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习是学习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前奏和序曲。如果这一"前奏曲""弹"不响,必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预习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继承并将之发扬,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激发兴趣———引导积极预习的意识"、"教给方法———进行有效的预习"、"注重评价———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注重坚持———锻炼预习的持之以恒"几个方面阐述了学生语文预习习惯一步步养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要领不理解,后面的课程就无法学下去。在教学过程中,抓好预习、学习和复习三个环节,尤其是预习环节是相当重要的。有实效的课前预习,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利于培养学习新课的兴趣,有利于集中精力解决新课的重点和弄不懂的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也能使教师在课堂上有的放失,  相似文献   

3.
学生预习教材后的课堂理应不同于平常的教学模式.因为学生已经看过教材编排的内容,虽然未必胸有成竹,但至少已经心中有数。如果教师上课时还是像平常那样照本宣科和故弄玄虚.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兴趣.这也就是许多教师不愿意让学生预习的原因。考虑到许多学生已经走近知识甚至走进知识,教师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寻找一条有别于教材编排思路但依然能够殊途同归的新路,或者能够寻找新的知识风景,让学生有“故地重游”的兴趣。这一条新路应该建筑在学生的心路上.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在预习后想展示自己的收获、想求解自己的困惑、想运用自己的才能、想交流自己的思想、想增加自己的见识等迫切心理设计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在课前预习中寻找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预习是指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只有深入预习,才能发现数学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培养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5.
一、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已迫在眉睫,尤其是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习惯就更加重要。学生课前主动预习新课,通过部分理解、消化、记忆,同时发现问题,有利于上课专心听讲,解决问题,同时也使课堂上有时间进行各种练习活动。  相似文献   

6.
赵离离 《考试周刊》2012,(28):107-107
课前预习是学习活动的一个起始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主体性,调动积极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预习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应重视这一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做好指导工作。一、预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所谓"预"就是"事先""预备";"习",是"学习""练习"之意。预习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的自学。预习可以使学生有准备地听教师讲课。这样,课堂学习就会充满活力,学习不再是别  相似文献   

7.
房靓 《安徽教育》2012,(9):52-52
<正>一、注重预习,培养习惯预习,就是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独立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养成自学的习惯,进而形成高效的学习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编写新课预习题时,先要扫清重难点以外的知识障碍,将背景知识展示出来。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自学计划,问题设计应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利于达成课、  相似文献   

8.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学来说,此"预"当指预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教材,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准备的过程。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结构化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整个教材、各个单元及新课的预习活动。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预习指导》是根据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编写的,供中、高年级学生预习使用。目的在于加强教学中的预习指导,使预习工作正常化、规范化,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预习的良好习惯。为了便于教师指导学生用好这份《预习指导》,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分清预习与练习的不同之处,引起学生探索兴趣 预习,是学生预先自学教师尚未讲授的新课内容。它与课后巩固性的练习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学生运用旧知自学新知的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这种探索有一定的限度,因此指导学生预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学课文,一方面又不要把预习当作练习,硬性规定学生完成。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确已搞懂的问题,可以免去。这样,学生对预习内容有选择的余地,更有利于他们把精力用在抓预习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上,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使旧知与新知产生迁移,起到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预习预习,就是让学生对新课预先学一学,试一试,依靠自己动口、动手、动脑,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自求得之的,就自己解决;不能自求得之的,就带着它去学习新课。这样,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有了心理上的准备。这种准备,叫做定向注意。学生把注意力的方向定好,学习的效果就会好一些。所以,预习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赵静 《辅导员》2014,(14):146-147
预习,就是课前的自学。这是孩子上课之前的独立的自学。是学习常见的环节之一。预习,应该是学生养成的必备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课之前,做好了预习,上课就有了良好的心理、知识的双重准备,对新课有兴趣,课上就是积极主动地学习,有针对性的去听讲,对于课堂的重难点也很快就能掌握。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孩子培养终生的、可持续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晓燕 《成才之路》2012,(10):98-99
正一、强化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每次上新课前,我都会给学生发下一节的预习导学案,把预习当做一次硬性作业,规定学生认真完成。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二、通过巧设问题,在理论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课内预习是相对课外预习而言的,因为在小学教学中,一般意义上的预习,主要是在课外进行的。课内预习比课外预习有三个方面的突出长处: 其一,实行课内预习,可以使预习在教师的直接控制和直接指导下进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较快地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其二,课内预习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对学习新课进入一个预先的心理准备状态,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其对教学问题的“心向”,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学生通过预习,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势必会处于一种“既懂又不懂,既不懂又懂”的状态,这就等于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急于想知道自已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这无疑对学习新课是有好处的。其三,课内预习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迁移能力。实践证明,许多比较简单的教学问题,学生通过预习,完全有能力获得初步的理解。那么,怎样搞好课内预习呢?  相似文献   

14.
万玲 《青海教育》2014,(12):40-40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对新课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新课程理念要求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情趣。新教材中结论性的知识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开展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大体了解,找到疑点,提出问题,然后带着疑点和问题听课。这有利于学生较好地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在实践中的探索,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形成习惯、掌握方法,需要教师做到预习和课堂教学的和谐共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预习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会学习、参与学习、参与竞争的心理意向越强烈 ,事业成功的内驱力就越强。这种心理素质 ,要从小培养。在数学教学中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 ,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 ,又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课前 ,引导学生参与初步感知新知识课前参与新课感知 ,有利于获得对新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和建立表象基础 ,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 ,也有利于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发现认识障碍、疑点 ,以便激疑启思 ,使学生在新课的教学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自觉学习。课前参与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预习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 ,或分发预习提纲 ,…  相似文献   

16.
赵福杰 《考试周刊》2012,(31):132-132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们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使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可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在化学学习中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我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更要强化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趣。教师在新课导入设计时就要注重从形式到内容的新鲜有趣。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 ,如果把一堂课比做一首曲子 ,那么导入新课就好比这首曲子的前奏 ,导入新课如果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 ,思维活动也就最活跃、最有效。例如 :在教《大海的歌》…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 跃的成分。一个学生一旦对学习英语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学 习看成是他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他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越学 越爱学。相反,如果没有兴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 产生厌烦情绪。教学艺术的精髓是一个“趣”字,在课堂教学过 程中,教师的一个妙趣横生的新课导入、一个富有创意的设计 主张、一个深入浅出的问题解决,都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因此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9.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他们的创造力,体现他们的个体价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此,我的认识是:一、课前引导学生主动预习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一种欢乐和喜爱,没有付出紧张的精神努力去发现真理,并在真理面前感到激动和惊奇,…  相似文献   

20.
对高一化学的学习,新升人高中的新生都很重视。怎么才能学好高一化学呢?经过半年时间的学习,我的体会是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人课堂。如果课前预习不搞好,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过多地依赖老师,只是茫然地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忙于记笔记,难有很好的听课效果。反之,如果做好了预习,带着问题听课,就会产生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态,就会产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有利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