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趣和理趣的相互交融贯通,一直以来都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目标。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尤其注重追求"感悟",这里的"感"是指"情趣",致力于让学生进入阅读文本之中,走进读者营造的情景,与之进行情感的交流沟通,进而获得共鸣;"悟"则是指"理趣",指让学生走出阅读文本,走入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获得一种醍醐灌顶的全新认知。怎样才能让高中阅读教学实现"情趣"与"理趣"的齐头并进、比翼双飞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从而让学生能够油然而生一种有感而悟,由悟而醒的深层感受,能够极大程度上丰富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孕育着丰富的情感.每一篇课文都有文理.即作者的思路、文路及其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学生学习语文需要情感参与加以体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需要遵循教学规律,提供方法,帮助理出语言规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与学,都要关注情理因素,唤醒情趣与理趣.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怎样让"情趣"与"理趣"自然渗透,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呢?李伟忠老师的阅读教学片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情理.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1.文本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的获取又必须要对文本进行反复地阅读。那种将文本“边缘化”的作法,是不可取的。因而,本课教学要围绕文本,以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培养语感,增强捕获信息的能力。2.情趣与理趣,在语文教学中相互统一、相互渗透。教学本课,如果只重情趣,会失去语文的根本;如果只重理趣,则会演化成说教。因此,教者应力求找到情趣与理趣的最佳结合点,打通文本与学生现实生活的通道。【教学流程】一、初读,了解一个故事1.直接导入新课。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尊严》,请大家举起右手和…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材孕育着丰富的情感,每一篇课文都有文理,即作者的思路、文路及其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学生学习语文需要情感参与加以体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需要遵循教学规律,提供方法,帮助理出语言规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与学,都要关注情理因素,唤醒情趣与理趣。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怎样让"情趣"与"理趣"自然渗透,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呢?李伟忠老师的阅读教学片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情理。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最强的一个学科,语文教材所选文章无不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在导语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产生与作者的共鸣;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全身心地去感受作者和文本的情感;创建和谐民主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敢说、想说,说出真情.  相似文献   

6.
小学苏教版教材高年段教材中,有十几篇散文。小学阶段的散文教学该如何展开?笔者认为要关注作者个性化的语文经验,立足散文"优美语句"去感受作者通过自己的情感、想法、观点营造"深邃的意境",从而在求知中明理,在悟情中启志,提升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散文的意境,是知趣,是理趣,是情趣,是志趣。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最强的一个学科,语文教材所选文章无不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在导语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产生与作者的共鸣;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全身心地去感受作者和文本的情感;创建和谐民主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敢说、想说,说出真情。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运用信息技术酝酿"语文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变得"有滋有味",丰富学生的语文天地,使学生的情趣、意趣、理趣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童志荣 《文教资料》2008,(17):117-119
新课标实施以来,由于对新理念的误解,或教学中操作失当,过分突出对教材的"重组",有些教学游离于"文本",任意"生成",造成了语文教学在"散乱的活跃"中失去它本该有的价值的局面.作为语文教师就应立足文本,紧扣文本,通过语言文字、插图、音乐及音响等创设出可感可触可想的情境,展开学生、教师、文本有效的对话,让学生多读多悟,让课堂教学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真正充满语文味.  相似文献   

10.
董海荣 《成才之路》2014,(14):10-10
现在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情感体验上升的感悟教学、感知教学、感受教学。在课文丰富情境的刺激中应该让学生切实有所"感",在其中又顺其自然地获得理性认识,这就是"悟"。只要把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他们就能展示出长久的学习热情,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1.
一、吃透文本,夯实基础课文是最佳的范文。教师要做到"精讲",首先需把握作者的思想脉搏,走进作者的心灵。读书就是读自己,用心与作者进行对话,以产生共鸣。身为教师,我们只有悟透教材,方能得心应手地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目的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进而使学生在读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激活思维,进而达到作者、教师和学生三而合一,共为文本喜而乐,忱而愁,悲而哀,憎而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他们都是作者心声的表露,都是作者情感的积淀。在这些课文中.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限奥妙,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徜佯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体验这种情感,以此培养审美情趣.滋润干涸的心田。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视“叶青感”为目标,应从文本中挖掘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3.
"情"——是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现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等活动都是建立在"情感"的激发与感悟之上的。可以说,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课堂上必然情浓似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情感"的激发,教师还要注重"情感"的感悟,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高青 《甘肃教育》2020,(6):153-153
语文教学应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文学的美妙,领悟智者的思想,并结合自身性格气质、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产生自我感悟。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或被文中描绘的情景所吸引而沉醉其中,或对文中所阐述的"理"有所领悟是阅读教学的归宿,而学生对文本能有所感、有所悟必须建立在必要的语言文字训练之上,没有语言文字为依托的"感"和"悟"必然是空洞而苍白的。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氛围,教师有意识地预设相应的情境导入,从情感上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自身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与文本、与文本作者、与教师产生情感的共鸣,未成曲调先有情,从而更有效地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长期进行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乃至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因为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生成一种获取新知的欲望,并将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一、细读寻味,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之情趣著名教育家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强调情感,因为学生学习每篇课文都是与智者灵魂的对话,学生与作者以文本为媒介发生心灵碰撞,所以池田大作说,"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心",由此可见,语文是多有情味啊.  相似文献   

17.
带领学生进入文本,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才能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本文以《第一次抱母亲》的两次教学为例,说明只有在具有相同经验,或者相同的情境时,才能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才能让学生走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感悟式教学"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为前提,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思考解破疑惑为关键,以获得顿悟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感"和"悟",学生能获得许多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下面我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材为例,与大家探讨。一、通过赏读感悟文本赏读,便是"赏语言,赏人情,学表达,明事理",以朗读为抓手,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与思考,达到以读悟义、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具体的朗读方法灵活多样,但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精心  相似文献   

19.
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的培养,又主要是通过朗读实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然而,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却一直是语文教师觉得棘手的事。他们常常为了使学生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而煞费苦心。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语文教师如果在指导朗读中善"变",就会给语文课堂增添妙趣,使语文学习更富有诗意,文本解读更有深度。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明确地指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语文课变得"有滋有味",丰富了学生的语文天地,使学生的情趣、意趣、理趣和谐统一推进教学,语文课堂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使学生感受课堂丰富多彩的语文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