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村中小学校,将50岁至60岁的教师称为“老教师”,有的地方甚至把40岁以上的教师也称为“老教师”。其实,将40岁以上教师称为“老教师”并没有什么特别或不妥,而是一些学校将这部分“老教师”入“另册”的做法不合适,伤害了这些“老教师”的感情和基本权益,给这些教师带来了人为的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2.
连日来,“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热议。现实生活中,随意横穿马路、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许多人一边对这些陋习义愤填膺,一边依然在自觉不自觉中继续“随大流”。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又有网友循着“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路,将翻越马路护栏称为“中国式跨栏”。将逆行造成的堵车称为“中国式堵车”,将随地吐痰称为“中国式吐痰”.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学将健康状态称为“第一状态”,将疾病,临床状态称为“第二状态”.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不同程度上处于不完全健康又没有患病的状态.这种既不完全健康也不患病的中间状态,医学上称之为“第三状态”,也称“亚健康状态”或“灰色状态”.第三状态  相似文献   

4.
《尔雅》中称为“考”,《战国策》中称为“公”,《列子》中称为“家公”,《史记》中称为“翁”,《韩诗外传》、隋朝《回纥传》中称为“先生”,《晋书》中称为“大人”,《北史》中称为“郎”,《北齐书》中称为“兄兄”,《旧唐书》中称为“哥”,《周易》中称为“严君”,魏晋六朝时称为“尊”,闽俗称为“郎罷(ba)”,关东称为“罷罷”,吴俗称为“老相”,又称为“爷爷”或“阿伯”,北方称为“老子”,江州称为“大老”。  相似文献   

5.
“赋比兴”最初为我国古代诗论中“六义”之一组、见《毛诗正义》。其后,钟嵘的《诗品》又径直称为诗之“三义”。不过,在文学发展实践中,比与兴渐成合流之势,隋唐以后便有以兴代比,或将比兴省称为兴的习惯。近年来,亦有论者将比兴合称为  相似文献   

6.
人教社2007年版《历史》必修二第18页将明朝的对外封闭政策称为“海禁”,而将清朝的对外封闭政策称为“闭关锁国”。人民版、岳麓版也是“海禁”、“闭关锁国”混用。那么,是使用“闭关”类词语.还是用“海禁”更好呢?笔者认为,用“海禁”更加贴合史实,更加客观公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化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1世纪的化学将在与物理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环境、海洋、空间科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共同大发展。然而化学家非常谦虚,在交叉学科中放弃冠名权。例如“生物化学”被称为“分子生物学”,“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化学”被称为“结构生物学”,“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被称为“生物物理学”,“固体化学”被称为“凝聚态物理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洪波  于正荣 《物理教师》2009,30(4):51-53
例1.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将之称为“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  相似文献   

9.
最近,意大利政府提出教育改革新方案,要全面改革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制度。新的教育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1.改革现行学制,将小学五年制改为六年制,初中三年制不变,高中则由五年制改为三年制。改革后的学制,小学称为“基础学校”,初中称为“导向学校”,高中称为“高级学校”。2.规定儿童5岁必须上学,将5~6岁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经常使用的Word程序和PowerPoint程序,都属于Office办公软件,Office软件同时也含有绘图程序,即“绘图工具”。许多人习惯上将Office绘图工具称为“Word绘图工具”,所绘的图片称为“Word图片”。  相似文献   

11.
蒙元硬译体是将蒙汉两种语言及语法夹杂到一起的特殊翻译体例,学术界通称为“元代白话”,或是“直译体”。但这些通称其实并不妥当,因为:该文体里的汉语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话,也不是元代白话语言的变体;该文体出现于元朝前,所以称为“元代白话”在时间上并不十分妥当;而且“硬译”与“直译”是不同的翻译方法,称为“直译体”是把“直译”与“硬译”混同了。笔者从以上三方面分析了该种文体的不同称谓及其不当之处,认为将该文体称之为“蒙元硬译体”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低年级写作称为“写话”,中高年级的写作称为“习作”,其用意在于进一步明确和强调小学生写作训练属于“练笔”。这种定位既符合小学作文的实际,也符合小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在汉语里,年龄别称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年龄,或者不同性别的相同年龄,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说法。比如:婴儿称为“孩提之童”,婴儿期也称为“孩幼、孩稚、咳婴”;四到六岁称为“髫童”或“垂髫”;七八岁左右称为“毁齿”或者“总角”;十岁称为“幼学之年”;十五岁的男孩称为“束发”,十五岁左右的女孩称为“及笄(ji簪子)”;十六岁的女子称为“二八”或“破瓜”(清代翟灏的《通俗篇·妇女》上说:“‘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一十六耳。”);男子二十岁左右称为“弱冠”;  相似文献   

14.
《周易·蒙卦》有“蒙以养正,圣功也”之说,“蒙”是蒙昧、幼稚之意,当万物生长之后,接着来的是幼稚蒙昧的时期,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正道,这是神圣庄严的事业!所以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蒙学教育的传统,古代一般将8至15岁儿童的“小学”教育阶段,称为“蒙养”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称为“蒙学”,所用的教材称为“蒙养书”或“小儿书”。  相似文献   

15.
蒙元硬译体是将蒙汉两种语言及语法夹杂到一起的特殊翻译体例,学术界通称为“元代白话”,或是“直译体”。但这些通称其实并不妥当,因为:该文体里的汉语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话,也不是元代白话语言的变体;该文体出现于元朝前,所以称为“元代白话”在时间上并不十分妥当;而且“硬译”与“直译”是不同的翻译方法,称为“直译体”是把“直译”与“硬译”混同了。笔者从以上三方面分析了该种文体的不同称谓及其不当之处,认为将该文体称之为“蒙元硬译体”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16.
《老年教育》2008,(10):47-47
日常生活中,“买东西”早已成了人们购物的代名词。为什么将物品称为“东西”呢?  相似文献   

17.
人文知识     
《好同学》2003,(8)
始作俑者将“始作俑者”错当作褒义词,近年来报刊上时有所见。将从别处学来某种办法的人称为“始作俑者”,更是完全背离了这个词的  相似文献   

18.
上一回,我们的《文化中国》将《三国演义》称为“智慧的民族史诗”:这回,将说说“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笔者参加今年高考监考工作时,亲眼目睹了不止一个考生将字形题(全国卷)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中B项的“安详”下赫然划了一个“X”!而此题的正确答案正是B项,一个“详”字迷惑了诸多考生,令人惋惜。字形题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利用形近、音近或义近误导考生将错误的字形认定为正确的,如“烦燥”“依老卖老”“卑躬曲膝”(正确的字形分别为“躁”“倚”“屈”)等等,笔者将这种心理称为“疑是”——感觉似乎是正确的。但“矫枉过正”也可能使考生“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将原本正确的字形误认为错误的,笔者将这种心理称为“疑非”,…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类词语,其本身已经蕴含了某一意思,如果在遣词造句的时候再次出现这一意思,就会形成前后用语重复的毛病。我们将这一类词语称为“兼容式词语”,将由此而产生的重复毛病称为“兼容式重复”。这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