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影》传情艺术浅谈江苏省沛县大屯中学祝自廉真诚是构成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条件。有一分真诚,就有一分感染力;离开了作家的真诚,作品的感染力就会随之消失。这样说,决不等于有了真诚就能写出有感染力的作品。有了真诚,还应该讲求传情的艺术方法。不然,作品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同志的《背影》最突出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情。文章构思巧妙,结构新奇。一封书信,导出写作缘由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中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相似文献   

3.
谈到中国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谈到朱自清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这篇文章发表后,一直为青年读者所喜爱,历届中学也都把它选为教材;当作者逝世时,有些中学生悲痛地说:“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见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其影响之大,由此可见。《背影》作于一九二五年,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一九一七年冬,因为祖母去世,作者从北京到徐州,和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办毕,又和父亲乘车北上,  相似文献   

4.
王惠杰 《中学文科》2006,(12):89-89
《背影》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特定环境下展示父子之间的深情厚谊。作者没有像其他文章一样去写父亲的正面,而是抓住父亲的背影,用极简练的速写笔法,抓住传神的细节描写。勾勒出一幅淡淡的、灰暗的背影轮廓,创造出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我们以自由想像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5.
作为经典名文,《背影》问世以来,研究其艺术成败得失的文章层出不穷,连篇累牍,其中多有不刊之论。诸如命意深刻新颖,角度别致独到,构思巧妙绝伦等,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共识。然而对《背影》的衬托艺术,长期以来则鲜有论者。因此。难免遗珠之憾。笔者以为,《背影》的衬托艺术同样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背影》是朱自清经典的叙事散文,具有语言质朴、情感深厚的艺术特色。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领会文章艺术特色,具体做法有:介绍背景,知人论世;语言感知,披文入情;问题指引,会意明象;寻微探典,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经久不衰,作为传统篇目历年来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其中纯朴深厚的父子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但是许多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时,只注重了父亲朴实的背影和朴实的感情,却忽略了铺垫这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1925年10月,诗人朱自清在清华园创作了《背影》,同年11月22日发表于《文学周报》第100期。该文一经问世,就载誉恒久,广为流传,品评之语迭出,褒扬之辞不绝。《背影》篇幅不过一千五百字,写的是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水果这样普通不过的生活小事。但是,读着它,你不觉沉浸于文中的父子之间至亲至爱的真情,更叹服于作者的精雕细刻而又归朴返真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经久不衰,作为传统篇目历年来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其中纯朴深厚的父子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但是许多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时,只注重了父亲朴实的背影和朴实的感情,却忽略了铺垫这一重要内容。试想,文章开篇点题,“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而后并没有紧锣密鼓地去直接写背影,而是宕开一笔,从家境写起,为什么?作者的意图很明显,这是为写父亲在蓄势。其一,营造特定的环境。人物的活动需要特定的场景,祖母死了,父亲还亏空变卖典质,办丧事又欠新债,还要出门谋生,真是祸不单行,家境甚是惨淡。在这样的情景下,父亲…  相似文献   

10.
1925年10月,诗人朱自清在清华园创作了《背影》,同年11月22日发表于《文学周报》第100期。该文一经问世,就载誉恒久,广为流传,品评之语迭出,褒扬之辞不绝。《背影》篇幅不过一千五百字,写的是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水果这样普通不过的生活小事。但是,读着它,你不觉沉浸于文中的父子之间至亲至爱的真情,更叹服于作者的精雕细刻而又归朴返真的艺术功力。一、真挚含蓄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背影》一文能达动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先生作品《背影》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如果说非要在现代散文中选出最优秀的一篇,相信朱自清的《背影》会是得票数最多的。个中魅力究竟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12.
从教二十多年,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每当教授《背影》之时,总有一份新的感受。朱自清的《背影》具有平中见奇,朴中见巧的散文艺术特征。《背影》篇幅不过一千五百字,写的是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桔子这平常又普通的事情,用的又是极朴素的语言。但是,读起它你会被那种父亲对儿子至亲至爱的感情所深深打动。它的感人力量何在?就来自作  相似文献   

13.
《背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细读原文课发现文章前后存有诸多含糊矛盾之处,原因就在于它是一篇回想之作,回想是一种选择性恢复,必然不能重合于事情的原貌,通过背景"还原"可探明作者行笔之中的取舍。时隔八年的回想之作必然蕴含着回想的艺术,《背影》潜藏的场景情感关系十分复杂,是实在场景与回忆性场景的交织与融合,也是朱自清八年前与八年后情感的叠加。  相似文献   

14.
<背影>在写作艺术上有很多特点,文章从角度、白描及对比等艺术手法,对<背影>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往往看不到山的那一面,虽说山的那一面还是山,但毕竟没有相同的两座山。在江苏省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小学苏教版教材)中,经典散文《背影》被归入"至爱亲情"这一单元,其字里行间渗透的父子亲情令人感动。可是,我们可别只顾着感  相似文献   

16.
《背影》在写作艺术上有很多特点,文章从角度、白描及对比等艺术手法,对《背影》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篇幅短小,却具有经久不衰、叩动人心的艺术魅力。纵观全文,有以下几方面特色。  相似文献   

18.
《背影》写于1925年。记述了作者两年前的一个生活片断,集中描写了父亲在车站送“我”时的“背影”。展示了旧中国动荡年代人民颠沛流离的一个生活侧面,从而表现了父子之间真挚、深切、朴实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语文教育不是‘新的’语文教育的意思。一直都带着思想前行的韩军老师曾如是说。新语文教育的可贵之处是它在理论层面揭示了语文教育的真谛,即多多读书、诵书,广见博识,在大量读书中积累、感悟、举三反一,同时,再加上师生适度的咬文嚼字、细细品味,共同探究,二者结合,最终在积累中奠定底蕴、升华语用能力与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按照一般的写法,描写一个人物,往往着力于神情姿态、音容笑貌的刻画。但朱自清写父亲没有这样做,而是另辟蹊径,别具匠心地选取了使自己非常感动、最难忘怀的父亲的背影,不惜笔墨精描细绘,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沉之情,读来感人至深。《背影》全文仅一千五百余字,而写背影竟有四次之多。首尾两次是虚写,中间两次是实摹,这样虚实结合,前后贯通,相映成趣,使父亲的形象活现于读者眼前,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