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名部队档案员。最初,我是从接手过来的那一大堆档案书刊中了解到我党我军档案工作的优良传统,深切领悟到周总理关于档案工作者要学习司马迁和江总书记“我们一定要对子孙后代负责”谆谆教诲的深刻涵义。记得前任老李曾针对我“打退堂鼓”的思想说过一段话。他说:“革命军队就象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我们档案工作者可能就是这台机器上的某个零件,如果你、我、他都不愿充当这个零件,那这机器还要不要正常运转!”他的这番话对我来说份量很重,在我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使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一次“淬火”和升华。我在十四年中曾因工…  相似文献   

2.
列兵小王当报道员三个多月了,“萝卜条”、“豆腐块”均未见报,他很沮丧。终于有一天他对我说:“组长,我不想干了,想下连队,我真笨。”说完,他狠狠地捶头,痛苦地流下了眼泪。看到他失落的样子,我说:“你不笨,你视野很开阔,文笔很好,只要满腔热忱地热爱新闻报道工作,我相信你一定会上稿。”小王果真很努力,他每天坚持送一篇稿子给我。说实话,他写作水平一般,内容很空洞。即使如此,每次我都坚持认认真真地读完,并鼓励他说:“有进步,写得不错,如果编辑需要这方面的稿子,肯定能发表。如果句子再通顺、精练、内容再充实一…  相似文献   

3.
我熟识一位老裁缝,每次上街都得到他店里坐一会儿。最近,我请他给我做了一件春装,尺寸已经量好了,他忽然想起了去年曾给我做过一件秋装,硬是让我回家取来穿给他看一看,经过他仔细地对照反复修改尺寸之后才放心。我说做件衣服怎么这样麻烦。他说“七次量衣一次裁嘛。”尺寸量好了再看他操起剪刀,只听得一阵卡嚓卡嚓的声音,一件衣服三剪两裁就成了,真是游刃有余。我们搞新闻报道,不也同老裁缝师傅一样吗?应该把功夫用在下笔之前。诗人陆游“功夫在诗外”与老裁缝“七次量衣一次裁”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七次量衣一次裁”就是老裁…  相似文献   

4.
老兵报道员     
最近,我在病房结识了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叫刘道兵。他和病房里的其他几位战友,经常帮助一些重病患者做好事。端屎倒尿,打水扫地,他总是干在前头。一次,病房厕所下水道堵了,他第一个到厕所掏大便,其他几位战友总是跟随着他,听他的调遣。人们问他:“你是班长?”“不是!”“你是……?”“我是老兵报道员,指导员常告诉我:‘什么叫老兵报道员?就是意味着受的教育比人多,觉悟比人高,工作比人强!’”老兵报道员@史广胜  相似文献   

5.
初次和他相识,是我出差归队后的第一天,一见面他就很坦诚地与我握手并自我介绍:“我叫季文豪,从某团宣传股刚调来,以后和你在一块儿工作,还请多关照!”季文豪,一个自命不凡的名字,听起来好熟悉!当我问及他是否与我常在报刊上见到的季文豪是同一个人时,他憨憨一笑说:“那不值得一提,习惯了,手中的笔闲不住”。好一个“习惯了,闲不住”!当翻开他的剪报本时,首先映眼的是扉页上的三句话:“两眼多看,脑袋多想,腿脚多跑。”从这三句话及那厚厚的剪报本中,我领悟到了他“闲不住”的执著追求。1983年,他来到胶东半岛服役。半…  相似文献   

6.
求阙     
去年,一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企业家来找我,要求为他写一个横幅,内容就是“求阙”(在古文中,“阙”与“缺”同义)两字。当时我感到很奇怪,像这样春风得意的年轻人,要我写的往往是“腾飞”“高翔”之类的吉言、豪语,为什么他偏偏选择了“求阙”呢?  相似文献   

7.
“死”论文现象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死”论文现象分析与对策许淳熙【武汉】1.“死”论文的含义英国哲学家休谟曾哀叹其著作《人性论》“从印刷机器中一出生就已经死了。”之所以说“死”了,是因为他认为这本书毫无反响,“甚至连在狂热的人们中激起一丝怨言的荣誉都不曾得到”。 ̄①尽管后来表明,休谟...  相似文献   

8.
张明最近很烦,因为他的电脑里被装入了多种“流氓软件”。每天,当张明接通网络后,各种流氓软件就会以不同形式弹出,占据他的视野。“这些流氓软件把机器弄得奇慢无比,还无法彻底删除。”张明气愤地说。  相似文献   

9.
起名     
我的铁哥们、准爸爸“袜子”这几天得意洋洋的。他跟我炫耀,说他给未来的宝宝想了个名字,叫“大钱”,因为他姓“郑”,所以他宝宝就是“郑大钱”!——在这里透露一下“袜子”的身份,他现在在上海做博士后,很受国内一批顶级学者青睐,文章散见在各种学术杂志,离国内评论圈青壮派当红炸子鸡也就差那么一口气儿——这样一个未来祖国思想界的希望,竟然给自己的宝宝取一个这样的名字,我不禁替我的、还有各位看官的未来的宝宝们感到义愤填膺!  相似文献   

10.
游戏男友     
从上周起,我的男朋友猴子就频频追问我类似这样的问题:“黄巾之乱的结局是什么?”“文丑许褚孰牛?”“给我一张吕布投靠各大官僚路线图?”后来甚至发展到问我“何进是不是太监?最后被谁所灭?”“赤壁之战双方投入兵力比重多少?”一开始我以为他开始潜心研究中国历史,立意推荐蔡东藩等一票通俗古文史家的书给他。观察了几天,愕然发现,原来他在玩一款叫《三国志》的游戏。秣马厉兵,喊打喊杀。  相似文献   

11.
“请报道一下李光华吧,他可是把满腔热血倾注于新闻事业的人啊!”岳阳市委宣传部的领导每次来长沙,都一再恳求我们,可是采写李光华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次和他交谈不到5分钟,电话来了,接着便是他抱歉地笑:“我又不能给你时间了。”为了“咬”住他,我坐上了李光华的采访车,一看,  相似文献   

12.
我与侯宝林     
方成 《档案天地》2007,(3):58-58
1966年夏天.“文革”刚刚开始不久.我从自己所在的人民日报社走出来.刚出门口就遇见了侯宝林。他急匆匆地拉着我.走进旁边一条名叫霞公府的小胡同里,悄声地问我.我也低声地问他。他说,他的徒弟已经给他贴“大字报”了。才说了几句,就慌忙分开,生怕别人瞧见.  相似文献   

13.
机器行为在传播学中特指人工智能技术参与的信息传播活动。基于人类中心主义建立的传播学研究范式在研究对象、理论与方法三个方面都受到了机器行为的挑战,以至于无法充分解释人机混合传播时代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根据周晓虹的社会学理论范式划分方法,在“微观—宏观”“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基础上新增“人—机器”维度,拓展出“宏观—自然主义—机器”“宏观—人文主义—机器”“微观—自然主义—机器”“微观—人文主义—机器”四种传播学研究的机器行为范式;同时结合机器行为学提出的机器行为“产生机制、发展、功能、进化”四种问题类型,推导出传播学研究的新问题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卜卦记     
考试在即,大家都忙着备考,惟有不把功夫下在平时而临考前急来抱佛脚的王林(化名)有些反常:仍然我行我素,好似胸有成竹。为了解开这个结我故意讨好王林。果然不出所料,他确有高招。原来一位叫“小神仙”的人能为他保平安。出于好奇,也为了查出个所以然来我决定见见“小神仙”。在我的再三央求下,他才勉强答应我,但我必须答应他“对任何人都保密”的誓言。终于,在一条破巷深处的小杂屋中我见到了“小神仙”,一个四十多岁留着撮山羊胡,摇着把小黑扇,鼠眼滴溜溜一直转的人。在问清来因之后,他便给我俩侃开了。只见他的手指时伸时…  相似文献   

15.
“我为啥老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怎样克服‘学了记不住’?”……在报社、杂志社,编辑们常常收到类似的机关干部来信。提起记忆力,我想起一个人。可以说,他是我所见到的人中,记忆力最强的一个。记得有一天,他闭着双眼──不看自己的棋盘,全靠脑子“背棋”,同时与6个象棋高手下棋。结果,他这个“瞎子”,竟把6个高手打得落花流水。目睹此景此情,许多记者惊愕得两眼瞪得滚圆……为什么他的记忆力如此超常?事后,我找到他──远在大西北的一位秘书处长。他的回答,带有一点哲理味的幽默;“因为我并不觉得自己脑子灵,所以人们…  相似文献   

16.
子伶 《出版史料》2009,(3):127-128
我有时有幸遇丁聪,总称呼他“老丁”。在我是出于南方习俗的敬重,因我是小字辈。后来有人指点我,要我忘记年龄悬殊的差距,尽管称他“小丁”好了,因为几乎四十年来,丁聪始终自称“小丁”,没有改变初衷。难怪数年前,吴祖光同志赠诗有云:六十依然是小丁。“小丁”,已有一种不倦地追求某种精神品格的内含了。  相似文献   

17.
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王小峰。一日他的MSN签名上写着“谁想来三联实习?”“我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和,他倒也爽快:“来吧,我指导你。”顿时有被幸福击倒之感,忍不住憧憬,或许我因此而离成为记者的梦想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元旦刚过,一位朋友来电话报喜,说他从网上看到,《新民晚报》“林放杯”杂奖揭晓,我的《论“走过场”一在获奖名单上,朋友说这可是个大奖,奖金3000元呢:我为这个消息高兴,但首先想到的是,这笔奖金我无权独享,因为真正该受奖励的是一位编辑,是他玉成了——甚至可以说是“挽救”了这篇最终获奖的杂,而这位编辑并不在新民晚报社供职,他是《汇报》“笔会”版的编辑朱大路同志。  相似文献   

19.
中等个子,国字脸,未开口先带三分笑,这便是梁志刚给人的第一印象。第一次接触梁志刚,是我刚调师机关不久。那天,我们组织全师报道会战到团里采访,采访结束刚回到招待所,便响起了敲门声,我拉开房门,是一位佩戴上等兵军衔的战士。他口未开关先露:“请问你是谷干事吗?”我点了点头,说:“对呀。”他的脸立马笑成了一朵大菊花,说:“嘿嘿,我找了你几次,现在总算见到你了。”我把他让进屋,他自我介绍说,他叫梁志刚,很热爱写报道,希望我给予指点,说完像弥勒佛似的笑眯眯地望着我。我说好啊,你以前在家搞过报道吗?他说没有,…  相似文献   

20.
血拼商场     
我在办公室里发毒誓:“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谁要发现我又去逛银泰(一家百货商场)了,我就跟谁姓!”我们大老板不是厚道人,他说他不信我会改姓,但相信我铁定会胖起来的,因为“食言而肥”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