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淑妹 《教师》2024,(5):75-77
为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果,文章作者基于研究经验,指出在小学体育中应用趣味田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效果,并结合教学案例指出教师可以采用开展趣味热身训练、设计趣味田径竞赛、建构趣味课堂探究情境、丰富趣味田径训练形式、健全趣味田径训练设施和拓宽趣味田径训练平台等策略将趣味田径与小学体育教学自然结合,实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强健体魄,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田径是"运动之母",是各项运动的基础。田径课程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消失"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遏制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的趋势,应该呼唤田径课程的早日"回归"。针对田径教学特别是径赛项目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的实施,提出了开展田径基础课、开展趣味田径课和把田径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实施方案,以期让田径更好地起到"运动之母"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体育的授课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趣味田径教学是教学变革持续推进和开展形势下提出的关键教学内容。趣味田径教学对于小学生体育整体水平的形成有着相当关键的意义。所以,在小学体育的授课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注意进行对趣味田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思索和改善。在此过程中,利用趣味田径让学生不断进行体育运动,真正锻炼学生的体能,进而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
趣味性是少儿趣味田径运动的重要前提。所谓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实际上就是在游戏中加入了田径的形式,如跑、跳、走等等,使之与游戏的某些特点相互符合。通过少儿趣味田径运动,让学生们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够获得乐趣。对于体育运动来说,竞争性是其重要的特点,同时也是其主要的魅力所在。少儿趣味田径运动与其他的运动竞技性质不同,不需要参与者具备很高的水平,而是主要通过团队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们的好胜心进行培养,从而锻炼学生们的意志力。  相似文献   

5.
王自龙 《考试周刊》2024,(13):115-118
新课改教学发展中,一直都将教学是否较好地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否迎合学生发展等作为重点关注内容。趣味田径在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体现、迎合学生身心发展中有明显优势,是适合小学生的运动项目。在田径项目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趣味田径项目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小学生主动参与到田径项目中。如此,既可以让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也可以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基于此,文章主要对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马世德 《天津教育》2023,(26):13-15
<正>新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通过趣味田径的融入,有效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价值;其次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等方面分析了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策略,以进一步优化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苏统亮 《考试周刊》2012,(42):123-124
在小学业余田径训练中,如何较快地提高学生的100米成绩,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关心的问题。那么,如何改进训练方法及手段,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成绩呢?一、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训练的积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短跑训练是一项比较艰苦的运动,比较单调、枯燥,没有趣味,必须先做好思想工作,经常启发、诱导。所以在正式组队开始训练前,  相似文献   

8.
田径运动是小学体育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趣味田径,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发学生的身体机能,使学生在掌握体育项目技术要领的同时还能充分享受运动的快乐。就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来看,趣味田径的应用尚未普及,有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的空间。体育教师应当对此予以重视,针对体育教学与趣味田径之间的结合进行深入研究,立足实际有效应用趣味田径,使体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晖 《天津教育》2020,(2):10-11
趣味田径是对于传统田径的改革与创新,除了具备田径自身的健身和锻炼作用以外,还融入了娱乐教育等一系列功能。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们普遍面临着较高的学习压力,趣味田径运动将可以帮助学生们养成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素质。本文从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展开分析,通过对趣味田径特点的阐述,提供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学周刊C版》2017,(14):199-200
田径是运动之母。田径教学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田径运动的重要性,并不断优化田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田径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项目,能全面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目前,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可多应用趣味田径教学法,利用丰富的体育器材、场地,设计多样化教学过程,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吴海珍 《考试周刊》2012,(29):119-120
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理论中对充满趣味与竞赛性并能科学合理地锻炼学生身心的"小项目"教学法并未进行充分的探讨和研究,"小项目"教学法是针对体育教学中的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大的教学项目而言的,特指那些不被列入常见的体育比赛项目,未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理论和模式与评价体系,规则灵活多样的运动项目的总称。它有着普遍性高、运动方式与规则简单、充满游戏性与趣味性、场地局限性和天气局限性小等特征,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易于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全世界更好地发展田径运动,国际田联和德国田联一起推出了"少儿趣味田径"这种新的田径形式。而体育田径器材是该项目顺利开展和普及推广的必要物质保障,田径器材的开发研制对于少儿趣味田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就当前国内少儿趣味田径的发展趋势、器材开发的意义及研制时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分析,供广大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沈燕 《当代教育论坛》2006,(18):134-135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最古老,最基础的项目。它的形成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田径教学要改革,转变思想观念是关键。田径是传动的竞技项目,同时有时一项可创性强且健身价值高的健身项目。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应该将这项运动向着健身方向发展。但是目前中学田径教学主要还是把它当作一项竞技运动项目来教。所以田径教学改革首要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终生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锻炼方法,并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我锻炼以增强体质。二、优化田径教学内容目前,中学田径教学,是以完整教学为主,通…  相似文献   

15.
一、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最古老,最基础的项目。它的形成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田径教学要改革,转变思想观念是关键。田径是传动的竞技项目,同时有时一项可创性强且健身价值高的健身项目。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应该将这项运动向着健身方向发展。但是目前中学田径教学主要还是把它当作一项竞技运动项目来教。所以田径教学改革首要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终生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锻炼方法,并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我锻炼以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6.
初中体育是初中阶段一门基础的学科,它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培养自主锻炼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初中体育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而田径教学又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呢?很显然,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的要求,而趣味田径则侧重于教师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就"引入趣味田径,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这个话题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学生都很抵触提高身体素质的运动,尤其是田径运动。为了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师可从构建趣味课堂的角度出发,以游戏为媒介,使学生真正掌握运动技巧。  相似文献   

18.
初中正是学生身体成长的关键阶段,体育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初中体育课程中引入趣味田径,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感受到乐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本文主要研究了将趣味田径引入初中体育课程的作用以及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使初中体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侯玉萍 《学周刊C版》2020,(14):161-162
趣味田径教学即将田径教学内容以趣味活动的形式进行展现,融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可提升中学生的田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关的动作技能,提升田径运动成绩。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当摒弃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通过趣味田径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田径参与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20.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以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为此,教师需要在教授知识、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时,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较为枯燥,难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在田径项目教学中,教师便可以从趣味教学理念出发,设计趣味活动,改变学生对田径训练以及体育课程的看法,提高教学效率,使其积极融入其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