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督教在我国彝族中的传播情况为 :四川凉山彝族抵制 ,云南、贵州部分彝族皈依但逼迫基督教本土化 ;其原因在于凉山彝族的自治状态和较完整保留的传统文化与家支制度 ,阶级和民族压迫、传教士的人为因素则促使云贵地区部分彝族接受了基督教。  相似文献   

2.
川滇黔相邻地区的昆明、楚雄、曲靖、六盘水、毕节、昭通、凉山、宜宾等地的民族中广泛流传有支格阿鲁故事和罗隐故事,其中有数十个故事内容完全相同。将区域内支格阿鲁故事和罗隐故事进行全面梳理,从故事学、民俗学和民族学等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和文本释读,阐释区域内流传支格阿鲁故事与罗隐故事之间的关系以及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以后,循道公会、内地会等基督教组织,在滇黔川边广泛传播。其中循道公会的信徒达6万之众。参与基督教传播的,是一批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浪潮下来华的出身于英国社会下层和少数民族族群的传教士。这些传教士,可以称之为英国“康沃尔少数民族”。在劳动阶级和少数民族族群出身的圣经基督教教会传教士群体的历史活动中,明显地表现出了自发的阶级性和民族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出于巩固边防的需要,明清两朝将大量文人谪戍川滇黔地区充军,因此与前朝历代相比,明清时期川滇黔地区贬谪文人数量急剧扩大。贬谪文人的到来一方面通过自身文学著述、交游授徒、评点文物等影响了川滇黔地区,提升了当地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川滇黔地区特殊的民俗民风和地理风情,促使贬谪文人的思想得以锤炼和升华,在当地各界人士的照拂下,他们没有朝廷的政治羁绊,腾出手来著书立说,文学和理学成就得到快速提升。基于此,川滇黔地域和贬谪文人之间实现了文化上的互动和互赢,儒家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沟通和交流,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自唐代传人中国,作为异族文化,无疑要与本土文化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由于生存土壤不同,两种文化内涵迥异,其隔阂具有内在必然性。然而,在长期不可回避的接触过程中,那道看似不可逾越的墙正在逐渐地坍塌。  相似文献   

6.
甘孜彝族家支的特点是家支与家谱有密切的联系。家谱以父子联名的方式,记载家支的繁衍、分布情况,是认定家支的重要依据;家支的作用是,在奴隶社会里,黑彝奴隶主靠其家支组织来维护奴隶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黑彝 的家支组织与白彝家支组织一样,已不再具有政权机构的作用。在新社会里彝族的家支活动有促进本家支成员间团结协助的积极作用,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消极现象,需要予以适当的节制与引导。  相似文献   

7.
甘孜彝族与凉山彝族之间保持着脉络清晰的家支谱系,有骨肉相连的亲戚关系。他们共同使用一种语言方字,即彝语、彝文。甘孜彝族与凉山彝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基本相同,他们之间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有深厚的民族感情。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在滇北彝族地区传播与发展已有百余年之久,对当地的社会文化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但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基督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特殊的问题,民族地区的宗教管理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以云南撒老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督教与当地政府的关系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禁毒处于国家禁毒为主,民间禁毒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家支禁毒是凉山彝族地区禁毒的一种新形式和新思路,作为民间禁毒的一种,是国家禁毒的有益补充。结合凉山彝族家支制度与当地禁毒工作的密切联系,就如何充分发挥家支制度的积极影响,为当地相关部门更好地打击毒品犯罪问题的目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家支是彝族社会的基本组织结构,每一个有血族关系的社会成员都由家支谱系串于一根根无形的链条上,层层相依,构成庞大的树形血统。在凉山州,家支文化世代沿袭,厚植于个体,家庭与族群,历久弥坚,成为当地彝族传统文化的内核。而今,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发展,家支文化被赋予新的精神内涵。在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号召下,应深挖家支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区域社会发展,铸牢凉山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家支文化在历史上对凉山彝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多元文化时期,家支文化在与周边强势文化和西方文明的融合与碰撞中发生了嬗变。对其进行重构研究,不仅关系到家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同时也是推动凉山彝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毕摩文化与彝族教育关系初探——兼谈彝族教育发展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其早期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进入阶级社会后,彝族社会主要靠家支来维系。各个家支为了生存,就必须重视教育。毕摩作为彝族传统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便常常被家支头人请去做教师,并成为头人的幕僚。因此,家支教育中浸透了毕摩文化,而毕摩文化也对家支统治及森严的等级制起到了维护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家支教育不存在了,但毕摩文化对彝族教育发展的消极影响还远未消除  相似文献   

13.
宗教冲突与调适问题,是构建宗教和谐的重要话题。以云南红河县哈尼族聚居地区为个案,对当地哈尼族传统宗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冲突和调适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信仰和习俗的差异以及现实利益的冲突,是引发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并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有着不同的类型和表现。这种冲突和矛盾可以通过双方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断调适而得以解决,也体现了社会文化发展的“相遇—冲突—调适—共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医务传教活动在中国兴起后,由沿海逐渐向内地扩展,20世纪初传入到川、康民族地区。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发起的边疆服务运动在川康民族地区开办医院和诊所,开展了大量服务边胞的工作,使彝藏羌民众有史以来第一次接触到西医西药,为改善和提高边地民众的健康水平,为川康西医业的兴起,作出了积极努力。中华基督教会在川康地区的医务传教工作虽取得了突出成绩,布道工作却未能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5.
彝族家支制度是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管理制度,从古至今对彝族地区的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彝族腹心地美姑县的研究,分析了彝族家支制度对当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而提出要通过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育新型“德古”人才、正确引导教育家支中的不法分子、尊重群众真实意愿开展选举以及发挥家支制度的社会功能等措施来完善彝族家支制度对基层公共事业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清代西南地区集场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自从施坚雅以来学界已有一些研究,对西南地区的坝子社会,近年来亦有所关注。明代在西南边陲地区一直实行州县与卫所、土司并行的管理体制,虽然自明末至清中叶陆续实行撤卫并县和改土归流的改革,但卫所和土司的影响依然长期存在。从川滇黔界邻地区的叙永来看,场的起源不仅是商业发展的结果,也与帝国向西南扩展过程中的卫所、土司有直接关系。卫所和土司往往建立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坝子上,场的发展也首先在这些地方兴起。在此后即清代的发展中,场的发展甚至是代表帝国扩展的政治力量与代表市场化的商业力量相互借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据中国两所基督教女子大学的档案史料,探讨近代基督教妇女群体内的融合与冲突.在以往研究中,女教徒常被想象为一个高度同质、彼此融合的社会群体.然而,这一群体内、外存在着文化、国别、种族的重大差异,由此性别、家庭、国家认同上呈现既融合又冲突的特点.此种融合与冲突并置的特性,在近代教会女子大学内中西方基督教女知识分子之间关系的建构中呈现得较为明显.因此,本文尝试从社会史的角度,以教会女子大学为个案,重构近代基督教女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讨论其在性别认同与家国传统等问题上的融合与冲突.  相似文献   

18.
彝族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起源和发展与彝族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反映了彝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观、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文化。研究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彝族体育文化传承发展途径进行探讨,对当前丰富全民健身内容,促进彝族体育文化和运动方式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支嘎阿鲁是彝族最具广泛认同的始祖之一,他的身世和经历充满神奇与神话色彩.支嘎阿鲁因历史贡献与突出影响而被彝族神化,彝族原始信仰意义上的图腾崇拜化内涵、代表着象征等级与权威的徽号等,无一不集中到他的身上.从保护利用彝族历史文化资源的角度,研究支嘎阿鲁对该文化的影响因素和由此形成的精神财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