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数学会理事长、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郭宗明教授应数学系邀请,2002年5月24日来我院作学术报告,郭宗明教授早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后到英国Glasgow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并到澳大利亚New England和Sydney大学作博士后,郭教授主要从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相似文献   

2.
博士后研究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一些发达国家逐步形成的一种造就优秀专业人才的制度。这种制度的内容是,在条件较好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所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置一些不固定职位,挑选一些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从事一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学术环境,使他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成熟。近几年来我国培养了相当数量的博士学  相似文献   

3.
作为博士后制度的先驱,美国的博士后制度为该国的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经历了“自发性制度—政府主导制度—学术临时工制度”的演变。国家、大学、第三方组织、市场、学者等都是博士后制度建设的行为主体。以多重制度逻辑分析为研究框架,分析美国博士后制度的发展逻辑,可以全面地认识该制度的变迁情况。美国博士后制度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呈现的问题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获悉,沈阳建筑大学环境学院的两名博士后于水、黄凯良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项目资助。获资助数量在辽宁省高校排名居第4位,在省属工科院校居第1位,这是沈阳建筑大学首次申报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即取得突破。沈阳建筑大学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为博士后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和激励措施。同时,学校启动了博士后创新基金项目资助工作,鼓励在站博  相似文献   

5.
博士后制度源于美国。5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大量增加研究人员和培训人员的经费,并把订立后研究作为培养创造性工作人员的具有效的手段。因此,美国博士后研究更加迅速发展起来。美国博士后人员主要集中于著名的大学或某几种学术领域中。1967年,美国高等院校中有13000名博士后人员,其中SO%集中于9%著名大学的研究生院内。在十所著名大学里,集中了全国物理化学领域中的博士后人员的95%,工程领域中的72%,生物科学方面的86%,医学领域的100%,社会科学领域的91%,人文科学领域的30%。现在,美国仍有数以万计的博士后人员集中在各…  相似文献   

6.
段宝岩,1955年生于河北省,先后于1981年、1984年与1989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机械学科,分别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1-1994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其间曾赴日本北海道大学做  相似文献   

7.
一、美国博士后教育的由来十九世纪时,美国的高等教育落后于西欧。当时美国的大学,向英国学习文科,向德国学习理、工、医等科。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是在十九世纪后期才开始建立起来的。美国的博士后教育,几乎是  相似文献   

8.
大卫·格拉汉姆·霍克里奇教授是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创始人和首任所长,是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的国际知名学者。他在理论上确立了教育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地位,对在教育中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育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在实践上,他创立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并将其建成了世界一流的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的研究机构,他设计实施了教育技术研究所的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项目,是远程教育国际化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9.
《神州学人》2013,(3):24-25
梁金玲,1974年生,东南大学数学系教授。2007年4月-2008年3月在英国布鲁内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1—3月、2011年1-12月赴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会评语:梁金玲对神经网络、复杂网络、基因调控网络等复杂系统应用数学理论进行分析和综合,对其相应的实际应用作出了指导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也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不断深化学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践中,北京印刷学院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批准设立为契机,把博士后制度与学校的人事制度有机对接,以博士后工作为抓手,用博士后制度改造和优化学校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度,正在探索一种更加符合学校自身实际和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人才引进与培养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欧洲社会对知识教育高度重视,持续对人才培养进行投资,以推动社会创新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研究型大学不仅为欧洲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更在全球知识交流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博士后研究人员可能继续在大学里从事学术工作,也有很多研究人员离开学术界去公共、私营部门等其他领域寻求发展。尽管学术界以外的劳动力市场就业良好,但博士后研究人员仍期待更具吸引力的职业前景。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由此提出,建议大学、研究机构等最高教育层完善政策措施,提高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职业吸引力,以促进学术创新和知识交流;充分肯定博士后研究人员作为不断增长且日益重要的独特研究群体的重要作用;在招聘、晋升等职业发展中满足博士后研究人员多样性的需求;公共、私营部门可与大学、研究机构展开合作,促进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技能迁移,并消除职业流动的障碍;采取研究资助计划和就业支持政策,帮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取研究能力之外的职业技能,促进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学术界与公共、私营部门之间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2.
中美博士后制度比较●蒋凯博士后制度是一项高级人才开发的重要战略措施。其基本涵义是,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设立一些不固定职位,为获得博士学位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和进一步科研的机会,从而促进高级教学和科研人员成长的一种制度。博士后制度在美国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中...  相似文献   

13.
吉敏 黄大卫     
吉敏黄大卫1960年3月生,江苏省海安人。198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此后,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和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做博士后研究。1988年到1991年,多次到意大利、德国、英国、瑞士进行学术访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博士后制度于1985年开始实行,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色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现行的博士后管理制度存在许多普遍的问题.文章在分析目前我国大学在博士后管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对我国高校博士后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博士后制度:经验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创建了博士后制度,也是世界博士后制度的领导者.目前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群体.博士后研究人员来自世界各国,为美国科技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博士后制度与美国的科技崛起相伴随.在20世纪后半期成为美国培养高层次人才、从全球吸引顶尖人才的重要途径.美国政府通过持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以及使用政策工具促进博士后制度的发展.政府的干预对博士后制度的发展是必要的.美国的博士后制度也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博士后的待遇还非常低,不利于吸引才华横溢的博士学位持有者.学术界、一些政府的机构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浅议中国特色的博士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后制度产生于国外,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00多年,博士后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以及著名企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中国的博士后制度是1985年在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的建议下,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注下建立的。今年是中国的博士后制度建立20周年,现在的中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专业上已经覆盖12个学科门类的86个一级学科。在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已建立101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超过3.2万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逾1.2万人。博士后出站以后,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为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我国现阶段实施的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博士后研究是指已取得博士学位人员,继续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中,与高水平专家共同进行一个阶段的科学研究工作,以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在一些国家此种措施已形成制度,这一制度被认为是高等教育中最高一级的教育,因此也称博士后教育。博士后研究制度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及战后,  相似文献   

18.
Martin Smith博士就职于英国开放大学(OUUK)教育技术研究所,之前曾任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计算数学学院国家高等教育研究主任。在英国开放大学工作期间,他担任责任教师(Staff Tu tor),负责英国东南部地区数学和计算科学课程的兼职辅导教师的学术管理工作。同时,他还主持新课程模块的开发和试用工作。2009年,他调到英国开放  相似文献   

19.
该学科的顾问是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著名华人经济学家姚树洁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闵宗陶教授。两位教授是渭南师范学院的校长顾问和"渭华学者"。学科带头人丁德科校长是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致力于国防经济学科军民结合技术产业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国家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等6项,发表论文多篇,获省部奖等多项。担任  相似文献   

20.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最新调查表明,女生在大学里的学习成绩要远远胜过男生。该研究所主任贝克拉·迪尼亚说:"大学生是社会精英,男生在大学阶段差强人意的表现,将影响未来英国精英阶层的构成。随着女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