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计划经济是权力经济,在这个体制下,政府表现为全能政府。而市场经济是一种权利经济,在这种体制下,政府为有限政府。从权力经济走向权利经济,要求政府转换职能,建立权力的制度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孙随根 《天中学刊》1999,14(6):21-23
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必然引起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必然要求政府机构改革和对权力在不同部门进行调整。政府机构的改革和权力的调整只有按照政府职能的要求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汉代商人与政府冲突的四个主要表现:即冲击汉代政府的经济基础、地方秩序、政治权力结构和伦理道德观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揭露政府与商人冲突的实质并不是简单的商人抵抗"重农抑商"的政策,而是商人企图通过手中所掌握的经济权力对传统政治权力进行分化和重组。  相似文献   

4.
"扩权强县"改革作为权力重新分配、规则持续调整的过程,涉及到各方面复杂的利益关系。地方政府追求权力的冲动决定了其在权力分配中对权力扩张的需要,而自利倾向则促使地方政府在利益博弈中对资源配置和社会管理权力展开争夺。进行"扩权强县"的省管县体制改革,必须进一步抑制因地方权力扩张而带来的权力运作的失范与自利心理的膨胀,使权力的扩张与利益的博弈在现有制度可承受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市县之间应做到权力明晰并实现利益的均衡与共享。  相似文献   

5.
1932年的世界裁军会议上,受孤立主义传统和当时美国国内反对<凡尔赛和约>同情德国情绪影响,以及对美国在欧洲经济利益的考虑,胡佛政府在裁军问题上的对德政策从支持德国"权力平等"要求转向有限支持德国重整军备.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我国经济改革的转轨过程中,行政权力与经济权力尚未真正分开的原因有三:一是政府的经济职能既从属于一定的经济体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使其转换往往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二是长期以来政府权力未在合理的限度内运作而使得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不科学、不规范;三是公有产权制度不完善、产权排他性弱,行政权力的进入加剧了难以划分政府与企业权限范围的程度与强度。  相似文献   

7.
政府干预经济的问题首先是一个宪法的问题,关涉到政府干预权力与公民、企业基本经济权利互动.其中,公民、企业基本经济权利是政府干预权力的基础,政府必须尊重公民、企业的基本经济权利.同时,政府干预的权力也是必然的,是对公民、企业基本经济权利的发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8.
未来我国高校发展战略调整中的政府干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行政干预主要是通过立法和财政拨款进行的,其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共同特点在于学校或教授的权力比较大,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而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政府本位和行政本位的方式已难适应市场的不断发展,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政府干预或调控方式需要有所变化,应该采用合理的政府干预模式。因此,我国高等教育政府管理模式也要由政府控制模式向政府监督模式转变。为实现此转变,有必要构建"新的教育公共权力结构"、"规范政府的高等教育管理职能"、"改进政府宏观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等一系列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二级学院(系)为主体的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承载大学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责任。对于组织变革而言,治理结构的优化是效能提升的前提。大学管理重心的下移使院系治理结构面临新的变革。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以分析社会空间关系见长,以"场域"为视角分析基层组织权力结构,可以使其结构化和关系性特征融为一体,也为其内外部权力结构的深入剖析找到依据。根据"场域"理论关于"资本"与"权力"的核心概念,大学院系组织内部的权力类型可划分为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经济权力和象征权力。五种权力既各尽其能,又相互制衡,形成以政治权力为导向、学术权力为核心、行政权力为保障、经济权力为杠杆、象征权力为精髓的权力结构图式,为大学院系构建内外部协调发展的权力关系及其治理结构的优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缘起金融技术创新.文章审视美国金融危机的政治学背景,从而把研究视角延伸到与经济自由主义互为因果的政治结构--"企业化政府".首先,美国金融危机是企业政治战略与企业化政府相互作用的政治过程,它基于特定的经济利益、并借助于公共权力,把自由主义理念扩大至公共领域;其次,伴随着经济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在政治上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的政治结构,从规制政府到企业化政府,金融机构被引入非规则的"私"的领域;第三,"企业化政府"构筑了金融资本主义的政治结构,它表现为"公"权力的弱化,以及投机、掠夺的财富积累过程;最后,文章从方法论层面对企业化政府的表述提出疑义,进而指出走出金融危机的政治学路径,即"效率、公正与自由".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理顺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统一。为实现政府治理社会,社会监督政府的良性互动,首先要在政府公权力与社会私权利之间实现平衡,要培育和开发社会功能;其次是转化政府职能,建构服务型政府,培育社会的自主性,实现社会权利监督政府权力,并逐步收回本属于社会的权力,才能实践"和谐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本根据WTO的有关原则,协议和要求,提出把观念转变到规则导向上来,把政府经济工作重点转变到保护权利,提供服务上来,以及转变行政权力作用方式,做到温和,服务、增加透明度。建立对行政权力的司法审查制度,制约行政权力,最终增强政府政策的法治性,以保证政府为市场和企业提供公平的“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的发展,需要创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一方面,在政府与民办高校之间存在着权力管制关系;另一方面,还存在着政府使用公共权力对民办高校的支持与帮助。并且,支持性关系构成了政府与民办高校之间一个相对独立的关系维度,因而不能简化为政府权力管制的维度。这种政府与民办高校之间的"双轨"关系,是相对于单轨关系而提出的。单轨关系强调政府与民办高校之间权力管制中"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双轨"关系不仅意味着政府与民办高校之间存在着建设性的关系,而且其"支持"体系可以独立于"管制"而单独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是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权力结构变迁的新制度安排。"权力下放"可以实现政府管控范式的合法性转换,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的自主权,实现高等教育"善治",但"权力下放"又可能引发高校行政权力过度膨胀、学术权力整体式微、社会市场权力越位介入的困境。为避免出现"权力一放就乱"的怪象和覆辙,重构完整的权力规制体系尤为重要,从高校、政府、法律和社会四个层面对高校职称评审权力行使进行多元化规制,以确保高校职称评审的公正和专业,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梁木生 《天中学刊》2006,21(1):46-49
基于政治运行的需要,秘书获得了特定的权力,但秘书的权力是一种程序性权力,其职能运作始终受到领导干部的决定与制约。在经济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因为控制的资源多,调处经济矛盾的权力大,致使权力腐败具有了强劲的经济根据,相应秘书腐败也获得了充分的经济条件。因此,预防秘书腐败最基本手段是经济手段:迅速收缩权力系统控制的资产与资源总量,健全各类行业协会并使之承担起协调市场矛盾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顺应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政治进程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启动了"标准化"的职教改革。改革充分体现了不断增强的政府权力和干预能力,政府利用强大法律权力、行政能力控制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体表现为通过法律政策的制定,实行政策控制;通过财政拨款,实行经费控制;通过教育管理,实行行政控制。这些经验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末股份制企业的政企关系逐渐由政企合一模式向政企分离模式转变,但政府并未彻底放弃以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的做法,传统的政府干预经济政策具有很大惯性,使清政府总是试图依靠政治权力直接约束资本主义企业,封建专制政治体制阻碍了政企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行政减权力,市场增活力"。现阶段,政府权力的运行与市场经济发展仍有落差,特别是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对大、中、小企业行政审批的事前监管的严格控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由工商登记事前审批严格、事后疏于管理而引发的问题,致使政府与市场二者关系的良性发展受阻。为了更好地实现市场高效、政府有为,"宽进严管"政策导向应运而生。从而,分析、探究"严进宽管"与"宽进严管"政策产生背景,对比二者差异,指出政府监管转型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的外语教育存在"五个脱节"问题,借鉴批判教育学的方法,通过全面分析,体制惯性、文化心理因素、权力因素、经济因素是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从增强文化自信、政府外力干预、推动外语教育体制改革、打破权力与经济控制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与高校的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的权力与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集中表现为:重视实体法权利而忽视程序法权利,彰显行政权力而忽视行政相对人权利,政府与高校权利与义务脱离而导致政府对行政相对人权利的侵犯等.高校与政府行政法律关系的治理,核心是解决二者的权力分配.要达到权力的合理分配,应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以"平衡理论"作为权力分配理论,实现对政府与高校权限边界的法律确认与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