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人的言行,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只要导致幼儿在行为、智力、情绪或身体功能等方面受到暂时或永久性的伤害,都叫做幼儿心理伤害。心理伤害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美国心理学家艾吉兰教授指出:“在心理上受过伤害的儿童,在其成长中所遭受的思想和心理阻滞,甚至比在肉体上受过伤害的儿童更大。因为心理上的伤害是对儿童自尊心的破坏。”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他们有苦只能往肚里咽,如果他们受到心理伤害,就会使他们整天郁郁寡欢,烦恼不安,时间长了就会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外向的孩子,如果心理上经常受到伤害,他们就会以…  相似文献   

2.
我们是日托幼儿园,每天一大早,晨检的卫生老师总是笑容满面地迎接着每一个回园的幼儿,但在众多的幼儿中,总是难免有些孩子要吃药,有些孩子情况或身体不佳。如何让晨检的老师及时与班上的老师沟通,共同注意、负责孩子的整天生活呢?我园巧制了“早上已吃药”、“未吃药”、“观察体  相似文献   

3.
我们是日托幼儿园,每天一大早,晨检的卫生老师总是笑容满面地迎接着每一个回国的幼儿,但在众多的幼儿中,总是难免有些孩子要吃药,有些孩子情况或身体不佳。如何让晨检的老师及时与班上的老师沟通,共同注意、负责孩子的整天生活呢?我园巧制了“早上已吃药”、“未吃药”、“观察体  相似文献   

4.
活动意图 幼儿心理发展尚不成熟,他们感情脆弱,意志力薄弱,对挫折的承受力很差,加上现在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成人处处哄着他们,事事迁就他们,导致他们碰上事情赢了便罢,输了或号啕大哭,或灰心丧气。这样下去,孩子会形成消极、不思进取等不良品质。所以,成人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生活中的输赢问题,让他们懂得“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鼓励幼儿敢于拼搏,用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   

5.
活动意图幼儿心理发展尚不成熟,他们感情脆弱,意志力薄弱,对挫折的承受力很差,加上现在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成人处处哄着他们,事事迁就他们,导致他们碰上事情  相似文献   

6.
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死教育是一个被人刻意淡忘的问题.但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事实上“死亡教育”并没有年龄的限制。不要小看幼儿.他们的经验虽然不多.思维却不受限制。人对死亡的认识.是从幼儿时期就开始的.应从幼儿开始就培养孩子正确的生命观、死亡观。幼儿对生命死亡概念的理解有利于他们从生命的终极角度来理解生命,从而对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保护身体的健康等方面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孩子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说不完的话,忍无可忍的父母便会对孩子说“:你老老实实坐一会儿行不行?”实际上,孩子是很难安静下来的,因为他们生来就好动。精力充沛的孩子其实是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孩子,他们积极地从外部世界获取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并有选择地吸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孩子们的感觉和思维是合一的,不停的动作表明他们无时不在思考。一个人在童年期所获取和吸收的一切会一直保持下去,甚至影响其一生。蒙台梭利把幼儿的心理称为“有吸收力的心理”。儿童是好奇的,他们的兴趣不断地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心就自然地飞向某个事物,身体…  相似文献   

8.
刘丽 《幼儿教育》2012,(26):4-5
看到这个题目,许多家长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会。如为孩子买东西,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没错,需要的满足是幼儿快乐的源泉。但是,幼儿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不仅有物质需要,更有心理需要。一味满足幼儿的物质需要,只能使他们获得短暂的快乐,这还不算真正地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各种心理需要。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出现行为偏差。比如,当孩子听到家长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我们家孩子只知道吃,什么都不喜欢学"时,他就会感到自尊心受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六带一"的教养下,幼儿普遍存在着一些诸如任性、攻击性行为、不合群、不善合作分享等心理问题。《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幼儿园应该为幼儿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幼儿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都说,不读书的孩子不会怎么样,但读了书的孩子一定会不一样:他们的心灵会充盈起来,他们的眼睛里会多一些亮晶晶的东西,他们的脑子里会多几个问号,他们的脸上会多几丝笑容……阅读,在孩子的心理萌芽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在 ,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 ,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 ,家长因为只有一个孩子而百般迁就 ,有求必应 ,这样就容易造成孩子心中无他人以及“自我中心”的心理 ,就可能造成孩子凡事从“自我”出发 ,骄横、无理、任性。另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因缺少同龄伙伴 ,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自我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如果忽视了对这些孩子的引导和教育 ,最终他们将难以被社会所接纳。因此 ,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 ,我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现在就简…  相似文献   

11.
顺着说     
有些新入园的幼儿,每当送他们的亲人离园时,往往会大哭大叫:“我不要老师,我要妈妈。”这时要稳定幼儿的情绪,老师说话就要讲究方式方法,千万别和孩子对着说。如幼儿说“要妈妈”,老师可不能说:“不要妈妈,妈妈上班去了,老师喜欢你。”幼儿听到这样的话,反而会哭叫得更厉害,更不愿意接近老师。其原因就在于此话满足不了孩子此时此刻的心理需要,孩子“要妈妈”,你却要孩子“不要妈妈”,孩子怎么听得进“老师喜吹你”呢!此时老师应用一种关心和同情的口气顺着孩子说。如孩子要妈妈,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他们讲出这样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来:“猴子走路摆上摆下的。”“我cōng(吃)苹果。”“你还不客气(客气)呀。”等等。幼儿的这些不规范语言,成人往往不理解或觉得可笑,有些家长甚至会误解、责备孩子,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但是,仔细地分析一番这些出自幼儿之口的不规范语言,就能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首先,幼儿不规范语言常常蕴含着幼儿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创造。在幼儿的头脑中,由于很少受到各种语言现象和规律的制约,因而他们的语言中常常出  相似文献   

13.
家教文萃     
家教指南成人与孩子的交往是一个不断给予孩子各种信息的过程。有些信息可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比如“不要把毛巾放在地上”;有些是影响孩子品格的信息,比如“你干得真不错”。正面的信息能帮助孩子发展对逆境的承受力,使孩子走上正确思考和行动的途径。父母每天可给孩子以下5条信息。1.我关心你。可以通过语言和身体动作表达,也可以通过倾听孩子的讲述或者单独和孩子相处来表达。2.你是独一无二的。告诉孩子,作为独特的个人,他们有自己的优势、才干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拿孩子与别人相比,帮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势上,即使这些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幼儿体育教学的水平较低,存在的问题不少。改革幼儿体育教学工作势在必行。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些探讨,下面谈谈我们对幼儿体育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认识。一、对“幼儿体育”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把“幼儿体育”理解为培育幼儿的身体,以为只要给孩子吃足营养,让他们随便玩玩,他们的身体就会变得强壮,用不着“教”。还有一些人把“幼儿体育”当成技能技巧的训练,只知围着“动作”“运动量”打转转,结果适得其反,孩子畏惧起体育课来。  相似文献   

15.
<正>分离焦虑是指初入园的幼儿与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等心理反应。每个孩子因为个性、习惯和亲子依恋程度的差异,分离焦虑的具体表现也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只是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哭泣,有些孩子会饮食减少、睡眠不安、少言寡语,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拒绝进食、身体不适等症状。那么,如何有效缓解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一、精心布置活动室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幼儿期孩子的“性活动”(本文所谈的幼儿“性活动”主要包括“性游戏”、“性好奇心”、“手淫”等)及其经验,对其今后的“性心理”及人格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幼儿的“性活动”,以更好地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一、全面认识“手淫”对孩子的意义,不要给孩子增加额外的心理负担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的“手淫”在1~6岁的孩子中是很普遍的行为。对幼儿期的孩子来说,“手淫”是他们探索其性存在并从中获得快乐的一种很自然的方法。有关的研究还表明,手淫只要不过度,对身体并无危害。但是许多教师…  相似文献   

17.
培养幼儿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长期、随机的过程。整个培养过程要求教育既从理性层次明确幼儿心理承受力的基本内涵,又能选择恰当的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培养方式。只有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力,幼儿长大后,才能面对人生的难题,才会不被吓倒、压倒,成为有作为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幼儿时期,孩子是非常渴望有玩伴的。活泼好动,与同龄孩子一起嬉戏,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颠三倒四地嚷嚷出来,也不管是对是错,这些都是幼儿的特点。但事实上,生活中却也有一部分孩子相对爱静,不喜欢多说话,经常睁着眼睛默默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性格显然有些“内向”。有些父母亲会为此而焦急,觉得那么小的孩子不该这么老气横秋,却又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老是“冷眼看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一、案例背景我们常说一句话:"一个学生如果身体不好,就有可能出废品;如果成绩不好,就有可能出次品;但如果心理不好,就有可能出危险品。"由此可见心理健康对于人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身心飞速发展的小学生而言。近几年来,校园恶性伤人事件频频发生,这让我们非常痛心和悲愤。静下心来想想,现在的家庭对孩子的溺爱有增无减,有些又极为放任,而忽视了孩子品行素质的发展和培养,同时也增加了孩子的压力感、焦虑感、委屈感等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20.
侯瑞荣 《山东教育》2004,(33):26-26
一提到“任性”,大多数成人就认为是小孩不听大人的话,和大人对着干,其原因归结为家长对孩子太娇惯、太迁就,给孩子太多的爱所造成的。其实并不尽然。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着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但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他们却不能像成人那样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知道,幼儿本身的感受和需要,大多是依靠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决定的,往往会有些不合情理,作为成人既不可以唯命是从,也不可以断然否定,即使要让孩子知道必须怎样做不许怎样做,也应该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和选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