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大学科技成果转让机构产生的背景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5月,日本政府制定并颁布了旨在促进大学和国立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向民营企业转让的《关于促进大学技术研究成果向民间事业者转让的法律》(通常简称《大学技术转让促进法》),以期通过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来配合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创立新的高科技企业,使大学的研究活动更富于活力,为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学术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该法的核心内容是推进大学科技成果向企业转让的中介机构的设  相似文献   

2.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为增强产业界竞争能力,日本将于2000年6月前建立加快尖端科技领域产学合作的新制度。日本制定这一新制度的宗旨是,鼓励企业委托国公立大学进行开发研究,促进企业与大学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方便大学研究人员对有关经费的有效使用。美国等国家大学的科研成果向应用转化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效益,而日本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研究地方高校科研成果与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国家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及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高校应深入了解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项目、科研管理体制和成果转化体系等存在的问题,采取提高思想认识、建立有效制度、建立科研成果的推广机构或中介机构等措施,促进地...  相似文献   

4.
日本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高校产学研合作开展较早,为了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日本政府创造了良好的合作环境。当前,日本高校产学研有共同研究、委托研究、委托研究员制度、捐赠制度、设立共同研究中心、设置与学术有关的法人等多种合作形式。借鉴日本的经验,我国高校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应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建设,注重产学研合作中介机构的作用,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大学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据日本《产经新闻》2000年6月27日报道:为促进大学科研成果向社会转化,日本大阪产业大学日前在其所在地东大阪市举办了首次“产学交流沙龙”活动,当地124家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共150多人参加了此次“产学交流沙龙”活动。在“产学交流沙龙”上,大阪产业大学的8名教授分别就改进物资流通、经营管理、太阳  相似文献   

6.
日本大学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大学产学研合作开展较早,为了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日本政府创造了良好的合作环境。当前,日本大学产学研有共同研究、委托研究、委托研究员制度、捐赠制度、设立共同研究中心、设置与学术有关的法人等多种合作形式。借鉴日本的经验,我国高校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应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建设,注意产学研合作中介机构的作用,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大学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理解如何使知识在创新过程中跨组织间有效流动至关重要。而企业和大学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这就迫切要求政府在促进企业和大学协同创新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对日本"知的集群"项目的个案分析,着重指出政府在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如何使大学与企业在创新活动中达到优势互补、有效协同,具体总结为以下三点: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促成长期联盟和战略领域的集群协作等网状关系的形成;通过完善研究设施体系和提供优惠措施大大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来提高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协调、链接大学和企业在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关系;利用政府政策的引导和财政投入来平衡好大学知识创造这一根本任务与大学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取向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充分给予企业表达技术需求的机会,承认其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首先要明确科研的定位,树立"以社会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因此,针对目前地方高校科研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不够紧密,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以及自身协调不够等不足之处,地方高校科研管理一要树立正确的科研导向,二要建立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强化与地方政府及企业的联系,三要加强校内各专业的协调联合,强化多学科联合攻关,四是努力培育中介机构,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中介机构属于第三部门,有利于监督和制约政府权力,保持社会稳定。目前我国需要发展大学联盟组织、社会专业组织、高等教育经费拨款审议会等高等教育中介机构。我国高等教育中介机构存在主体性差、权威性差、行业自律不足等缺陷,需要从组织环境与内部能力建设两方面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中介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产官学合作”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主要通过在大学设立“产学合作”研发机构、政府深度参与产学合作、设立中介机构等措施实现其“产官学合作”。日本的“产官学合作”地域性很强,有效发挥了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并具有浓厚的官方主导特征。借鉴日本的做法,我国必须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还存在企业需求与高校科研成果脱节、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僵化、技术转移机构功能结构不健全等问题。对此,云南省应结合省内各高校、科技中介机构及科技管理体制等实际情况,完善云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系统,推动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管理和收益处置体制,促进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对于推进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关键是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研究型大学的"四大创新平台"是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发展与实现大学向企业进行创新能力转移的有效支撑,研究型大学与企业紧密合作并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的社会声誉与影响。大学科技园是整合大学优势资源、营造创新环境、凝聚创新人才、实现研究型大学向企业转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研究型大学、政府、企业、中介机构都应围绕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转移来开展技术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地方教学型大学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日益受到各类高校的重视.以科研成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科研成果促进地方特色课程和教材建设,以科研成果完善实践教学和以科研成果优化教学方法等是地方教学型大学科研成果在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从学校到工作:职业教育与有效就业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就业者个体的立场出发,将职业教育是如何促进学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过程区分为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三个阶段,即学校教育体系向就业的接近、职业指导和职业中介机构的就业援助活动、企业对学校毕业生的追加培训。并通过对日本、德国的比较分析,试图从制度和政策层面探讨职业教育是如何促进就业的问题,并在学校职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上明确我国学校职业教育有效促进就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技园区以大学或大学群体为依托,目的是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高校科技园区建设应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要在孵化科技成果的同时,发挥好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作用。高校科技园区是有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的网络创新系统,应注重特色内涵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陈武元 《江苏高教》2007,(2):96-97,111
研究型大学是培养社会精英和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研究日本研究型大学的经费筹措问题,总结其筹措经费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我国研究型大学经费筹措的比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校企一体化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区域化的前提条件、知识经济的动态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是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企业、大学在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高职院校与企业通过产学研的有效对接、共建研发中心,高职院校与大学可以通过组建科研团队、强化师资培训、转化科研成果的互动,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职工教育》2004,(12):45-4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工会“建家”应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家”建在为职工谋利益办实事上,建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建在促进企业发展上,给“家”注入人情味,成为职工信赖、依靠和为之奉献的“家”。我们的作法和经验是: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大学科研实力一直处于世界较为领先地位,从经济需求视角分析日本的大学科研模式与运行机制,更能领悟其独到之处。日本的大学科研具有典型巴斯德象限科研模式特征,以经济需求为纽带,大学基础科研形成了经济需求导向下受经济需求约束、激励和保障的外部运行机制。在经济需求影响下,日本的大学科研在寻求行政和学术平衡的科研自治、设定迎合经济需求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产出和转化满足经济需求的科研成果和科研能力三个层次上,由投入产出要素运行的基本轨迹与组织管理结构发挥的机能共同形成内部运行机制。日本的大学科研模式和运行机制,体现出了科研的主动性与弹性,但也面临现实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1950年前,日本只有10所大学有金属系。60年代初,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钢铁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从而促进了日本大学金属系的发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70年代初。1973年的“石油危机”给日本钢铁企业以很大的冲击,为克服困难,各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为适应企业的变化,各大学金属系的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也曾进行过某些调整,但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