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仁安同志的《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著姓望族》一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97年9月出版。该书的作者经过七八年的努力完成的这部50多万字的力作,对明清史,特别是上海地区明清社会经济史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变迁,尤其是名门望族的变迁是社会变迁的一种投影,映照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斑澜特色。中国史学历来就有重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的望族,以科宦家族居多,而文化底蕴深厚的山东更是如此.明清时期山东科宦家族的发家之道基本相似,但也有所侧重.弄清这些家族的发家之道,有利于我们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明清时期山东科宦家族的情况,同时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宁查氏是明清两代的著姓望族、文学世家.他们在科举、仕宦、学术及文学方面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查氏家族的诗歌创作成就,获得时人及后人的一致认可与称赞.查嗣庭案是发生在雍正四年的文字狱大案,查氏家族遭受沉重打击,家产抄没,其族众或戮尸,或流放.案后,查氏族人的科举仕宦之路暂时中断,继续将家族发扬光大、推向兴旺繁荣的步伐受阻,查氏家族渐趋衰微.导致查氏家族非正常衰落的关键因素是清王朝对浙人及查氏家族的有意打压,同时也与查氏族众的心灵受到巨大伤害,以及查氏家族成员贪恋官位而不知检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山东科举望族高密单氏兴盛200余年门祚不替,其门第长青有深层原因。家族组织的完善、门当户对有选择的婚姻、成功的家族教育等是高密单氏兴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无锡顾氏家族文化——兼论梁溪顾氏词人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无锡家族文化兴盛,典型的文化世家有顾氏、秦氏及华氏。无锡望族文化兴盛主要体现为重视科举教育,创办书院私塾,整理家族与地方文献等方面,且又各具特色:宪成家族理学传家,顾宸家族对古诗文的校注与选编,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桐城诗歌的繁荣与大批名门望族的叠兴代起密切相关,钱澄之、方文、方以智、姚鼐等创作卓有实绩的诗人几乎都来自于这些家族。虽然就作品风貌来看,这些诗人风格各异,个性鲜明,但他们的创作又很显然受到其家族文化的重要影响,从而呈现出某些共通性特征。本文主要从理学的传承、尚学重教的风气、家族诗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家族文化对明清桐城望族成员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而以斑窥豹,探讨家族文化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著姓,或曰右姓、大姓,是汉魏封建社会中一个特殊阶层。北朝时按分布与地望分列出郡姓、吴姓、虏姓三大体系。其间,似未包括名扬天下的另一个著姓群,即河西著姓群。河西著姓又被称为“西土著姓”。其主体是凉州域内的高门世族,汉、魏、晋、凉时期,这样的家族略见于史传者不下十数个,在长达二、三百年的时间内,这个社会群曾有过令人瞩目的历史活动。特别是在“五凉”时期,因着特定历史条件所提供的机遇,其社会能量  相似文献   

8.
周茂源家族乃云间著姓望族。周茂源为明末幾社之翘楚,其从侄周立勋则是"幾社六子"之一。周氏家族系云间文化世家,周茂源、周纶、周稚廉祖孙三代皆工于诗词,秉承复古宗风,间有新创,在云间派文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明清苏南望族通过调节与乡邻的关系,支持地方公益活动来提高家族的声誉和地位,既发展了望族,又带动了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昭阳李氏家族是横跨明清两代的文化望族,李驎是明末清初李氏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因其所著《虬峰文集》而罹患文字狱被掘尸地下。李驎的资料多零星散失,本文对与其生平相关的姓名、生卒年、世系,《虬峰文集》的写作、刊刻和禁毁及其与家族成员之交往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考论。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桐城桂林方氏家族乃江南望族,数代家传之易学、理学等学术思想与文化传承最为显著,构成方氏家学的重要内容。方学渐开创方氏易学学派,在中国哲学史上据有一席之地;其理学思想表现为阐扬心学,倡导性善说,崇实黜虚、经世致用,冀图补救时弊。方氏子孙方大镇、方孔炤皆自觉承传家学且有所发扬,至方以智则成为集大成之大学者。桂林方氏家族家学积淀形成了厚重的家族文化,不但成为家族世代坚守的精神品性和门庭兴盛的内在动因,而且也是其望族生成的最为根本之要素。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代塘栖市镇经济的发展为当地望族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政治性积累、科举文化的发展,则将当地望族推向繁盛的顶峰。其间各个家族虽然经历盛衰起伏,但整个士绅家族群体却延续长达3个多世纪。19世纪末叶以后,急剧的社会变革截断了塘栖世家名族盛衰循环的固有路径,但社会经济转型也为家族复兴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3.
江南历来为巨姓望族的渊薮,特别是明清两代,数以千百计的名门大族纷纷涌现,在这些著名家族中,毗陵恽氏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恽氏无论在家族历史、人口数量、总体规模,家族繁衍的稳定性、家族生存的集中性和持续性方面,还是在家族优秀人才和文化成果的出产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标准,堪称甲族盛门、文化望族。作为一个极富盛名的文化世家,毗陵恽氏在文化创造上取得了堪称卓越的总体成就,这主要集中在书画和诗文方面。恽氏画学自恽应明、应翼、本初始,经南田极力开拓,臻于极盛,此后举族子孙世代继承、发扬家学,他们前呼后应,一脉承衍,从而形成了明清画学史上“一族而多画”的盛大场景。恽氏非但“一族而多画”,而且“一族而多书法”,所谓“恽氏书法人持一赤帜”,正是对这种盛况的贴切概括。恽氏文学固然以古文阳湖派领军之一的恽敬为最大宗,此外恽南田、恽鹤生、恽冰等也都是清代文学史上颇值关注的文学家,如果考察明清家族文学而绕开毗陵恽氏,无疑是很大的疏漏。对于恽氏在书画与文学领域的成就,我们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常熟多诗人,明清之际更以"虞山诗派"的崛起而闻名于世。究其原因,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世家文化的传承和滋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兹仅以海虞严氏家族为例,就其明清时期的诗人和诗作略作考述,以展示世家望族诗书传家、文脉不断的盛况,窥探文化世家对虞山诗歌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郡姓"考述     
"郡姓"在中古时期有三层意思:一是对一郡大姓著姓的泛称,二是与四海大姓、州姓、县姓并列的士族等级称谓,三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后对所有入于门阀士族行列的汉人士族的总称.作为总称的郡姓,其下又有四姓和其他次高门士族诸多等级.四姓是郡姓中的一流高门,指权贵家族,其所涵盖的权贵士族在北周隋唐时期被称为山东郡姓,与之对举的关中郡姓同在孝文帝定姓族时入于门阀士族行列,又有与北朝后期关陇集团结合的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16.
无棣吴氏家族之所以能在明清两朝保持数百年科甲鼎盛、才人辈出的世家局面,其家族成功的联姻策略应是重要因素之一。吴氏家族婚姻关系的特点可归结为重望族联姻、重文化联姻、重乡土联姻、重世代联姻。  相似文献   

17.
东林学风与苏南望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从明清苏南望族文化中汲取了养分,又影响了苏南望族教育和文化,进而辐射到更多苏南家族和整个苏南社会。东林学风的核心是务实经世,在东林后人表达手段“灰色”化、逐渐放弃在野抗争的情况下,务实经世的特色却保持着,成为苏南社会近代变迁的一大特征。这一切可以从东林代表人物与苏南望族之间的关系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8.
永嘉乱后关中郡姓较为集中、较成声势或影响重大的迁移有四次。一是永嘉祸起之时,他们的家族主体留居北方,个别房支四散避居江左、河西、辽东、河北等地;二为胡亡氐乱,晋宋易代之际,关中郡姓以襄阳、寿阳等南北边境之地为方向纷纷南迁;三是刘宋、萧齐政局动乱、宗室斗争时期,失势的南方房支投奔北朝,多以北朝都城为寓居地;四即梁朝灭亡、江陵陷落直至南朝结束,寓居江左的关中郡姓家族房支作为败俘先后入关。较早渡江的房支在东晋一朝并未获取更高的家族地位。晚渡房支则是南朝守边保境、遏胡平蛮、争夺权位的重要力量,甚至发展为高门望族,但他们对皇权依赖性较强,或遭嫌嫉,或罹兵祸。北归的房支中央化更强,献地归诚者获取厚遇,战败被俘者也因才被用。南北合流,共同铸就了隋唐时期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颖川长社钟氏家族渊源考谢文学颖川长社钟氏家族为汉魏望族之一,永嘉之难,纷纷南迁,明清之季,流布台澎,远播海外。1991年春,“台湾钟氏宗亲会”派50多人的代表团到良葛县(古长社)寻根祭祖.为此,我用了二个多月的业余时间,撰写了《颖川长社钟氏家族研究》...  相似文献   

20.
胡凡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5):127-128
上海人民出版社在2009年12月出版了上海师范大学吴仁安教授的新著《明清江南著姓望族史》,这是一部沉甸甸的大作,洋洋七十七万余言,是作者数十载研究成果的积累与心血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