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方法,从目标设定、主题内容、演变逻辑三个方面考察我国中小学指向全球素养的教育政策变迁。研究发现,不同历史阶段下的目标指向分别为:树立“面向世界”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开放与国际意识”,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主题内容上不断回应社会与人的发展需要,关注国家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议题;在全球文化上重视语言和思想传播,在全球联结中由侧重“引进来”到“走出去”。指向全球素养的教育发展体现了从政策文本到政策话语的演变逻辑。未来指向全球素养的教育实践中,还需进一步探索从服务于社会走向赋能于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本土化课程体系,推进教师作为政策话语的“阐释者”实践全球素养教学。  相似文献   

9.
王瑶 《现代语文》2008,(6):48-49
“双师协同教学”的含义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两位教师指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全过程为基本特点,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由统一设计、同步推进的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有机组成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结构。  相似文献   

10.
量感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现行教材对质量单位的教学忽视了对“度量的意义”和“统一度量单位必要性”的理解。为此,教师可通过创设“史料阅读,还原‘质量相等的物物交换’,理解‘度量的意义’”“动手实验,理解统一质量单位‘权’的必要性”“再次实验,理解创造多种‘权’的必要性”“对话历史,选择‘典型事件’了解统一标准质量单位的过程”等主题活动,将历史事实重构成可以操作的主题活动,从知识源流理解质量相关知识,实现数学思维与数学文化的融通,促进学生量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几何直观主要指利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为实现直观表征到直观建构,提出了基于“草图绘制”教学的几何直观能力可视化策略:重视“绘制草图”的活动体验,培养直观意识;经历“绘制草图”的抽象过程,发展直观认知;内化“绘制草图”的方法步骤,形成直观品质.  相似文献   

12.
道德课堂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要紧扣一个核心:教育手段“合道德”,教育过程“合规律”,教育结果“合目的”,让教育闪耀人性光辉;围绕三项重点:养成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素质,确立高远的理想境界和远大的目标追求,培养较强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落实四项措施:以主题教育和主题活动引领学生,以综合素质评价激励学生,以班集体建设塑造学生,以大课堂建设培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施道德课堂。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现代文官制度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日益呈现新的趋势:文官法规由繁文缛节到规制简化;行政意识由“官本位”转向“顾客至上”,同时,联邦政府引入竞争机制;文官管理由集权到逐步放权;政府机构由大规模扩张到力求精简。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三学段“综合与实践”领域自主开发主题活动。教学目标:1.理解“12”在地支、时辰、生肖中的意义,探究地支、时辰、生肖三者之间的关系,感受“12”与时间的紧密联系。2.在解决与时辰、生肖相关的实际问题中培养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3.通过了解与“12”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学生量感的培养离不开测量单位的教学,其中长度单位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内容。针对学生度量意识缺少、课堂测量活动缺失、教材整体建构缺乏等问题,在“长度单位”单元教学中提出培养学生量感的策略:经历“量”的活动,积累具身体验,发展度量意识;体会“量”的比较,发展推理意识,提高估测意识与能力;建构“量”的勾连,形成结构化知识,实现迁移与关联。  相似文献   

16.
一、选题目的据《人民日报》报道,前不久,我国一次环保意识调查发现,11至15岁的少年是中国环保意识最强的人群。许多孩子的父母也认为,是孩子唤起了他们的环境意识。我校开展的以“播撒绿色的种子”为主题的环保教育活动,目的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进而达到“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区”的目标,进而带动整个社会都来为保护环境献计献力。二、实施过程(一)环保知识学习与宣传1.活动时间:2003年9月—10月。2.活动主题:①学校成立“播撒绿色的种子”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由学生科学院…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应以“项目化学习”为理念进行高整合度的设计。以“酸奶研发与展销活动”为例,展示遵循项目化学习“5A元素”设计原则的设计内容和实施过程,通过实践反思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时应注意的“整合度”问题、“复杂度”问题和“数量”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三会”核心素养,并明确了小学阶段11个主要表现,不同学习主题的内容与11个表现的关系各有侧重。与“数与运算”主题关联密切的核心素养表现主要包括: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该主题在小学三个学段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中都有与核心素养相关的表述,如:第一学段“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  相似文献   

19.
从身体视角来审视早期马克思的历史观可以发现,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的目标,不是对物的占有,而是感觉的解放;人的解放的过程,不是一种抽象的意识活动,而是一种具体的“有身”的历史活动;历史发展的最初动力,不是事件的堆积,而是由身体引发的“物质资料—精神—生命—社会关系”四位一体的生产;历史之谜的解答,不是对历史与自然的割裂,而恰恰是以身体活动为载体的、历史与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解.在这个“我消费故我在”的时代,马克思的这种思想,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推进数学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教学方式,其落地实施的前提是教师的高质量开发设计,核心是学生富有成效的参与,关键是活动过程与结果的有效反思。实践中要强化问题导向,以“问题引领”展开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启动“师问”论证,擘画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蓝图;引领“生问”实践,转稳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引擎”;夯实“共问”反思,累积跨学科主题活动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