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精神史上,鲁迅作为一位对国家民族命运及自身命运有着深刻自觉的“孤独者”,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精神典范对后世产生永久影响,关键在于其迥异于传统文人与当代文人的精神特质。他的觉醒与冷眼、反抗与战斗、孤独与彷徨都构成了其独特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2.
古诗十九首是产生于东汉末年的一组文人五言诗,其中塑造的孤独游子形象反映出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而思妇形象,文章认为是男子作闺音。  相似文献   

3.
孤独,是人类无法避免的一种情绪,而在邀游精神领域中寻求真理的先驱者们那里。更是无法逮避的宿命.本文试以鲁迅和郁达夫为例,从家庭及时代的环境、个性气质等方面探讨二人“孤独”的形成反差异。进而探析其在文学创作中所体现的异同,从二者对待“孤独”的态度上切近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花间词是晚唐五代社会享乐之风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文人感伤、悲慨、颓唐、放逸、孤独、贪乐等心态,是时代心灵的艺术记录。本文认为,花间词集中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趣味。它为应歌而作,功能是娱乐、消遣,在历代传播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异。诸多特色皆可从社会风气及文人心态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5.
孤独情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永恒主题。唐代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登岳阳楼》和柳宗元的《江雪》代表着三种典型的孤独情感体验类型。三种情感体验在外在形态上各不相同,陈子昂展现一种英雄式孤独,杜甫流露出流浪者思家忧国之孤独,而柳宗元显示出隐者清高避世之孤独。不同孤独的外在形态下深藏着三类文人在困境中不屈的救世济民之理想,他们的孤独感由此而升华让后人感动、景仰。  相似文献   

6.
不少诗人都是孤独的。但孤独的陈子昂内心却是充实的,超然物外,敢问苍天。古代文人对孤独常有感慨。屈原的《远游》中就有"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的句子,表现了诗人忠而见谤,傺穷困的悲  相似文献   

7.
刘坤 《生物学教学》2006,31(3):78-79
豹分布广泛,现在却以惊人的速度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时至今日,豹在奔跑中疾如闪电的华美身姿,已近乎一种传说了。猛兽中最美丽的当属豹,中国文人们讲起文章之道来,常喜欢说“凤头、猪肚、豹尾”,可见豹的美。豹产区虽广,数量却不多,只因它是非常孤独的动物,种群密度很低。美丽和孤独是豹的致命伤,注定了这个群体在自然界的日渐凋零。  相似文献   

8.
张振龙 《天中学刊》2006,21(3):91-95
建安文人一改此前文人对待文学和文人的态度,在文学活动中既表现出相对的独立自主权,又具有明显的视己为文学家的价值取向,并把当代文才非凡、具有一定文学实绩的文人,皆冠之以“文人”、“作者”等称号。这不仅是“文的自觉”在文人创作主体和文学批评主体上的彰显,而且是“人的觉醒”在文人文学活动和文人自身文学价值上的体现,是建安“文的自觉”化的“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佣书是古代贫苦文人获取生计的一种手段,这一现象在隋唐时代尤为突出。此文将从文人佣书这一现象入手,窥探文人佣书的条件,阐释隋唐时期贫苦文人的遭遇。既而从文人佣书这一角度,探讨隋唐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谈到文人佣书的影响以及佣书者的消失,简略说明了文人佣书只是漫漫长史的一隅。  相似文献   

10.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书写工具,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是融会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们总是同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涯相关联。文人士大夫赋予了“文房四宝”深沉含蓄的魅力,“文房四宝”则成就了文人士大夫温文儒雅、挥洒激扬的风姿。两者水乳交融的结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无与伦比的意蕴,也使笔、墨、纸、砚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变得愈加完美和精致。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乱。面对天翻地覆、人命如蚁的社会现实,当时文人心中产生了浓厚的悲伤与孤独情绪。这种孤独心态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构成当时文学的孤凄之美,鲍照的《芜城赋》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分析了这篇赋中由个人身世和登楼远眺所引发的孤独情绪。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百年孤独》中鸟苏拉这一人物形象的解析,再现了乌苏拉的人格魅力和走出孤独的艰难历程,进而阐释其未能走出孤独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作家对此给读者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郭启宏的"文人"系列史剧以历代卓有声名的文人为主角,通过其悲剧命运的书写折射出封建社会体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对文人命运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它之内化生成的独特的文人性格.文人系列史剧表现出强烈的"当代意识"与"主体意识".典雅的风格与成熟的技巧提升了郭启宏史剧的案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林潇 《考试周刊》2009,(11):28-29
东汉中后期游宦之风盛行.文人士子为建功立业远游在外。个人的孤独、漂泊,使他们对生命、对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古诗十九首》吟唱了这种漂泊的孤苦、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功业无成的失意和及时行乐的感伤之音。  相似文献   

15.
萧红的笔写活了许多人物,其中有些人物的命运与遣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他们是飘零在这社会中的孤独者.他们不被周遣认同,甚至不被自身所认同。萧红笔下的“孤独者”形象是对当时社会的虚伪的封建礼教和愚昧庸众的辛辣讽刺与揭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贬谪文人往往通过对自然山水的亲近来消解内心的不安与痛苦,以找回在政治生活中失落的自己,探索心灵永恒的栖居地。当生命巨大的悲感折射到自然山水中时,他们的文学创作便不可避免地具有孤独的特质,柳宗元贬谪之后的山水诗文创作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7.
<吉姆爷>是康拉德最受推崇的小说之一,文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或有一条"暗流"--"孤独"在涌动.康拉德运用这股"暗流",从三个侧面--三种孤独:主人公道义上的孤独、文中不同人物的孤独、环境的孤独揭示了<吉姆爷>主题,在使整部小说的含义更含蓄、更丰富的同时,还缩短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增加了整部书阐释或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龙永干  罗冬 《天中学刊》2006,21(3):107-112
鲁迅对复仇的提倡旨在解构封建道德中奴隶式的“怨恨”,进行国民性改造。《孤独者》中魏连殳向民众报复的悲剧,唤起的是启蒙者对孤独的澄明与担负。《铸剑》中黑色人的复仇则是创作主体以艺术的方式解读历史时,在感性与理性、艺术表现与现实实存、情感逻辑与价值判断所形成的悖论中进行的“绝望的抗战”。  相似文献   

19.
文人画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近年来兴起的新文人画风,更是众说纷纭。文人画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发展历程,有着鲜明的特性。而上个世纪产生的所谓“新文人画”与之相比,完全不具备这些明显的特性,所以从根本上讲新文人画不再是文人画。新文人画家不应一味的追求文人之画,而是应在继承传统中开辟中国画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孤独的况味     
凡热闹喧嚣之处,必有寂寞孤独。我怀着我的孤独,来到郊外,独自在田野里徘徊。在自然的空茫中,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草木诉说着荣枯,河流书写着婉曲。耳边响起李白的那一声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自古以来,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惟有文人的孤独在发黄的卷帙中诉说着不逝的苍凉与落寞。他们的诗篇是漠漠苍穹中闪光的晨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