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地方电视台中.广东电视台的电视剧制作一直受到同行们的关注。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代末.以《商界》,《外来妹》、《公关小姐》、《情满珠江》、《农民的儿子》、《英雄无悔》、《和平年代》为代表的电视剧,一直在中国电视行业中为人称道.也获得了足够的荣耀:1987年《公关小姐》在广东台播出时,其收视率竟然达到90.99%,同时还获“飞天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1994年制作的《情满珠江》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立即轰动全国,获“飞天奖”,“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金鹰奖”等三大全国级奖项的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王平 《今传媒》2005,(11S):59-64
业内很多人还来不及反应,湖南卫视已经开始把《大长今》作为其“战略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营销。《大长今》不仅成为一档赚钱的节目,而且把已经预热的电视剧独播方式引向全民关注。可以想象,若干年后,“大长今”三字,将成为归纳一个年代电视剧播出制度转折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蒋海燕 《传媒观察》2004,(12):60-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有的副刊甚至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栏目,如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沈从文编的《大众报》文艺副刊等,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羊城晚报》的“花地”,80年代《新民晚报》的“夜光杯”,都曾拥有大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4.
我国电影著名导演张艺谋几年前曾说过“文学驮着影视走”,有趣的是如今“影视驮着文学走”。一部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中播出后,众多出版社闻风而动,聚集《钢》剧,“大炼钢铁”顷刻成为电视剧“催热”出版业的一个闪亮的热点。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就在《钢》剧播出以前,缘于电视剧的播出导致出书热卖的现象早就有过。从80年代的《新星》、《四世同堂》,到90年代的《围城》、《孽债》,《红处方》、《雍正王朝》和《过把瘾》等文学读本,无  相似文献   

5.
陈翔 《传媒观察》2003,(12):34-36
建国以来,中国(本文专指大陆地区)报纸发行模式,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建国至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邮发合一”大一统;第二个阶段的开端以1985年《洛阳日报》自办发行为标志,“自办发行”逐渐成为一种新兴模式,“邮发”的垄断地位开始衰落;第三个阶段起兴于90年代中期以来,市场报崛起,自办发行成为报纸发行模  相似文献   

6.
肖泳 《当代传播》2000,(1):50-51
(二)实写真情,不回避人的普通情感 “对普通人的发现”,是8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闻现象.“翻阅近期的报纸,从那密密麻麻的新闻报道中,我们欣悦地感受到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人民日报《经济生活中的人》专栏的开辟,光明日报《龙的传人》栏目的推出,经济日报各种人心态的捕捉,中国青年报多项民意调查的公布,等等,都从一个广……  相似文献   

7.
周涛 《视听界》2004,(1):55-56
《ABC今晚世界新闻》(《ABCWorldNewsTonight》)是美国著名三大电视网之一的美国广播公司的名牌栏目之一,由著名节目主持人、首席记者、高级编辑、ABC新闻的“象征”彼得·詹宁斯(PeterJennings)主持。自:1983年他开始主持该栏目以来,该栏目与CBS丹·拉瑟主持的《晚间新闻》以及NBC布鲁考主持的《晚间新闻》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甚至“一度成为80年代新闻节目收视排行榜上的冠军”,“是报道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最佳节目”。  相似文献   

8.
旅游在现代人类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二战以后,国际旅游业迅速崛起,高速增长。被称为当代社会的“无烟工业”。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即开始发展旅游业,现已形成较成熟的产业体系,旅游教育和研究也走上正轨。《中图法》第4版调整了“旅游经济”类目类级,正确反映了旅游经济的作用和地位,结束了以往旅游经济文献无专门类目的历史。但在分类实践中,笔者发现其类目尚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确立“现代教养”的哲学思考维度──评《现代教养》陆杰荣如今似乎是“哲学失宠”的年代。哲学在现代性的“平面化”时尚的驱使下,已悄然地隐于历史舞台的后面。人们开始淡忘,逐渐已经忘记了哲学。然而,近读孙正聿、李璐纬的《现代教养》一书,使人感到哲学所体现的人...  相似文献   

10.
方言的兴替     
说到方言,有些很耐人寻味的问题。说方言到底算不算一种“土”的标志,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回答的。想想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广东话的那种飞黄腾达的地位,就不好以“土”不“土”来评价方言了。谁也不会忘记,改革开放后,粤语歌一度成为中国亿万青年的“心声”,最早大约是从80年代的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主题歌开始,随后是大量香港歌星的感召,广东话居然成为一种特有的“音乐语言”!一时间,全国人民心荡神摇,原来被贬为“嘎嘎”的粤语,怎么听怎么“来劲”,似乎突然觉得人类的很多微妙复杂的情感,只有用广东话才能“到位”。多少怀着歌星梦…  相似文献   

11.
一、从重返“80年代文学”到重返“80年代电影”
  把80年代作为某种精神故乡,重返故乡以表达怀念,始于作家、学者的个人回忆,如张旭东的《重访八十年代》(《读书》,1998年第2期)、韩少功的《反思八十年代》(《天涯》杂志访谈录,1999)等。90年代末以来,这种零星的个人回忆首先在市场上被转化为一种怀旧消费,80年代的日常生活用品、服饰搭配以复古风的时尚姿态被再度消费,人们在橱窗里又看到二八大杠自行车、梅花牌运动衫、海魂衫、白球鞋、印有喜字的搪瓷杯、塑料凉鞋等80年代的标志性物品;近几年来这股怀旧风潮又叠加上了80后的怀旧记忆,80年代刚出生的他们如今也陆续步入而立之年,大批80年代的玩具、动画片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里:前者强调历史记忆,后者回顾童年经验,不同的经验建构在市场上被接受为同样的怀旧消费。同时,文学研究领域也出现了较为集中的“重返80年代”的研究现象:程光炜、李杨在《当代作家评论》(2005)开设了“重访80年代”专栏,借助知识考古学重新建构和考量“80年代文学”和“十七年文学”之间或承接或断裂的关系,程光炜出版了《文学讲稿:“八十年代”作为方法》一书;另一边,在文化类图书中也催生了大量以80年代为主题的访谈、回忆录、散文集,如《八十年代访谈录》(%建英,2006)、《八十年代文化意识》(甘阳,2006)、《闪开,让我歌颂八十年代》(张立宪,2008)、《八十年代中学生》(任曙林,2011)、《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新周刊,2014)等。  相似文献   

12.
档案学理论要发展──答向全福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形成的有意识性,或“档案有意识形成论”的内涵,我在《科技档案的形成规律》以档案学研究》1994年第4期)一文中实际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但现在向全福同志在《难以成立的“档案有意识形成论”》中作了违背作者原义的解释,以及提出了坚持“自然形成论”的观点,所以不得不再阐明以下观点。这里首先还是从“自然形成论”之不足谈起。“自然形成论”在档案界并没有人明确提出,但从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这一时期的科技档案管理学的理论思想看,确实存在着档案的“自然形成论”的思想观点。它集中表现在这一时期科技档案管理学著作中‘咱然…  相似文献   

13.
哪怕是极为粗略地检索一下深圳媒体的发生史,亦不难发现《深圳青年》占据着一个突出的位置。从80年代末,延至90年代中后期,她不仅作为“量刊”行销海内外,而且作为“质刊”,成功地向成千上万读者输出了“青春深圳的雄性意象”。一如“天地有大美不能言”,城市常常有自己的情结或块垒,欲言说抒发而没有一张恰当的嘴巴。媒体是否能够感知到城市的这一隐痛,是否能够获选而成为城市的发声器官,不无神秘之处。一旦媒体开始表达,她同时也开始了塑造。城市经由媒体的言说获得了自己的形貌。“表达”与“赋形”乃是一个相互成  相似文献   

14.
许淳熙 《出版科学》2002,(3):71-72,70
钱文霖先生曾在《科技编辑方法论研究导扬》(以下简称《导扬》)一书的自序中坦言,20世纪80年代初他开始研究科技编辑方法论实是被“逼上梁山”的。20年来,他执著耕耘,开掘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编辑方法。  相似文献   

15.
独辟蹊径的探索者总能成为独树一帜的成功者。水兵画家周补田80年代初创作的油画《海底鼾声》,在全军美展一炮打响后,他的“军营情俗画”开始令人关注。其中《摇篮》、《晨曲》。《浴》、《海底21点》、《紧急出航》等作品一浪高过一浪,有的被中外著名美术馆收藏,有的在全国各大报刊反复刊登,有的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新闻专题片。美术评论家吴敏说,周补田的画是“饱蘸着海水作的,虽没有怒海惊涛的磅礴气势,但有令人回味的艺术意境”。毕业于山西原平农业技术学校的周补田从小与画画有不解之缘。17岁时,因临摹绘制了一幅四层楼高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所涌动的“伤痕文学”的大潮中,安徽作家鲁彦周发表在1979年《清明》创刊号上的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虽然涉及到“反右扩大化”的题材,但并没有听到批评意见,还获得了当年中国作协颁发的中篇小说一等奖。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把它搬上银幕。  相似文献   

17.
穆安庆 《青年记者》2009,(17):69-71
叶永烈,上海人,自1951年起发表诗作,早年的代表作为1961年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担任主要作者)和1978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他开始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的纪实文学创作。其中有:反映中国共产党斗争历程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四人帮”全传》——《江青传》、《张春桥传》、《姚文元传》、《王洪文传》以及《陈伯达传》。  相似文献   

18.
章原 《青年记者》2016,(31):87-88
上世纪20年代前后,出于对时局的失望,加之“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旗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思潮和新知识.提倡科学、宣传进步思想,成为报纸的一时风尚.除了正刊相关报道增多之外,还陆续开始出现了一些专门性的副刊.作为近代最有影响力的中文报纸之一的《申报》,也顺应潮流创办了以宣传科学新知为主的《常识》增刊.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在国人沉浸在一股“文化热”的同时,西方主流学术界也在经历相似的学术思潮,后人称其为“文化转向”。简言之,当时的社会科学界开始反思曾经秉持的理性社会的假设,转而去发现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空间中特定群体的价值与文化特征。以重新发现埃利亚斯的《文明的进程》与福柯和布迪厄的风靡全球为标志,文化转向瞬时间为历史学、政治学以及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更是向整个学术界发出了宣言:所谓的经济与政治冲突俱往矣,文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类政经关系的主宰力量。  相似文献   

20.
司马长风 《传媒》2003,(8):52-5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新闻出版业百废俱兴。1983年6日,中央“两办”文件《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如一场“及时雨”。规定着回归正途的中国新闻出版业前进方向。《决定》中首次使用了出版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提法,最后在2002年2月正式施行的国务院法规《出版管理条例》中定格为“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20年来,两个效益问题在新闻出版工作中如影随形,成为出版人的一个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