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苔丝、金斯基、波兰斯基这三个名字,大部分人最熟悉的可能就是苔丝了。事实上,电影《苔丝》是“罪恶大师”波兰斯基1979年的作品,改编自小说家哈代的《德伯维尔家的苔丝》,影片获得了多个奖项,而金斯基正是影片中苔丝的扮演者。相对于原著,电影的名字简洁多了。在孙致礼先生翻译的版本中,还曾将原著的副题译为:一个纯洁女人的真实写照。苔丝命定要死,为了自己的纯洁。在一个信仰沦丧的时代,纯洁就是一种错误。苔丝杀人,使自己从绝望走向绝望,但似乎带着点新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为苔丝的悲惨命运和遭遇的不公而大声疾呼。哈代把当时舆论界称之为“淫荡的杀人犯”的苔丝歌颂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小说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哈代能够成功地复制出现实的丑恶.而且在于作为一个男性作家能够超越传统的男性视野,为女性伸张正义,把自己的犀利笔触直指维多利亚时代的性道德标准。哈代的妇女观迥异于当时那个时代.当我们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从不同角度揭示苔丝悲剧产生的原因时,发现像苔丝这样一个纯洁的女人的毁灭并非命运的捉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道德根源。苔丝是维多利亚时代性道德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3.
一个纯洁的女人--谈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苔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在其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指出:女主人公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人们对此争论不休。文章试图通过对男女主人公性格特征以及社会背景的分析,说明苔丝的纯洁,并分析苔丝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弥洁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一、故事梗概 《德伯家的苔丝》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优秀代表作。它叙述的是一个农村姑娘的恋爱悲剧。农村姑娘苔丝受资产阶级纨绔子弟亚雷污辱,怀了身孕。“私生儿”因病夭折,舆论都认为这是苔丝的“罪过”。后与牧师之子,青年大学生克莱相爱。纯洁的苔丝在新婚之夜向思想开通的新郎如实诉说自己的不幸经历,又遭遗弃,并更加受到周围舆论的冷漠和谴责。在接连的打击中,又转到另一农场并与亚雷再度重逢。虽亚雷再三纠缠,但  相似文献   

5.
1993年,我开始翻译哈代的代表作《德伯维尔家的苔丝》,定稿后找一个打字员帮我打出来。打字员是个文学爱好者,她看到我的新译本给小说加的副标题“一个纯洁女人的真实写照”,便不以为然地说:“苔丝结婚前就已经失去了贞操,遭到丈夫的遗弃,最后杀死了人,自己被绞死,怎么能称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呢?”我跟她解释说:“这个副标题不是我无端加上去的,而是作者的原著里就有的,只是张谷若等人的译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英国杰出的小说家,诗人。他的巨著《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一个贫穷纯洁的农村姑娘被“诱奸,抛弃,最后由于谋杀罪而被绞死”的凄惨故事。本文以《苔丝》的故事梗概为源头,从作者的创作思想、当时的社会环境、女性主义视角、家庭背景、苔丝的性格特征等多角度探讨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种种原因。具体分析了小说中造成苔丝悲剧的两个主要人物安琪.克莱尔和亚雷.德伯的形象特征,这两个人物形象包含了哈代的哲学和社会思想,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汪艳 《文教资料》2009,(14):13-14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著名小说之一。苔丝,这个“纯洁”女人的一生是悲惨的:她先是被蹂躏,失去了“清白”,然后被她的丈夫抛弃,最后被迫成为一名杀人犯而走向了毁灭。贫困的家庭和无知虚伪的父母,亚雷·德伯与资本主义制度,安吉儿·克莱克与封建传统思想.苔丝自身的性格特点等是导致其悲剧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德伯家的苔丝》是他最有代表性的小说。他用强劲有力的,史诗般的文字描写了贫穷的农家女子苔丝短促而不幸的一生。作为现实主义文学长廊中著名的女性形象之一,苔丝是美丽的象征和爱的化身,代表着威赛克斯人的一切优秀方面:美丽、纯洁、质朴、勤劳、勇于自我牺牲并对生活保有美好的愿望。Tess已成了“纯洁无辜的女子”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小说《苔丝》文字间笼罩着强烈的宿命气息,记述了一段无论如何挣扎努力也无法摆脱的命运.托马斯·哈代不仅仅是在讲述着一个女子在社会泥沼中苦苦挣扎的悲惨故事,更是在质问、在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纯洁、真正的美丽,也是在思考一个像苔丝一样的女人,怎么才能得到救赎.本文就《苔丝》的纯洁,展开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性形象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她是一个被损害、被侮辱但始终不向命运低头屈服的纯洁女子的形象。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苔丝在苔丝父母、亚雷、安玑等人眼中的形象及哈代对苔丝形象赋予的象征意义来分析苔丝形象的多重性。  相似文献   

11.
王菲 《考试周刊》2011,(74):22-23
《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代表作。作品描写了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如何把一个聪明、美丽、纯洁、质朴.正直的农家姑娘逼得走投无路,最终杀人的故事。纵观苔丝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她纯洁的本性和对逼迫她的力量的苦苦挣扎。通过仔细揣摩小说的细节,可以分析出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苔丝是颇受争议的文学形象。她因被奸污而丧失贞洁,且沦落为他人的情妇,最终又因谋杀罪而被绞死,部分读者和评论家疾呼:如此的一个人怎能称之为"一个纯洁的女性"呢?本文通过解析其他三个重要角色以及他们与女主角之间的关系,勾画出她的人生轨迹,以此解答"苔丝是否纯洁"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苔丝形象的传统解读大多数是正面的,认为她是一个纯洁、善良、富于责任感的人,而对于苔丝悲剧的成因大多也归结于社会因素。然而,从文本细读入手,不但可以发现苔丝性格中的弱点,也能挖掘出苔丝悲剧的性格因素。  相似文献   

14.
苔丝悲剧根源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决定苔丝悲剧命运的主宰呢?她的悲剧根源何在?这是解读托玛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笔下这一女性形象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在小说《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里,作家哈代借助苔丝的悲剧性遭遇,向社会提出一个颇值深思的课题。他说:“为什么在这样一幅美丽的女性材料上,像游丝一样地敏感,并且直到那时,还像雪一样的纯洁,为什么偏偏命中注定了要被描画上那样一幅粗暴的花样?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电影艺术巨大的魅力和社会影响力,大众对影片《苔丝》比之哈代的原著《德伯家的苔丝》印象更为深刻。但是,影片中苔丝的性格、形象与哈代笔下的苔丝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原著中那个坚韧不屈、大胆反抗世俗偏见与不公正命运的苔丝消失了,代之以一个过于善良以至近乎懦弱,有一些虚荣心的可怜的姑娘。这无疑削弱了苔丝形象的艺术价值,也与哈代本人对苔丝的评价"一个纯洁的女人"南辕北辙。因此,影片《苔丝》的改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6.
创作背景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作家,一生发表了14部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其代表作之一。哈代在书的副标题中称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以苔丝悲剧性的一生抨击当时虚伪的道德规范对无辜灵魂的侵压,结果引起轩然大波,出版后一度遭到封禁。初陷泥淖,无奈出走温柔美丽的少女苔丝出生在一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之家。故事缘起于一个普通的傍晚,苔丝的父亲从编写新郡志  相似文献   

17.
王晔 《文教资料》2009,(10):21-22
《德伯家的苔丝》主要讲述的是纯洁而又贫弱的小人物苔丝在变动的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行着,阴差阳错地遇到了克莱尔和亚历克,合适的人儿犹豫着,不当的人却捷足先登。苔丝的人生被那些自称是爱她的人给毁了,而她也用生命对这一切做了偿还。  相似文献   

18.
“这样一幅女性的美丽的材料,象游丝一样地敏感,并且顶到那时还象雪一样的纯洁,为什么,偏偏要在那上面画了这样的一种粗野的花样……呢?”这是《苔丝》这部小说在第一章(《处女》)结束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作者的主观思想认为:“这是命中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哈代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塑造了文学史上的悲剧女神—苔丝。美丽纯洁的农家少女苔丝一心追求真善美,最后却被无情地毁灭;苔丝的悲剧实际上是命运悲剧、社会悲剧和生命悲剧三者统一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20.
哈代以悲剧的眼光来审视社会、审视人生,因为他深刻认识到人生充满了忧患和痛苦。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哈代塑造了“一个纯洁的女人”的完美形象,反映了他对人类真挚的爱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也是他人道主义的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