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声音是怎样发生的,体会和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增强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理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由几个简单的实践体验直接引出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而特级教师陈红在江西省特级教师研讨会上讲这一课时,却打乱了原教材的编排顺序,创新设计了由"体验→猜想→动探→再探→扩展"的探究过程,通过再创造教材向学生传播探究意识,学生在一系列的体验和探究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让学生从知识层面对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有所认识则需要有效的教学设计来逐步展开.本文将谈谈初中物理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教学展开,会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来引导学生探究与验证声音的产生及传播原理.一、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探讨导入新课声音在实际生活中太常见,学生们在接触这部分教学内容时都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如何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对于声音的产生及传播从理论层面有准确的了解与认识,这则需要以有效的课堂教学逐步展开.首先我会通过和学生展开交流的方式来进行新课导入.师: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中,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  相似文献   

3.
胡晶 《课外阅读》2011,(11):184-185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声的世界”的第一节,是全章的重点,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教材首先安排了四幅与声音有关的图片把学生带到声音世界中,创造出声的情境;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声音传播”,学生利用手边物品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并应用这一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声现象。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七年级第二册科学教科书分为"对环境的察觉"、"运动和力"、"代代相传的生命"、"不断运动的地球"五章内容,<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是"对环境的察觉"一章的第二节,学生只有在了解了声音是如何发生和传播之后,才能理解人的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产生听觉的,本节课为学生继续学习<耳和听觉>作好铺垫.  相似文献   

5.
新教材中声音发生的实验不够明显,声音的传播的实验不易成功。本人在教学中作了如下改进,得到满意的效果。1声音的发生的实验用一个具有弹性的白色乒乓球代替课本中的泡沫塑料球,实验效果更明显。2声音的传播的实验由于学生已获得了发声物体靠振动的概念,所以,不必...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三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中,课文是通过音叉振动、喉头振动的演示实验来讲述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觉得这些实验的明显度还是不够。为此,笔者改用以下实验来说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效果很好。所需器材:音箱用6.5-8寸的大功率低音喇叭1只、学生电源1台、约10cm×30cm稍厚的纸带1条。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科学》十分重视探究和合作式的主动学习,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实践、探究和思考,这是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教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华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时,我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我是通过身边的现象和探索性的实验来展开的,以下是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一节教学中,学生不能透彻理解声音通过空气振动传播的道理。因此,笔者制作了"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的教具。该教具可以让学生对概念性的知识有直观的印象,让学生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等知识点有深刻的认识。一、制作材料易拉罐、气球、橡皮筋、底座、小木槌。  相似文献   

9.
泸科版初中物理第一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内容中,研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切实体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相似文献   

10.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几个实验的操作,让学生概括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教学时,原先按照课本中的编排顺序,在验证了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之后,进行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的验证:用两个石块在水中碰击,其它同学捂住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贴在水槽壁上,听石块碰击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1、本课的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认识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声音以声波的方式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四面八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十册《声音的传播》一课中,“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文中仅列举了两例:上课铃响,在学校各个地方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上课时,全班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以此来说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仅靠此说明,学生虽能明理,但不能直观地反映出“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的现象。这次我在教学视导中,发现一位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精心自制教具设计了下面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教具的特点是利用水的浮力使发声器完全独立地悬浮于水中,无需借助细线等物体的支撑或悬挂。如果在教学中发声装置用其他物体悬挂,悬挂物本身就能传播声音,因此学生常在此产生质疑,本教具(如图1所示)便突破了这一困惑。特点:利用浮沉子原理使发声器悬浮于水中。用途:适用于小学科学声音的传播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新编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中的“声现象”是新增内容,而“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又是重点.按照大纲要求是: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15.
新教材中声音发生的实验不够明显,声音的传播的实验不易成功.本人在教学中作了如下改进,得到满意的效果. 1 声音的发生的实验 用一个具有弹性的白色乒乓球代替课本中的泡沫塑料球,实验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教案设计说明]1.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2)记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快慢,知道液体和固体的传声比气体快。(3)知道耳的主要结构和作用。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耳的主要结构和作用。难点:声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声音》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倾听声音》和《物体传声》的学习已经对声音有了一些认识和思考,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明白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本课之后,学生还将继续研究,了解“乐音和噪音”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光的传播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我们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与方向,实际上光线只是一个假想的模型,并不存在.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光从一种均匀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相似文献   

19.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 ,教材中要求同时解决三个问题 :①声音在固体中能传播吗 ?怎样传播 ?②声音在液体中能传播吗 ?怎样传播 ?③声音在气体中能传播吗 ?怎样传播 ?对这三个问题我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 ,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自行观察研究获取知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通过学生亲自实践 ,获得固体传声的结论  开始让每个学生把耳朵贴紧桌面 ,用手轻敲桌底 ,学生听得非常清楚 ;又让学生用手敲桌腿 ,学生又听得很清楚 ;我在教室的一个角落轻敲水泥地 ,学生也都听见了。通过三次小的实验活动 ,学生很自然地得出 :我们敲桌…  相似文献   

20.
杨春娜 《科学课》2009,(9):10-11
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 从知识内容上看,本课的知识点相对简单,重点要求学生明确声音的产生过程——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材针对振动发声设计了多个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反复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为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打下感性基础,帮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