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我国缺乏独立的、专业的特殊儿童教育评估机构和统一的、明确的特殊儿童教育评估体系。对特殊儿童进行科学评估,不仅能够帮助特殊儿童及其家庭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育,而且有助于其正确面对和解决各阶段发展上的困难,促进特殊儿童在教育体系内顺利转衔,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医教结合"作为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改革探索的一种途径,近年来受到了特殊职业教育领域的关注。文章在"医教结合"背景下,将音乐治疗与特殊音乐教育相结合构建具有教、康双重作用的治疗性音乐教学模式,该模式包含前期评估与设计、课程实施与阶段评估及后期评价与汇报演出三个阶段,强调课程前后的评估、教学与治疗双重目标的制定,最终实现"教"与"康"的双重目标。通过对该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表明治疗性音乐教学模式对特殊儿童有效,该研究结果可为特殊职业教育领域工作的音乐治疗师、特殊音乐教师提供康复与教学模式的参考,推动医教结合理念在特殊职业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课程本位评估作为标准化成就测验的替代评估方法,被证实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方面有显著效果。由于缺乏适合特殊幼儿特点的标准化评估工具,以及评估所导致的标签化等问题,人们将目光重新投向非分类的关注课程本位的技能测量的课程本位评估,它取材方便、短小易测,将评估和干预有机联系起来,结果易于理解和用于教学决策、学生进步管理和家校沟通,成为特殊幼儿风险筛查和服务资格鉴定的新趋向。另外,随着融合教育实践的开展,课程本位评估还将惠及普通儿童。  相似文献   

4.
以课程为基础的评估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以课程为基础的评估,并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步骤,由于它可以测量出特殊儿童在学业上的短期变化,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而且可以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绘制出学生的进展图,所以可以在教学中应用此方法来诊断特殊儿童在学业上存在的问题,另外可在随班就读工作中采用以课程为基础的评估来评价学生的进展情况以及方案的有效性,推动中国全纳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述及世界卫生组织开发的《国际健康、功能与障碍分类系统——青少年版》(ICF-CY)未来在我国特殊儿童评估领域可能的应用和价值。ICF(ICF-CY)是在障碍社会学的影响下产生,并以"生理-心理-社会"模型为精神宗旨的一种国际通用的描述和测量健康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策略。作为一种评估工具,ICF-CY体现了与其他评估手段既相同又相异的特色:着眼于评估的教育功能;包含对环境因素的详细考量;方法上倡导团队合作、连续聚焦、多元方法和正向评估。ICF-CY为我国特殊儿童评估提供了一种完善的理论框架,且有利于提升我国特殊儿童评估的实践水平以及评估结果的国际间分享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随着美国特许学校的快速发展,美国特许学校中招收特殊儿童的占比稳步提高,其发展特点是以融合课堂为主轴的安置形式、以全方位评估为重点的评价方式、以弹性化课程和个性化教学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以特殊学生父母满意度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基于美国特许学校中特殊教育的发展经验与教训,我国特殊教育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支持保障体系;采用增值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估方式;丰富课程及教学方式;尊重特殊学生家长意愿,促进家校协同共育。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特殊教育的发展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进步.通过了解美国多元文化的特殊教育的法律保障、有种族背景的特殊学生的受教育情况和多元文化在师资培养中的体现,探索美国多元文化特殊教育的特点,为解决我国民族特殊教育诸多问题提供借鉴.为提高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质量,开展少数民族特殊学生的人口学数据统计,提高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的质量,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吸收少数民族学生、开设多元文化相关课程,强化师范生以多元文化和融合的视角理解、设计和实施课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长期以来国内特殊儿童发展评估工具缺乏、教育训练针对性不强等实践问题,本研究建构了覆盖特殊儿童基础核心能力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研制了特殊儿童发展评估工具,用于评估特殊儿童感知、运动、认知、语言与沟通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特殊儿童发展评估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实践,形成了基于评估的教学实施路径,有效提升了教学针对性,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教育诊断评估是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起点,也是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质量的保障。本文对近十年(1997-2006)国内关于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梳理、总结、概括,探讨国内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特殊需要儿童的诊断评估的发展、完善提供借鉴。目前我国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诊断评估研究反映出四个特征、六个问题与六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和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以及特殊儿童康复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调适。作为江苏省品牌专业的儿童康复专业,始终定位于培养能够从事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的专业教师,并将特色课程群建设列入品牌专业建设的重点工程。本文以品牌专业建设中的特色课程群"特殊儿童心理康复"系列课程为例,探讨了高校课程群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泰勒被誉为世界教育史上的“课程理论之父”,其哲学理论及教育思想对课程与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泰勒原理对我国高职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从高职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的选择与组织和课程的评价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In this essay, we provide a brief introductory statement to the special issue of Teaching Education titled What is To Be Done with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s’ Critical Knowledges? New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Conscientizing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eachers. In our introductory statement, we describe the specific aim and broad purposes of the special issue and characterize its contents. Our specific aim with the special issue is to advance the conscientization of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eachers via critical pedagogies and race-based epistemologies. Our broad purposes are to (a) resist the ascendant, whitened, and Eurocentric fascism via our collective pedagogical labor in teacher education and (b) reorient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al foundations' critical knowledges toward institutional praxis. We conclude our introductory statement by characterizing the contents of the special issue for teacher educators and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ers.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特教学科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北京师范大学1 990—2 0 0 3年间1 1届特殊教育专业2 35名本科生、2 4名硕士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看出从计划招生分配向市场调节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就业的改革过程中,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由窄变宽,就业的范围包括:基层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机构、教育行政部门或残联机构、高校或科研机构、普通学校。在本科毕业和研究生毕业两次选择当中反映出两个特点:一是放弃第一次就业选择,报考研究生的比例在上升;二是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比例明显低于本科毕业生。结合一些国家和地区高等特殊教育学科的课程设置,以及我国教育领域的全面改革,本文认为高等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特殊教育学科的课程设置必须从用人市场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两个层面考虑,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在原有学科基础上发展新的学科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问题始终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难题。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日本在战后围绕二者关系的处理所展开的课程改革更显曲折。本文即以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及围绕二者的关系所进行的课程设置和组织建制为基本线索对战后日本大学的课程改革进行梳理。以期对我们的课程改革能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贵州省特校教师关于必备知识技能重要性态度的调查结果,审视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现行课程设置,主要存在指向性不明确、实用性不强、课程体系欠完整和实践课程薄弱的问题,因此,应当采取调整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指向、增加欠缺课程、改造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和树立实践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等策略使其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6.
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影响融合教育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实施融合教育的先驱国家,美国对融合取向的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简述融合教育下美国特殊教育课程演变的历程中,本文重点关注调整课程与通用课程,从概念界定、类型划分、设计原则、效果的影响因素与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在比较中揭示两者的区别,以找到有助于解决我国特殊教育课程尤其是随班就读课程问题的启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特殊教育强调专业性、理论性、实践性与操作性的统一,培养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本科师资是当前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传统高等特师培养出的教师,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对多样化特殊教育人才的需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应该立足服务地方特殊教育事业并基于自身发展要求,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工作等方面积极尝试改革,培养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专业化人才。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及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制定 ,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调整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以培养出具有教师持续发展能力 ,能适应当前基础英语教育改革要求、应对未来英语教育挑战的高素质英语教师 ?本文就这一有关师范生教育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的社会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学角度看,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以非学术性知识重构学业评价标准,使人际交往成为教育的内容和目的,而同质分组又可能强化层际差异。基础教育改革应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校教育机制,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A stream of debate (including a previous special issue of this journal (25(1) 2014)) has made claims not just for ‘bringing knowledge back in’ as the framing underpinning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but that subjects associated with disciplinary and disciplined knowledge forms have a particular power and that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important to preserve in curriculum frameworks. This paper draws on a major Australian research project studying school and university physics in the context of these arguments to revisit the issue of the ‘discipline’ of physics and the curriculum logics for physics. Given that disciplines are social in origin and changing and expanding over time, can school curriculum be logically derived from the discipline to which they relate? Are questions about student engagement only questions about pedagogy and not curriculum? Does a focus on disciplinary knowledge mean that the role of school in forming identities and values is avoidable as a significant feature of what the curriculum does? The findings from the project are used both to illustrate and test these questions, and to challenge some over-simple assumptions about the verticality of this form of knowledge for education purpo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